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 十二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第2页)

十二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第2页)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幼儿的性格亦是丰富多样:外向活泼、能说会道的幼儿;内向安静、不善言辞的幼儿;鲁莽冲动的幼儿;冷静沉着的幼儿……总之,没有任何两个幼儿的性格完全相同。实践表明,不同性格类型幼儿在行为特征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如表2-1所示)。

表2-1不同类型幼儿的行为特征[2]

2。客观因素

(1)父母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高度控制、严厉要求,都会导致孩子出现攻击行为、交往障碍。而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的地位,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并经常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和同伴关系。此外,父母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外出,接触同龄孩子,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且在孩子的交往中提供建议和指导。如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伤害了别人要道歉等,都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教师的影响。进入幼儿园,教师成为幼儿的重要他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幼儿,教师的行为方式都影响着幼儿。米勒等人回顾了几项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对一个儿童的价值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3)电子产品。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父母花较多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相应地,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陪伴幼儿的时间增多。较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幼儿的活动范围变小了,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因此交往技能也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关。一项特殊研究的结果发现,学龄前儿童在收看电视节目两年后表现出了阅读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衰退,而其性别意识以及游戏中语言和身体上的攻击现象则有所上升。[3]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游戏中幼儿可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愉快的体验中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培养,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交往的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幼儿在游戏中面对同伴交往的同时还要面对不会交往带来的问题。社会经验缺乏的幼儿不懂得与人协商、合作、分享,常常由此引发矛盾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成人的优势,引导启发幼儿如何使用交往策略。如何利用不同的游戏充分发挥其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功能,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通过角色的扮演,幼儿模仿、再现生活中的情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总是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游戏中对角色的模仿、对角色规范的遵循,幼儿可以将游戏的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用于与同伴进行交往、解决同伴冲突等。如案例2中的幼儿,因为角色分配问题产生冲突,在教师的调解和引导下,孩子们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今后无论是游戏还是生活中,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孩子们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2。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建构游戏,也称结构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之一,主要是让幼儿利用各种结构玩具和材料进行建构,从中体验构建的乐趣。常见的材料有积木、积塑、彩珠、拼板、橡皮泥等,自然材料如沙、泥等也可以进行建构活动。建构游戏,尤其是大型建构材料的游戏,通常需要多个幼儿共同合作完成。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从中学会共处,学会交往。如案例1中的幼儿,在共同搭建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着共同完成搭建目标,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喜悦。

3。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游戏主要以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能力,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游戏。单独的、个人的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坚持等良好品质,小组的、集体的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的个人品质,而且要善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那些合作性较强的体育游戏,使幼儿在群体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不仅产生生理和认知上的愉快感,更产生合作和交往上的愉快感,从而增强幼儿自信心,并激发其参与集体活动的愿望。

4。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4]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所进行的游戏。在音乐游戏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结伴分配音乐作品的角色,学习用表情和动作与人交流等体验交往的快乐。音乐游戏会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在音乐游戏中,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可以展开想象,逼真地扮演各种角色。老师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唱唱、跳跳、玩玩,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其他幼儿交往;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与其他幼儿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方法,并学会与其他幼儿协商角色分配。这样,每一个小小的“突破”,都会使幼儿产生成功的愉悦,激起自信心,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石莹.中班幼儿同伴模仿行为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D].保定: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12。

[3]李月英.在问题的追寻中促进师幼快乐成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顾琳.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之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5]王慧.西安市区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指导策略的研究[J].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6]连桂菊.特别的记号[J].早期教育,2006(9)。

[7]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李麦浪.幼儿园教师治班之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9]朱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幼教天地,2008(18)。

[10]陈群.幼儿园班级活动规则下儿童精神的缺失[J].学前教育研究,2007。

[11]杨再鹏.幼儿园班级管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张梅.幼儿错误的教育价值[J].教育导刊,2007(6)。

[1]李麦浪.幼儿园教师治班之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41。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3。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3。

[4]朱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幼教天地,2008(18)。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