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老年冠心病与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冠心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
能力目标:能对老年冠心病的类型做出正确诊断;
能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病历分析
患者陆某,男,64岁,此次住院是因为心前区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来院就诊,被诊断为冠心病。陆某是国企退休职工,高中文化水平,平时脾气急躁,喜欢有挑战的事情,喜欢和别人争高低,做事情不能被别人打断,如果被打断就易发脾气。当时被问及是否了解自己性格时,他脱口说出“我的性格我知道,属于比较急、做事比较急、做事麻利的那种。我从网上查过,我是A型性格!我这性格比较爽快,不像那些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就想不开的人,我在单位工作表现优秀,年年受表彰,和同事的关系也不错。”
思考:
1。何为A型行为?如何确定患者是A型行为?
2。A型行为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何影响?
3。如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国际心脏病协会(ISFC)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脏损害。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当前心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第一,致残率第一,死亡率第一的特点,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心脏基金会将每年的9月29日定为世界心脏病日。
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体内脂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附着在动脉内壁上,形成白色粥状斑块,导致动脉血管堵塞,冠状动脉**,血液流动受阻,造成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老年冠心病有以下几个特点:无症状冠心病发生率高,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可不典型,急性心肌渴死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心肌梗死并发症较多。
二、临床表现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供血不足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发展速度的不同,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分为五个临床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无症状冠心病,是指患者无明显的心绞痛及心绞痛等同症状,包括症状不典型、真正无症状以及有冠心病病史但无症状者,占5。7%~18。1%。具有某些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静息或负荷试验时有心电图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50%以上固定性狭窄病变,但运动无缺血或心绞痛发作。
(二)心绞痛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暂时性的缺血缺氧,引起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占25。2%~54。4%。由于心肌缺血产生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多肽类),刺激心脏传入神经末梢,经T1~5交感神经节及相应脊髓段至中枢,引起疼痛感觉。病理学检查心肌无组织形态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狭窄程度≥70%(左主干≥50%);或两支以上狭窄均50%。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开始发病率增加,50~60岁达高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法及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特征,将心绞痛分为下列两型。
1。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oris):反复发作劳累性心绞痛,且性质无明显变化,历时1~3个月。心绞痛的频率、程度时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
临床表现:(1)症状:发作性胸痛。常出现在胸骨上段或中段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背、左臂内侧,或至颈部、咽或下颌。表现为压迫性、发闷或紧缩感、烧灼感。疼痛发生于劳动的当时,而不是其后,早晨多发。常发生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吸烟等情况下,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天发作多次。
(2)体征发作时表情焦虑、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可闻及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2。不稳定型心绞痛将稳定型心绞痛以外的由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即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及相背导联ST段压低,常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其余以往的恶化型、卧位型、梗死后、混合性心绞痛的分型方法已弃用。
临床表现胸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①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频繁发作,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诱发因素改变,硝酸甘油片缓解作用减弱。②1个月内发生由较轻负荷诱发的新的心绞痛。③休息状态下或较轻微的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也属于此类。
资料卡片
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分类分为四级,其依据是患者的主观症状。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一般情况下平底步行200m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底步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Ⅳ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引起心绞痛。
(三)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严重临床表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坏死。特点: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在40岁以上,北方多于南方,好发于冬春季。这里主要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数天或数周有先兆症状,表现为乏力、胸部不适,特别是原有的心绞痛发作频繁,疼痛加重,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片效果差,诱因不清;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