
国的教育改革从昨天走来。它无法超越自己的历史规定而冒进,也不能违背历史的意愿而逆退。企求教育改革循直线沿坦途发展,只是不谙世事者的浪漫想象。充满艰辛的探索跋涉曲折的途径,才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命运。检讨既往,不是为了慨叹过去,而是为了寻觅历史的启示,使行将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更加清醒地面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这是我从事“陶研”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我期望最殷却又英年早逝的唐文权教授,在1990年为《平凡的神圣——陶行知》结尾写下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话。时间已经过去10年以上,但至今仍可视为警世良言。陶行知的可贵之处就是不蹈空言,在孜孜不倦的教育与实践中,始终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坚持“符合国情,适应生活需要”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与事业深深植根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半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