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你眼中的杜甫 > 第四十二章(第3页)

第四十二章(第3页)

费祎能从这些人手中安全脱身而出,可见他的才识机变绝不在吴国众人之下。

已经酩酊大醉的吴王又问:「杨仪、魏延,不过是放养牲畜的小人啊。虽然对于国事有微不足道的小功,现在却重任他们,权势不小,有一天诸葛亮不在,一定会成为祸乱的。你们作为大臣却昏庸,都没有防备考虑到这点,难道是要留给子孙来谋划吗?」当下愕然没办法实时回答。

幸好陪同前来的副使董恢看着他说:「可以马上回答说杨仪、魏延关系不好是起于私人恩怨,没有像黥布、韩信那样怀有叛逆之心。现今正要扫除曹贼,统一华夏,功勋是凭借有才之士才能成功,基业是凭借有才之士才能宽广,如果只是为了防备还没有萌芽的事,舍弃两人不任用,这就像是为了防备风浪就把船只砸沈,不是长久思虑啊。」吴王听到后大笑而乐。

出使期间吴王又设宴招待,他还没到的时候,吴王交代群臣:「费祎来了照样吃你们的,不要站起来。」他来到后吴王停下手中的筷子,群臣则照吃不误。他见到此景说:「凤凰来翔,麒麟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诸葛恪答道:「爰植梧桐,以待凤凰,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吴王对他甚为器重,曾说:「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吴王甚至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予,他说:「臣不才,何堪当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但愿大王可以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也不负这次东顾贵国之行。」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虽然他父亲董和认为他比费祎差,诸葛亮并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

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单纯只是个摆设,宫中之事其实完全由董允负责。他处理事务以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不当行为。后主经常想要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他力劝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由于他坚持不允许宫中任意妄为的做法,无可奈何的后主变得更加畏惧他。

可见诸葛亮培育方针是把人才放到对的位置上,进行磨练,而不是胡乱指派的作法。

四月初十,鉴于以榖帛作为交易媒介的弊端很多,明帝下令取缔以此作交易的情形,继父亲文帝六年前十月废止五铢钱后,再次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不同于前次是文帝的独断,这次在颁布前是经过朝廷认真讨论的结果。榖帛作为交易基础的法令已经实施六年,弊端已经十分明显:榖帛在商品交换中使用十分频繁,作为普通商品交换时,要根据不同质量数量类别称量交易。但是如果作为交易的媒介,就需要有承担价值尺度的功能。不法之人利用法律漏洞,减少榖帛每个标准单位的价值,通过将谷物浸湿增加重量、或是织造薄绢等不法方式,从中获取暴利。尽管朝廷屡屡采用重刑打击这种行为。无奈屡遭禁止,还是没办法遏止这类情况发生。朝廷才会召开会议讨论有何解决办法。

司马芝等大臣通过讨论认为,当下恢复五铢钱流通有三大好处:一是朝廷可以通过掌握钱币来控制社会财富,增加国家控制财富的方式;二是可以减少对使用湿榖薄绢犯法者的刑罚,缓和社会上矛盾情形;三是给民间商品交易活动带来便利。听从司马芝等人的建议的明帝,才下令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十九日,继文帝生前在邺城建宗庙后,明帝也下令在洛阳营建宗庙,宣示就是曹魏的都城所在。

一个不好的消息传进东吴都城内的宫殿内,让吴王感伤不己,就是在山越民中有很高声望的后将军贺齐在任上过世。吴王想起之前的往事:

建安十六年时,吴郡余杭县百姓郎稚不仅纠集宗族叛乱,又自变量千人加入,知道情况的贺齐赶紧出兵征讨,大败郎稚后上表建议,让余杭县分出临水县。同意建议的吴王让他受命前往新郡治所,起程前亲自出为他饯行,命奏乐舞蹈,又赐予车和骏马。宴席结束后让他坐到王专用的御车上,他以臣下身分辞谢不敢坐,吴王叫左右将他扶上车,下令吏卒兵骑开道,就同自己举行仪式,随后望着仪仗队笑着说:「人应努力奋斗,如果不积累艰辛勤奋的行为功绩,此种荣誉绝对无法得到。」车行百余步后才离去。

六月,明帝下令让去年升任骠骑将军的司马懿,率领文帝给他的五千军队驻扎宛城,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这是对他更大信任的表示,懂得职权相符的司马懿,自然清楚要拿出成果回报。

也是去年明帝即位时,赏建威将军贾逵食邑二百户,加上本来所有共四百户。当时东吴在豫州正南方的濡须口驻有大军,离长江仅仅四百余里。每次东吴入侵,不是西从江夏出击,就是东从庐江进犯,无一例外。同样的曹魏征伐东吴,也是东从淮水、西从沔水南下,也让东吴防守起来轻松很多。相对东西两线,处在中央的的曹魏豫州军队一般都不参与征伐,零零散散驻扎在汝南、弋阳诸郡之中,负责守境自保而已,这样让东吴不需要担心战事发生在豫州南部的领地。往往东、西边境一有战事,吴军可以抽调军力合兵以全力抗击,丝毫不用担忧豫州是否有来袭的可能。

贾逵为明帝分析现今形势,认为可以建一条河道由豫州直趋长江,这样大军就可从豫州进发攻打东吴的濡须口。假使东吴还是以旧有方式应对自守的话,就可派遣其他地方的军队从东西两线出击,使东吴东西两线首尾不得相顾;倘若东西两线只要有一边能够成功,濡须口就会成为东西夹击的孤立据点,想要攻下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他不仅只是说说,将所属军队移驻潦口,凡是上陈进攻的计策,明帝都十分满意。

