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序阅读答案 > 文王之什三之一02(第1页)

文王之什三之一02(第1页)

文王之什三之一02

瑟所乙反彼玉瓚才旱反,黄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禄攸降叶乎攻反。

興也。瑟,縝密貌。玉瓚,圭瓚也。以圭為柄,黄金為勺,青金為外,而朱其中也。黄流,鬱鬯也。釀秬黍為酒,築鬱金煮而和之,使芬芳條鬯,以瓚酌而祼之也。攸,所。降,下也。○言瑟然之玉瓚,則必有黄流在其中。豈弟之君子,則必有福禄下其躬。明寶器不薦於褻味,而黄流不注於瓦缶,則知盛德必享於禄夀,而福澤不降於**人矣。

【纂疏】孔氏曰:「瓚,器名,以圭為柄,圭以玉為之,指其體謂之玉瓚,據成器謂之圭瓚。瓚盛鬯酒,以黄金為勺,有鼻口,酒從中流出。黄流,秬鬯。釀秬為酒,以鬱金香草和之,使芬芳條鬯,酒色如金,在器流動,故曰黄流。《孔叢子》記子思云:『吾聞之子夏曰:「殷王帝乙之時,王季以九命作伯,于西受圭瓚秬鬯之賜,故文王因之得專征伐。」』」東萊呂氏曰:「此章申上章干祿之義。」

鳶弋專反飛戾天叶鐵因反,魚躍于淵叶一均反。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興也。鳶,鴟類。戾,至也。李氏曰:「《抱朴子》曰:『鳶之在下無力,及至乎上,聳身直翅而已。』蓋鳶之飛,全不用力,亦如魚躍,怡然自得,而不知其所以然也。」遐、何通。○言鳶之飛則戾于天矣,魚之躍則出于淵矣。豈弟君子,而何不作人乎?言其必作人也。

【纂疏】鄭氏曰:「鳶,鳥之貪惡者。」孔氏曰:「《說文》:『鳶,鷙鳥。』擊小鳥。風作之則高飛[38]。」謝氏曰:「『鳶飛戾天,魚躍於淵』,猶韓愈謂『魚川泳而鳥雲飛』,上下自然,各得其所也。詩人之意,言如此氣象,周家作人似之。」程氏曰:「作,興起之於善也。」

清酒既載叶節力反,騂息營反牡既備叶蒲北反。以享以祀叶逸織反,以介景福叶筆力反。

賦也。載,在尊也。備,全具也。承上章言,有豈弟之德,則祭必受福也。

【纂疏】鄭氏曰:「清酒,祭祀之酒謂清酒。今中山冬釀接夏而成。」孔氏曰:「騂牡,赤牡之牲。」董氏曰:「文王時未有所尚,而騂牡用牲時,以色自别耳」李氏曰:「君子受福,豈以清酒、騂牡得之哉?古人奉牲以告,所謂馨香無讒匿也,如此則降之以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力召反矣。豈弟君子,神所勞力報反矣。

興也。瑟,茂密貌。燎,爨也。或曰:熂燎除其旁草,使木茂也。勞,慰撫也。

【纂疏】嚴氏曰:「柞棫瑟然密茂,則民取以為薪而燎之矣。文王有豈弟之德,則神所祐助而錫之福矣。岐山柞棫斯拔,亦所見之實也。」《集傳》或說燎音餼,芟草燎之曰餼。

莫莫葛藟力軌反,施以豉反于條枚莫回反。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興也。莫莫,盛貌。回,邪也。

【纂疏】鄭氏曰:「葛、藟延蔓於木之枝本而茂盛,喻子孫依緣前人而起。」嚴氏曰:「文王豈弟樂易,求福不回。《表記》言『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聽天命』,遂引此章。蓋有一毫覬倖之心,則邪矣。」

《旱麓》六章,章四句。

思齊側皆反大音泰任,文王之母莫後反。思媚美記反周姜,京室之婦房九反。大同上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叶尼心反。

賦也。思,語辭。齊,莊。媚,愛也。周姜,大王之妃大姜也。京,周也。大姒,文王之妃也。徽,美也。百男,舉成數而言其多也。○此詩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曰:此莊敬之大任,乃文王之母,實能媚于周姜,而稱其為周室之婦。至於大姒,又能繼其美德之音,而子孫衆多。上有聖母,所以成之者遠。内有賢妃,所以助之者深也。

