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柳如是别传哪个出版社的好 > 第五章 复明运动07(第5页)

第五章 复明运动07(第5页)

其二三云:

五行祥异总无端,九百虞初亦饱看。清晓家人报奇事,小儿指碗索朝餐。(自注:“闽人黄帅先博学奇穷,戏之,亦纪实也。”)

寅恪案:此首为黄师正而作。《明诗纪事》辛签一六“黄澂之”条,选帅先《小桃源山居诗五首》,其《小传》云:

澂之初名师正,字帅先。改名后,字静宜,又字波民。建阳人。

此条下注引陈庚焕《惕园初稿》云:

王贻上尝传澂之《小桃源山居》一诗。(见王渔洋《感旧集》一六及《明诗纪事》所选之第一首。)小桃源为武夷最胜处,详其诗语,澂之盖尝以黄冠归故乡,其后出游大江南北。

又引《全闽诗儁》云:

静宜为史公可法幕府上客,才如王景略,节如谢皋羽,诗笔妍丽,不类其人。

《有学集》八《长干塔光集·读建阳黄帅先?小桃源记?,戏题短歌》(《吾炙集》选《小桃源山居诗四首》,较《明诗纪事》所选少第一首)云:

据此,黄氏之为反抗建州者,固不待论。其出游大江南北,在冶城与牧斋初次相聚,牧斋即作此七绝第二三首,其后更赋七古长篇赠之。故波民于复明活动有所策划,自无可疑也。其二四云:

寅恪案:此首为介邱而作。关于介邱之事,除前已论者外,尚有《有学集》八《示藏社介丘道人兼识乩神降语》及《腊月八日长干熏塔同介道人孙鲁山薛更生黄信力盛伯含众居士》二题。其第一题“并舟分月人皆见,两镜交光汝莫疑”一联,第二题“腊改嘉平绕塔来”句,皆与复明之意有关,可注意也。

其二五云:

风掩篱门壁落穿。道人风味故依然。莫拈瓠子冬瓜印,印却俱胝一指禅。(自注:“曾波臣之子剃发住永兴寺。”)

寅恪案:牧斋此首为曾氏父子而作。《明画录》一《人物门》略云:

曾鲸,字波臣,闽晋江人。工写照,落笔得其神理。万历间名重一时。子沂,善山水,流落白门。后于牛首永兴寺为僧,释号懒云。

可与牧斋自注相参证。此诗第三四两句,遵王已引《大慧语录》及《五灯会元》等为释,兹不必详赘。但《大慧语录》载:

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悟得《法华》三昧,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山僧常爱老杲和尚,每提唱及此,未尝不欢喜踊跃,以手摇曳曰:“真个有恁么事,亦是表法。你每冬瓜瓠子,那里得知?”

等语,牧斋之意,以为明社实未曾屋,其以明室为真亡者,乃冬瓜瓠子头脑之人也。又有可注意者,《宋史》三七四《张九成传》略云:

张九成,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诏考官直言者,置高等。九成对策,擢置首选。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邵州。先是径山僧宗杲善谈禅理,从游者众,九成时往来其间。桧恐其议己,令司谏詹大方论其与宗杲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

咸淳《临安志》七十《僧门·宗杲传》略云:

〔宗杲〕字昙晦,本姓奚。丞相张浚命主径山法席,学徒一千七百人,来者犹未已。敞千僧阁以居之,号临济中兴。张九成与为方外交,秦桧疑其议己,言者论其诽谤朝政,动摇军情。九成唱之,宗杲和之。绍兴十一年五月诏毁僧牒,编置衡州。二十年移海州。四方衲子忘躯命往从之。二十五年特恩许自便。明年复僧伽梨,奉朝旨住阿育山。逾年复居山。三十一年求解院事。得旨,退居明月堂。隆兴改元,八月示寂。宗杲虽林下人,而义笃君亲,谈及时事,忧形于色,或至垂涕。时名公钜卿如李邴、汪藻、吕本中、曾开、李光、汪应辰、赵令衿、张孝祥、陈之茂,皆委己咨叩,而张浚雅相推重。宗杲有《正法眼藏》三卷,又有《武库》若干卷。其徒纂《法语》前后三十卷,浚为序。淳熙初,诏随大藏流行。

〔绍兴〕十一年五月,秦桧以杲为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二十六年十月,诏移梅阳。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然则宗杲为宋时反对女真之人。此际参与复明运动者,如懒云等,亦与之同一宗旨,可以推知。牧斋诗之用宗杲语录,殊非偶然也。

其二六云:

荒庵梅老试花艰,酹酒英雄去不还。月落山僧潜掣泪,暗香枝挂返魂幡。(自注:“城南废寺老梅三株,传是国初孙炎手植。”)

寅恪案:此首固为废寺老梅而作,实暗寓孙炎事(见《明史》二八九《孙炎传》),意谓建康城虽暂为建州所占有,而终将归明也。末句遵王引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诗:“返魂香入岭头梅”,甚合牧斋微旨,盖谓桂王必当恢复明室也。

其二七云:

子夜乌啼曲半讹,隔江人唱后庭多。篱边兀坐村夫子,端诵尚书五子歌。(自注:“歌者与塾师比邻,戏书其壁。”)

寅恪案:此首疑为龚芝麓之塾师而作。《有学集诗注》八《长干塔光集·龚孝升求赠塾师戏题二绝句》云:

都都平丈教儿郎,论语开章笑哄堂。何似东村赵学究,只将半部佐君王。

鲁壁书传字不讹,兔园程课近如何。旅獒费誓权停阁,先诵虞箴五子歌。

以牧斋《赠孝升塾师》两诗之第二首所用之辞旨与此第二七首相符同推之,此塾师当是一人。诗中全用《尚书》故实,想此塾师正以书经课蒙童也。所可注意者,《旅獒》《费誓》皆书经篇名。《旅獒》为交外,《费誓》为平内。牧斋以建州本为明室旧封之酋长,故以“费誓”比之也。又《左传·襄公四年》引“虞人之箴”曰: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及蔡沈《书经集传·夏书·五子之歌序》云: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由是言之,牧斋之意,盖谓清世祖荒于游畋,耽于歌乐,即遵王引《白氏文集》四五《与元九书》中“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之旨。今检《梅村年谱》四“顺治十三年丙申”条云:

春,上驻跸南苑阅武,行蒐礼,召廷臣恭视,赐宴行宫。先生赋五七言律诗,五七言绝句,每体一首应制。圣驾幸南海子,遇雪大猎,先生恭纪七律一首。

更参以第三章论清世祖询梅村《秣陵春传奇》参订者宜园主人事及第四章论董小宛未死事,则知牧斋之诗皆是当时史实。若清政果衰,则明室复兴可望。其寓意之深,用心之苦,不可以游戏文章等闲视之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