曾经是文帝指定为曹叡师傅的高堂隆,之后升官为驸马都尉。明帝即位登基之时,群臣都认为应该大摆筵宴。他反对说:「唐尧、虞舜有极静之癖,殷高宗有不言之癖,因此德行深厚,光被四海。」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明帝敬纳昔日师傅的意见。

为了发挥他善占天象,博学多闻的特长,明帝让他改任太史令,授以推校《太和历》的重任,果然他为了求证多次与太史进行争论,最后终于呈上修订后的《太和历》,明帝不知什么原因,还是没有依此改变现有历法,或许是大臣中有人反对也说不定。

才刚刚去宛城上任的司马懿得到一个消息:家乡前辈常林过世。

常林七岁时,父亲的朋友登门造访时问:「伯先在不在家?」见他毫无行礼之举,很不高兴问:「你怎么见了我也不致礼?」他就说:「虽说应尊敬客人,但是你当着我说我父亲的名字,我为什么还要拜你呢?」大家知道后都对他赞不绝口。

明帝继位后,被封为高阳乡侯、光禄勋太常。司马懿敬重他是乡里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每每见到就行跪拜礼。有人对他说:「司马懿位高权重,你应该阻止他跪拜行礼。」他就说:「司马懿自己愿意诚恳地叙行长幼之礼,以此为年轻人树立榜样。地位高贵并非我所惧,对我跪拜也无需要我制止。」那人就恭敬且面带羞赧地离开。朝臣们都认为他的节操清峻,想要推举入三公。遭到以生病为由谢绝。

八十三岁时逝世,明帝下令追赠骠骑将军,就是现在司马懿的职位,让朝廷以公侯礼制为他举行葬礼,谥号贞侯,令儿子常时继承爵位。

离开成都的诸葛亮最担心的后方叛乱,还是发生。长年盘据在广汉、绵竹间山区的贼盗首领张慕伏击盗取政府粮饷,继而劫掠吏民,造成当地恐慌,郡都尉张嶷知道后率军前往讨伐。得知蜀汉军队即将前来的贼盗,赶紧四散山林,让朝廷讨伐无功。知道无法以讨伐的方式将首领擒获的张嶷,用和亲的借口将盗贼骗出,派人置办酒席,邀张慕赴宴,趁席间杯恍交错酒醉之际,亲率领左右亲自将一行五十余人悉数斩杀,随后发兵清剿山贼,将山贼中的其他头目悉数成擒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十二月,太傅钟繇上《请复肉刑代死刑疏》:

「大魏受命,继踪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是以继世。仍发明诏,思复古刑,为一代法。连有军事,遂未施行。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出本当右趾而入大辟者,复行此刑。《书》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此言尧当除蚩尤、有苗之刑,先审问于下民之有辞者也。若今蔽狱之时,讯问三槐九棘,群吏万民,使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虽斩其足,犹任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三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臣欲复肉刑,岁生三千人。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若诚行之,斯民永济。」

主张仿效汉朝的旧例,凡犯弃市者,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宫刑者,易以髠笞。明帝令公卿群僚共议其事,当然有赞成就会有反对,带头的是司徒王朗。这次参与讨论的朝臣,竟达百余人之多,显然明帝想要广泛征询,同时想要参与讨论臣僚也是众多,是曹魏王朝肉刑争论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一如以往,与王朗站在同样反对恢复肉刑立场的大臣较多,最终朝廷以吴蜀未平中止议论。

去年大败企图入侵襄阳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的右将军徐晃,病逝任上,消息传回洛阳让明帝哀伤,历经曹家三代元老战将,只剩西部战线的张合与在朝中担任执金吾臧霸两人。

他一生俭朴,不仅严格要求约束自己,病死前特别嘱咐丧葬时敛以时服,就如同曹操、曹丕一般。每战有功,绝少邀功请赏,曹军流传着『不得晌,属徐晃』这样一句话。用兵作战常将斥候派到很远之处。故意显示无法取胜的的样子,企图麻痹对手、降低警觉,之后率军奋勇作战、追杀敌人夺取胜利,为此麾下兵士经常连好好吃饭的空闲都很难,在曹军中别具一格。

他常叹息说:「古代的人常会忧虑遇不到贤明的国君,我现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应当立功报效国君,哪是为了个人名誉才做的!」把为曹魏统一天下的战争,视为证明自己的机会,更以驱策成为在战场上的动力,看在兵士眼中即使再苦也愿意为他征战。曹操更曾以周亚夫形容他。谁是周亚夫?

周亚夫,沛郡沛县人,算是与高祖同乡。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前往军队慰劳将士,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部下的将士一看到皇帝驾到,立即骑着马出来迎接。文帝一行人进了军营也没有任何阻拦,汉文帝慰劳一下就走了。接下来来到棘门,受的到欢迎也和之前一样。

最后来到细柳。军营的前哨一看到远处有一队人马过来,立即报告给周亚夫。士兵们披上铠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一副大战在即的样子。文帝一行人到达军营门口后,卫兵们立即拦住他们。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向他们大喝说,天子马上就要到来了,还不快开营门迎接。把守的卫兵说,将军有令,军队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皇帝的诏令。过了一会汉文帝到了,仍然受到阻拦。汉文帝派使者持着符节昭告周亚夫,天子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这才下令打开营门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要求文帝一行驾车骑马的都要步行,因为军中不允许骑马,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换换前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