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外学前教育史电子版教材 > 第二节 新世纪的学前教育(第1页)

第二节 新世纪的学前教育(第1页)

第二节新世纪的学前教育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迎来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机遇,具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法规

(一)《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进入新世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而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体制尚未建立,学前教育发展出现新的困难和挑战。据此,为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和进一步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3月转发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向和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责任。《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走“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同时,在学前教育质量上则“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因而,要求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发挥好示范性幼儿园带动本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的作用;要求“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第二,关于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求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的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第三,强调各级政府应落实相关的责任。包括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并首次明确各级政府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制度。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教育全面改革发展的蓝图和指南针,是国家级综合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文件。《规划纲要》首次对于学前教育采用专章进行论述,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于学前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规划纲要》指出未来10年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有三大方面:一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基于学前教育发展过于依赖社会力量而导致一些问题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三是强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并把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作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来抓。

总之,《规划纲要》为未来10年学前教育的普及、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方面描绘出了一幅崭新的蓝图。

(三)《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解决社会中“入园难”“入园贵”等学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国务院所颁布的专项学前教育文件,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说明国家已把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到教育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意见》包括10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故又被称为学前教育“国十条”。

“国十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重新界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特别指出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重大的民生工程,因此,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对此,要求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二是为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三是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意见》把“学前教育事业”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民心工程”,提出了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有效要求和措施,显示出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事业作用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是学前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学前教育春天”的来临。

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结构的变化

(一)新世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表6-62000—2012年全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从表6-6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普及义务教育任务的完成,学前教育进一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反映学前教育事业状况的指标逐年提升。从幼儿园数量看,2001年全国为11。17万所,至2012年则达到18。13万所。11年间共增加6。96万所,年增长率约5。7%。在园幼儿人数方面,2001年全国为2021。84万人,至2012年则达到3685。76万人。11年间共增加1663。92万人,年增长率约5。6%。园长及教师数量方面,2001年全国为63。01万人,至2012年则达到167。75万人。11年间共增加104。74万人,年增长率达到15。1%。

(二)民办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

表6-72000—2012年全国民办幼儿园发展情况

此时期的民办幼儿园主要指私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反映出此时期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中体制改革与发展情况。新世纪以来,民办学前教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通过和2003年3月国务院转发《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加速了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从表6-7可以看出,全国民办幼儿园2000年为4。43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25。20%。2004年民办幼儿园为6。22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2。76%,已在数量上超过政府财政部门、国有及集体企业等其他各种途径办理的幼儿园数量之和。至2012年,民办幼儿园达到12。46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8。73%。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数据表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的格局业已形成。较之20世纪,学前教育事业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推进

农村学前教育是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难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情况除了反映自身情况外,也凸显出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状况。

表6-82000—2010年全国农村幼儿园发展情况

表6-8显示,2002年,中国农村幼儿园4。91万所,2010年为7。16万所,9年增加2。25万所,年平均增加0。25万所。通过比较,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远低于全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未来10年重点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求把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确定为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幼儿出现了加速向城市流动的趋势。这对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伴随着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新世纪中国对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凸显出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纲要》由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四个部分组成。

总则是幼儿园实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幼儿园应“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则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此,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合作,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的工作应保教并重以及关注幼儿个性发展等。

在教育内容与要求方面,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将幼儿的学习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并同时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教育目标的表述上,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发展幼儿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纲要》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特别提示:一是教师根据不同领域的教与学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社会领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应重视儿童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科学领域知识多属于程序性知识,因而应重视儿童通过活动进行自我建构。二是指出一些必须克服的不科学做法,如健康领域存在不顾儿童身体特点而滥施训练比赛现象;艺术领域中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情感体验等。

在“幼儿园教育评价”方面,《纲要》提出了新的观念,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评价应采用发展性、合作性、标准的多元性及多角度、多主体、多方法、重视过程、重视差异、重视质性研究等原则和方式。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