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家陶行知的研究 > 中国现代的生活教育思想1(第2页)

中国现代的生活教育思想1(第2页)

(13)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14)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15)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16)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17)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

(18)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信条》中提出的若干观点,如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教育应培植生活力等,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最初表述。在《信条》中,他还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向农民“烧心香”的愿望,决意把“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在随后不久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陶行知拟订了一个庞大的乡村教育计划,即“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这个计划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自然是难以实现的,但陶行知并不气馁,从创办晓庄试验师范学校开始,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走上了与工农劳苦大众相结合的道路。

1927年到1930年,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全面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发表了《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生活即教育》等文章,形成了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这一时期,生活教育思想产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一次质的飞跃。陶行知过去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论点是:

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

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9]

这里,陶行知已认识到整个生活的教育意义,认为离开了生活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还没有明确提出教育之于生活的能动作用。为此,他把杜威“教育即生活”翻了半个筋斗,变成了“生活即教育”。这时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也发生了变革:

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

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

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是不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不改造社会的教育;

是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是没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没有计划的教育。

这样,教育就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了,而是主动地改造和能动地创造,是要变不健康的、不劳动的、不科学的、不艺术的、没有计划的生活为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有计划的生活,要通过改造生活、改造社会来改造教育。而社会的改造显然是革命性的行为。“陶行知以后的教育活动和民主政治活动为他的理论作了最好的注释。如果还是用改良主义的、教育改造社会的观点看陶行知,就无法解释陶行知后半生革命的、不妥协的战斗性了。”[10]

在这样的理论驱动下,陶行知领导的晓庄学校开展了若干改造社会的革命性活动,结果学校被国民党政府查封,陶行知也被通缉,不得不于1930年秋亡命日本。在日本的半年左右时间中,他目睹日本教育的普及与科学技术的发达,心中孕育了生活教育的下一个蓝图。

1931年春,陶行知回到国内,生活教育运动进入了普及教育运动的时期。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他发起了“科学下嫁”运动,创立了自然科学园,编辑了《儿童科学丛书》与大众科学教科书。在通缉令取消后,陶行知在《申报》发表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以文艺体裁表达他生活教育的思想。又在上海市郊办起了“山海工学团”,并创造、推广了著名的“小先生制”。

1931年到1935年,陶行知先后发表了《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说明书》《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怎样培养普及教育的人才》《小先生与民众教育》《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等文章,进一步阐述生活教育思想。在这个时期,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对普及教育的关注两个方面。

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方面,陶行知列举了传统教育的七个弊端,即学校与社会相隔离;生活与教育相分家;师生的界限太严格;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教劳心者不劳力,不教劳力者劳心;教人把智识装满了再去行;教少数人升官发财等。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他更深刻指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倒吃人的教育。”[11]他认为,传统教育有两种吃人的方法,一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即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最后读书死;二是教学生吃别人,即教人升官发财,吃农人、工人的血汗。而现代教育则教人做人,教人生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人在劳力上劳心,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在《给国英的信》中,陶行知更简洁地指出了生活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原则:(1)社会即学校;(2)生活即教育;(3)劳动即生活;(4)教学做合;(5)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6)行是知之始;(7)教小孩子自己教自己;(8)教小孩子做小先生;(9)教劳苦大众自己教自己;(10)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11)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12)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12]

在普及教育方面,陶行知不仅身体力行地编写《老少通千字课》和科学普及读本,而且提出了用小先生普及教育的方法。在《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一文中,他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为中国普及教育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方案,从师资问题(如全国小学生总动员做小先生、全国识字成人总动员做传递先生、全国知识分子总动员辅导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推进、举办小先生养成所)、教材问题,到财力与法律的保障,以及评价措施、组织体系,都进行了具体的论证与规定。如果这个方案得以实施,中国的现当代教育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3。生活教育思想的发展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