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爸,阿爹,早上好啊!”林愿倚在门框上,满脸都是轻松愉悦的笑容,声音清亮地向他们打招呼。这场景,让他心里踏实又暖和。
“哎哟,愿哥儿醒了?”柳氏听到宝贝儿子的声音,连忙回过头来,脸上立刻绽开了花一样的笑容,额头上还带着辛勤劳作后沁出的细密汗珠,几缕花白的发丝被汗水濡湿,乖巧地贴在微红的脸颊旁,他却浑不在意。
柳氏手中动作未停,正麻利地用锅铲将一个个胖乎乎、包得匀称的生煎包,小心翼翼地码进刷了层薄油、烧得滋滋响的大铁锅里。那些生煎包个个圆润饱满,收口处捏着细细的褶子,像一朵朵待放的小花苞。
外皮已经在热油与蒸汽的作用下,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底部更是烙上了一层浅浅的、令人食欲大动的焦黄脆壳,微微鼓起的样子,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向人展示里面那鲜嫩多汁的馅料。
“快好了,快好了!”柳氏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沿着锅边淋入少许清水,盖上厚重的杉木锅盖,一阵更剧烈的滋啦声伴随着更浓郁的蒸汽顿时从锅边溢出,“今早特意给你做的生煎,这玩意儿就得趁热吃,一口咬下去,汤汁儿足足的,那才叫一个香!”他的声音里带着劳动后的满足和对孩子品尝美食的期待。
一旁的林大勇也乐呵呵地磕了磕烟袋锅子,将剩余的烟灰倒在地上,然后抬起头,看着林愿,憨厚的脸上满是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你姆爸啊,天还蒙蒙亮就摸起来了,说是这江南的猪肉比咱们府城的更细嫩,地里的小葱也水灵,香气足,非要和面调馅,说定能做出比咱们以前在府城时还好吃的味儿来!”
语气里,满是几十年如一日、对伴侣手艺毫无保留的骄傲与信心。
这小厨房,是林愿随秦骁南下定居此地后,秦骁瞧出他与家人对旧时生活的念想,特意吩咐能工巧匠,完全依照边城老家的样式搭建的。
不仅砌了这敦实耐用的石灶,配上了厚重的大铁锅,连那挂着各式厨具的墙面、摆放瓶瓶罐罐的木架,都竭力还原了当年的模样,为的就是方便姆爸柳氏偶尔手痒时,能毫无拘束地施展一番,一解乡愁。
秦骁出身高贵,起初确实觉得这石灶不够雅致,操作起来也难免烟熏火燎,与他为林愿精心打造的这处清雅别业格格不入。
但每每见到林愿在这小厨房里眉眼舒展,或是看到柳氏夫妇在此忙碌时那发自内心的踏实笑容,他便将那份对“风雅”的坚持默默咽了回去,只暗中吩咐人多留意防火通风,其余便全由着他们心意了。
家常2
对秦骁而言,林愿的欢愉,远比任何外在的形制都重要。
此刻,林愿凑到那熟悉的石灶边,看着姆爸柳氏动作娴熟地沿着滚烫的锅边淋入清水,迅速盖上杉木锅盖,手腕沉稳地转动着铁锅,让热量均匀分布。
锅里顿时响起一阵更为热烈的滋啦声,大量白色的蒸汽从锅盖边缘汹涌而出,携带着那混合了肉馅鲜美、小葱辛香以及面皮在热油中煸烙出的焦香的浓郁气味,扑面而来。
这熟悉的声音与味道,瞬间将他包裹,让他仿佛穿越回了那些在边城食肆里,围着灶台转的忙碌清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与巨大的安心。这才是根植于他血脉深处、记忆里最温暖、最永恒的味道。
“还是姆爸做的生煎最香啊!光是闻着味儿,我这口水就要下来了!”林愿一边深深吸着气,一边夸张地吧唧着嘴,满脸都是毫不掩饰的满足与眷恋,像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柳氏听到儿子这毫不吝啬的夸奖,心里顿时像化开了一勺浓稠的蜂蜜,甜得眼角眉梢都堆满了笑意,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显得格外慈祥。
柳氏手上的动作因着这喜悦而变得更加轻快利落:“就你这张小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惯会哄姆爸开心!快去那边小石桌坐着等,别让油星子溅着你,这锅生煎马上就能出锅啦!”
没过多久,当时辰恰到好处,柳氏猛地掀开锅盖,伴随着最后一股奔腾的热气,一锅令人垂涎欲滴的生煎包便新鲜出炉了。
只见它们紧密地挤在锅底,底部均匀地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酥脆无比的硬壳,而包身则依旧白胖胖、软乎乎的,顶部的褶子收口处微微张开,隐约能看到里面饱满的馅料和晃动的汤汁,像一个个咧开嘴笑的胖娃娃,可爱极了。
只需轻轻咬开一个小口,那滚烫、鲜美的汤汁便会瞬间在口中爆开,肉香、葱香、面香与焦香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
柳氏用锅铲小心地将这些宝贝似的生煎盛在一个厚重的粗陶大盘里,端到了厨房外那棵老桂花树下的小石桌旁。
清晨湿润的空气带着江南特有的丝丝凉意,轻轻拂过面颊,庭院里的花草叶瓣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这微凉的天气,丝毫影响不了一家三口围坐在老桂花树下石桌旁的热情与暖意。
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刚出锅、热气腾腾、一口咬下便汤汁四溢的生煎包,配着温润醇厚的现磨豆浆,说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柔和的晨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们身上、在粗陶食具上、在青石桌面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斑,将这幅再寻常不过的用餐画面渲染得无比温馨、圆满而宁静,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那种由食物香气与亲情交融而成的、平淡却真实动人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