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的典礼,只是在那个兵荒马乱、人民朝不保夕,加上身边只有几个大臣的情况下,实行籍田除了令人感伤之外,好像也没有多大意义?这时想起柳宗元的《闻籍田有感》: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宣室无由问厘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诗中提及唐朝盛世时的籍田,与他自己境遇的感慨: 「皇帝不久就要率领百官去东郊祭典,而我就像被贬长沙的贾谊又过了一年。 汉帝刘恒曾经在宣室向贾谊请教过鬼神的事,我即使写成典籍,滞留周南却无法送达皇帝面前。」 想着想着又想起因为公开支持曹丕继承、加上多次直言谏征惹得曹操大怒而死的崔琰,前宰相张九龄也曾在诗文《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中提及: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忽叹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