【纂疏】孔氏曰:「《左傳》定四年祝鮀曰:『武王母弟八人。』是通武王與伯邑考十人。《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太姒,文王正妃。長伯邑考,次武王,次管叔鮮,次周公旦,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鐸,次郕叔武,次霍叔處,次康叔封,次聃叔季。』」王晦叔曰:「『太姒嗣徽音』,此雖太姒之賢,非文王有以儀刑之,豈能全此婦德之懿乎?故下章言其儀刑之德也。」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音通。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牙嫁反于家邦叶卜工反。

賦也。惠,順也。宗公,宗廟先公也。恫,痛也。刑,儀法也。寡妻,猶言寡小君也。御,迎也。○言文王順于先公,而鬼神歆之,無怨恫者。其儀法内施於閨門,而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也。孔子曰:「家齊而后國治。」孟子曰:「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張子曰:「言接神人,各得其道也。」

【纂疏】孔氏曰:「《書》『班宗彝』,《中庸》『陳其宗器』,皆謂宗廟為宗。」張氏曰:「未追王,故稱公。」嚴氏曰:「御,毛音迓。鄭如字,訓治也。」陳氏曰:「取其調適之意。」嚴氏曰:「說者多謂文王有賢妃之助,以成其德,固也。此詩所言文王之德,皆聖人極致之事,豈必由內助而後聖哉!『刑于寡妻』,美文王能儀刑之,非美寡妻也。《關雎》美后妃之德,所以見文王之德,亦此意也。」

雝雝於容反在宫,肅肅在廟叶音貌。不顯亦臨,無射音亦亦保叶音鮑。

賦也。雝雝,和之至也。肅肅,敬之至也。不顯,幽隠之處也。射,與斁同,厭也。保,猶守也。○言文王在閨門之内則極其和,在宗廟之中則極其敬。雖居幽隠,亦常若有臨之者。雖無厭射,亦常有所守焉。其純亦不已,蓋如是。

【纂疏】東萊呂氏曰:「聖人,神人之主也。如前章所載,神人孚格,可謂得為主之道矣。欲求所以孚格者[39],當于此章觀之。」熊去非《詩說》曰:「此章承上章而言,『雍雍在宮』,即『刑于寡妻』以下之事,『肅肅在廟』,即『惠于宗公』以下之事。在宮幽隱,乃人所不睹之處,而我則常若有鑒臨之者,此『不顯亦臨』也。在廟神雖不厭射於我,而我則當保守而不懈,此『無射亦保』也。無射,即上文『罔怨』、『罔恫』之意。」

肆戎疾不殄,烈假古雅反不瑕。不聞亦式,不諫亦入此與下章用韻未詳。

賦也。肆,故今也。戎,大也。疾,猶難也。大難,如羑里之囚,及昆夷、玁狁之屬也。殄,絶。烈,光。假,大。瑕,過。此兩句與「不殄厥愠」,「不隕厥問」相表裏。聞,前聞也。式,法也。○承上章,言文王之德如此,故其大難雖不殄絶,而光大亦無玷缺;雖事之無所前聞者,而亦無不合於法度;雖無諫諍之者,而亦未嘗不入於善。《傳》所謂「性與天合」是也。

【纂疏】熊去非《詩說》曰:「人處大患難,則所守必移,而文王則其德不至於殄絶。人處顯融盛大之際,則所守必易玷缺,而文王則無可得而瑕疵。」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音亦,譽髦斯士。

賦也。冠以上為成人。小子,童子也。造,為也。古之人,指文王也。譽,名。髦,俊也。○承上章,言文王之德見於事者如此。故一時人材,皆得其所成就。蓋由其德純而不已,故令此士皆有譽於天下,而成其俊乂之美也。

【纂疏】孔氏曰:「言長者道德已成,幼者有業學習。」東萊呂氏曰:「聖人流澤萬世者,莫大於作人,所以續天地生生之大德也,故此詩以是終焉。文王之無斁,夫子之不倦[40],其心一也。『典』、『謨』作于虞夏,其稱堯、舜、禹、皋陶已『粵若稽古』[41],則此詩追述文王,以為古人,復何疑哉!」

《思齊》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叶黑各反。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叶胡郭反;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待洛反。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叶達各反。

賦也。皇,大。臨,視也。赫,威明也。監,亦視也。莫,定也。二國,夏、商也。不獲,謂失其道也。四國,四方之國也。究,尋。度,謀也。耆、憎、式廊,未詳其義。或曰:耆,致也。憎,當作「增」。式廓,猶言規模也。此,謂岐周之地也。○此詩叙大王、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此其首章,先言天之臨下甚明,但求民之安定而已。彼夏商之政既不得矣,故求於四方之國。苟上帝之所欲致者,則增大其疆境之規模,於是乃眷然顧視西土,以此岐周之地,與大王為居宅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