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书 > 第三课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第1页)

第三课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第1页)

第三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以往的语言教育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不少幼儿园在对儿童语言发展进行评价时,往往偏重于对学前儿童语言记忆能力方面的评价,如会背几首儿歌或唐诗,会讲几个故事,或者考评他们的识字量,写字能力等。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这样的评价便于进行,标准明确易掌握,操作简便易推广;二是迎合了当前不少家长的心态。而对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往往偏重于语言教育内容上的新颖、形式上的创新,比较关注教师的教,对幼儿的学则关注不够。深入系统的追踪型的评价研究比较缺乏。

随着《纲要》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人们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增强,迫切需要形成一套既符合纲要精神又便于实际操作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体系。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包括下列五个方面。

1。对语音发展的评价

在前语言发展时期和语言发展时期对学前儿童语音发展水平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辨音能力和发音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即学前儿童感知和辨别单一的语音和音节的能力。研究表明婴儿在大约2个月后就开始注意并逐渐获得对语音内部要素的感知和分辨能力。发音能力即是对声母、韵母和音节的正确发音。对2~3岁以后的儿童还应评价其语音意识的发展,即学前儿童能否自觉地辨别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并主动纠正错误。

2。对词汇发展的评价

对词汇发展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前儿童的词汇量及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两方面。学前儿童对词汇的掌握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对词义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不断确切和深化。学前儿童词汇量的多少及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与儿童所接受的语言教育有关,如家长和教师的有意识引导、看图说话等表述能力的训练等。

3。对语法发展的评价

对语法发展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句子长度。欧美国家的研究者通常用“句子的平均长度”(MLU)这一指标来测量学前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国内学者对不同年龄段汉语儿童的句子平均长度也进行了研究,提交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周兢,2009)。这些研究成果为评价学前儿童语法发展水平提供了依据。

4。对语言运用技能的评价

语言运用技能主要指学前儿童在一定的语言情境和交际环境中有效使用所掌握的语言工具的能力。因此,对语言运用技能的评价内容包括学前儿童是否使用得体的语言;能否用较少的语词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能否变换语言形式传递主要信息;能否利用手势和表情帮助交际;能否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语言编码;能否把握说话时机,以及专注倾听、善于理解、及时反应的能力。

5。对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评价

近年来,随着对学前儿童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视,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特别强调早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还应包括对其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评价。对这一内容的评价可依据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来展开。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的适宜性和达成程度

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以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的语言教育目标存在着差异。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适宜程度直接关系到该活动的实施效果和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该突出不同类型活动的语言教育重点,如谈话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口头语言运用能力,讲述活动主要促进学前儿童独白语言的发展等。对语言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从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进行,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全体儿童或绝大多数儿童对语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在语言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合适程度

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时,主要是分析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的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是否有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内容的分量是否得当,内容的安排是否突出了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等。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时,主要分析活动形式的安排是否遵循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否考虑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是否根据语言教育的内容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教具、创设了有利于儿童积极参与的氛围等。

3。儿童对活动的热情和参与程度

一个语言教育活动只有激发儿童积极参与的兴趣,调动儿童主动学习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教育活动的作用,为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服务。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对教师示范的关注程度,儿童对分组活动的投入程度,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活动过程,以及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评价儿童是否积极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

4。师幼互动的情况及教师对活动实施的调控能力

在评价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儿童学习的指导与儿童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因此,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教师的语言示范是否有利于儿童的模仿和练习,是否注意了儿童对语言的规范化表达,是否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任何一个活动都会面临教师预设与活动生成之间的矛盾。对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还应考虑到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语言目标的调节,对活动过程的总体把握等灵活性要求。一个好的语言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在既定活动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示范和合理组织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积极参与、充分练习的语言学习环境,并有效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