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选一两个“专业”词汇去询问不同的工作人员,就能戳穿谎言。
第四招:哄
撑伞盛饭还递牙签,老人觉得“好贴心”。
9月5日早上6时40分,记者和李婆婆、田爷爷一起,在璧山虹源饭店门口登上了一辆大巴车。上车后,五六名工作人员轮番拿着话筒表演唱歌。一名工作人员唱完《常回家看看》后,动情地称自己是山东人,因公司业务繁忙,经常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还好有重庆的“爸爸妈妈”带给自己温暖。
一番话,说得不少老人都红了眼眶。
大巴车停在歌乐山上一家农家乐。此时,来自合川、江津等地的近百位老人也到达。
之前为老人讲课的“陆讲师”,用一台MDI检测仪器挨个为老人抽血化验。
记者发现,每三四名老人就有一个工作人员贴身服务。11时许,一顿丰盛的午餐摆上餐桌,工作人员一边给老人盛饭,一边和老人聊家常;饭后,工作人员全都在餐厅外毕恭毕敬地等着老人,面带微笑地给每个老人递牙签。见室外飘起了小雨,他们又拿出雨伞,给老人们撑伞。
饭后,老人们又回到大厅听讲座。讲座之后,几位“快清胶囊”的受益者又登场了,一个劲儿地感谢这种药,两名老人还在台上耍起快板。最后,工作人员在老人中登记预订药品。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老人“享受”了贴心服务和一些小恩小惠,碍于面子,最后购买了动辄数千元的保健品。出手比较大方的老人,往往又会受到对方更热情的关注,不断掏钱购买他们推荐的产品。
营销专家点评:这是促成阶段,就是用各种手段达到销售的目的。
四大攻心术:
招数1:一周两三个电话
每周打电话,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让老人感觉有人关心。本报近期曝光的茶色素胶囊推销者,就是给老人打电话每周从不间断,有时候一周还会打两三次。
招数2:端茶送水还捶背
听讲座的过程中,每位老人身边都有一位工作人员陪伴,端茶送水、打扇、捶背。有一次,记者在大溪沟暗访推销蜂胶产品的活动现场,甚至连老人上趟厕所,也有工作人员搀扶。
招数3:派送礼品显大方
每次推销,现场都免费送礼,小到一包餐巾纸,大到“人参”。推销者还承诺回访还有礼送,其实是为下次推销埋伏笔。
招数4:开口“爸爸妈妈”
记者曾暗访过一个推销“神奇治疗床”的讲座,台上讲课者甚至把台下老人一律喊成“爸爸妈妈”,一会儿领着“妈妈”唱歌,一会儿拉着“爸爸”做游戏。
保健品利润,在一倍以上。
号称包治百病、价格昂贵的保健品,究竟值多少钱?
9月13日,记者致电北京梦都美奇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想加盟为由,向该公司打探产品的实际价格。
接电话的小姐表示,不需要加盟费,只要第一次进货时,关节营养霜一次性买6箱(共180瓶),“全国统一售价是每瓶397元。”她说,这款关节霜好卖得很,“保证你的利润在一倍以上。”
随后,记者又试着询问该公司“健康能量石床垫”和“坐浴器”的底价,该小姐仍然是那句话:“利润肯定在一倍以上。”
支招:这个时候最好“装傻”,总之就是不掏钱。
“情感营销”营销团伙越打越精
南岸区四公里工商所李副所长告诉记者,对这种靠“情感营销”来向老人推销保健品的公司和组织,工商所查处、打击过多次,对方每被查处一次,就学到一些政策法规,在今后的活动中进行规避。
“把产品带回工商所查资质,对方几乎都能拿出合格证。”李副所长说,另外,之前经常出现的各种传单、杂志,现在也难觅踪影,推销员往往是把老人召集到现场,进行口头宣讲,即便其中有虚假内容,也很难取证。
这些组织为躲避检查,活动时间一般选在清晨六七点,活动场所也经常更换,加上很多老人帮着打掩护,让执法人员相当无奈。
[1]资料来源:http:yanzhao。yzdsb。。system20140311013621042。shtml。
[2]资料来源:http:news。hexun。2012-10-23147084458。html。
[3]资料来源:http:bbs。hexun。futurespost_46_953172_1_d。html。
[4]资料来源:http:。lwen201003251662。html。
[5]资料来源:http:news。hexun。2012-10-23147084458。html。
[6]资料来源:http:。sm。。xwpdmingsheng201303t20130325_200209468。htm。
[7]余运英。应用老年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08-109
[8]资料来源:http:eb。t2012-1030t_3471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