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旧制度与大革命视频 > 大革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1(第2页)

大革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1(第2页)

这些观察要是得到托克维尔的权威本身的支撑,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托氏在笔记中写道:“注意在指出各种细小差别的时候,不要丢失主旨。”[16]随笔作家在这里担心历史学家做错事。托氏有太多的洞察力,不可能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所以他明确承认,随笔作家在这方面什么也做不了:“不经过实际考察,我可能什么也做不好,也许只有详细考察了史实之后,才会生成一些思想母体(idées-mères)。”[17]这就是为什么他决定要钻进历史的故纸堆的缘故。

这种双重方法,从假设到文献资料,从文献资料到一般观念,便是托氏作为历史学家的最有力的证据。他的价值超越了大革命史这个个案研究,具有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眼界开阔的人来说,一般原因研究似乎是唯一值得做的事情。托氏说,要把注意力放在国家的物质构成上,放在它的地位上,放在由其自然本性界定的国民上。就是说要注意研究他们的精神和天分,也要注意研究文明及其起源和沿革。这样才能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托氏就是沿着这样的路线工作的,他注重研究法国人的精神,在所有的文明中探索历史的规律,比如探索贵族盛衰的原因。

看看托氏是怎样批评演绎法和这种方法的简易性的吧,那真是经典。这种方法不愿意做长期的没有成果的研究,它可以让人们去解释一切,它比任何其他方法都更乐于建立体系。而危险正在这里:历史成了按统一规律自我调整的一个序列,这个链条带有必然性特征,人的自由在宿命面前消失了,历史成了命运。

然而托克维尔是坚信人的自由的,坚信人类群体的力量与独立性的,坚信在历史的任何时刻都存在着选择的可能性。只有认真仔细地考察真实的历史资料,才有可能重建这些可能的选择。所以他才会走向史料,但又不对史料做无用的研究。[18]

这种杰出的历史学家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他特别在意于重新发现和展现一个时代的心态。托氏希望让人们理解,革命者们有着一些本真的信念,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一件小轶闻给他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例证:一个小姑娘来到一个革命集会,送给大会一个顶针(déàcoudre)和一条金链。人们围绕这件事说的话,以及这些话在大会和当时的社会上引出的许多话,都是纯粹的“蠢话”。人们千万别拿它们当真!当时的人们都相信这些话,他们也由此表示了一些真挚的情感,这些举动也带来了一些重大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托克维尔会阅读这些文献,为什么他会研究当时的各种小册子、版画和漫画。[19]那在当时都是些根本没人看过的史料,直到今天也只有很少的一点有人读过。

这样,托克维尔就不是在用现在的尺度衡量过去了,他对信念的力量、对集体心态坚信不疑,他在这里又在预示史学方法的未来演进。

所以,托克维尔实际上是在做大革命的“科学研究”了,按照奥拉尔的说法。他精读了许多信函,抄录了土地册,查阅了国有财产出售记录。

但他也不得不满足于只抽看一些标本,要不然他就永远出不了书了,更谈不上完成预定的工作计划。他完成自己的研究计划、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究竟需要多少年呢?随笔作家可以做得很快,历史学家需要有翔实的史料所以就只能老牛破车地慢慢挪了。终有一天他还是必须认为他的工作已经做完,否则就会为此耗掉一辈子。没几年前米什莱就觉察到了这一点,也是在研究革命史的问题上:“这个课题是个海洋啊!”在这个时代,有两个可能的方法,一是托克维尔的方法,一是米什莱的方法,前者是经典著作的深刻,后者是浪漫传奇的直觉。

19世纪末改变了这一切。人们对史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托克维尔看起来就是一个天分极高的随笔作家,人们可以将他看作历史学家吗?他自己都没有这样奢求。

到20世纪中,《旧制度与大革命》出版一百多年之后,这种看法有改变吗?史料的翔实看来总是史学的条件,甚至是史学的基石。这种要求是否超越了一个研究者的可能性呢?团队、经费和机构的种种办法,已大幅度增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洞察力、历史感、观察缓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所需要的统御事件的能力,一句话,这个随笔作家的种种天资,托克维尔的种种天资,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更加宝贵也更加稀罕了。

[1]1959年11月8日在托克维尔研究大会上的发言,大会由M。Ch。H。Pouthas主持。

[2]G。Lefebvre,Introduà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p。17。

[3]Tocqueville,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t。II,p。231。

[4]Tocqueville,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t。I,p。73。

[5]Tocqueville,“EtatsocialetpolitiquedelaFrance”,p。42。

[6]Roederer,L'EspritdelaRévolutioammep。18。

[7]Tocqueville,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t。II,pp。89et138。

[8]Ibid。,t。II,p。195。

[9]Ibid。,t。II,p。207。

[10]Ibid。,t。II,p。166。

[11]Tocqueville,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t。I,p。84。

[12]Ibid。,t。II,p。238et239。

[13]Ibid。,t。II,p。241。

[14]Tocqueville,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t。I,p。199。“萨朗特(Salente)”,是法国17世纪文学家费讷隆的政治幻想作品《忒勒马科斯历险记》中的一个理想之城。——译注

[15]Ibid。,t。II,pp。337,334et336。

[16]Tocqueville,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t。II,p。75。

[17]Ibid。,t。II,p。173。

[18]Tocqueville,DeladémoAmérique,t。II,chap。XX。

[19]Tocqueville,L'AnRégimeetlaRévolution,t。II,pp。218et23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