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幼儿园课堂教学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效地组织与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是有效组织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一、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没有标准答案。不过,我们从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中、课程研究专家眼中的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导下这三个层面,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衡量一堂好课的灵感。
(一)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中的好课
一堂好课,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和一定的条件下,幼儿园教师能够全面实施教育任务、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的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教育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明确,教育内容恰当,教育环节严谨,教师语言规范,教育方法合适灵活,课堂氛围活跃且师幼互动默契,教育手段先进以及教育效果好。
(二)课程研究专家眼中的好课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针对一堂好课提出了“五实”的观点:
第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课堂中,孩子知道了、会做了、懂得道理了;还想知道更多、还要做得更好、还愿懂得更多的道理。
第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课堂中,只让少数孩子知道了、会做了、懂得道理了;大多数孩子不知道、不会做、不懂得道理,都不是好课。
第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教学过程中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整个过程有师幼之间的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资源的生成和过程的生成。整节课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第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不受公开课的影响,课堂上,教师不会过度准备,孩子也不会过度兴奋,没有表演痕迹。
第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一堂课下来,应该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只要不粉饰、只要真实,即使不十全十美、有点遗憾,仍不失为一堂好课。
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用“三看”判断一堂好课:
①看学生——孩子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投入?是否积极思考?
②看教师——教师是否在有效地引导?是否面向全体?是否因材施教?
③看课堂——教师和孩子互动的过程进行得怎样?教师是否进行了有效了解?孩子是不是兴奋、是不是喜欢?
福建省特级教师王永用“两看两关注”判断一堂好课:
①两看——一看是否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定得好不好;二看教师在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②两关注——一是关注课堂上孩子作为学习的个体的独立性如何;二是关注课堂上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促进孩子积极思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导下的好课标准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或幼儿园一堂课提出过高、过多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我国学前教育界不缺乏理论家,也不缺少理想主义者。有些幼教专家对幼儿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于理想化,缺乏操作性,因此并不可行。
标准不求全面、不求完美,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就是上好课的有效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幼儿园教师一目了然、容易做到的标准,才是有效标准。组织开展好每次教育活动和上好幼儿园的每堂课,是幼儿园教师永远的追求。只要幼儿园教师课堂上能够做到以下任何一条,她(他)的“课”都要给予鼓励,都能够算得上是好课。
1。高效——教育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得上达到高效,幼儿园教师追求的是教育活动(一堂课)的高效。一个教育活动(一堂课)只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个教育活动(这堂课)需要幼儿知道哪些、会做哪些?在活动中获得哪些情感体验、懂得哪些道理?等等。重点突出是指:这个教育活动(这堂课)需要幼儿知道哪些或会做什么(或重点是幼儿会解决什么问题)或幼儿体验到什么(或重点是幼儿懂得哪些道理)?一个教育活动或一堂课的重点只能是一两个,否则就是没有重点。
2。默契——教师指令清晰、气氛活跃
教师主持教育活动(上课)时,“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课堂上),师幼配合默契,师幼思维活跃,这样的“课”不失为好课。这里为什么不说教师在“上课”,而是提出教师在“主持”呢?因为,一般的“上课”有台上、台下产生的师幼隔膜。
3。智慧——课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位智慧的幼儿园教师,一定具有的思维就是:把自己的教育效果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幼儿!也就是说,智慧的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课堂内,会充分利用课堂内的一切资源,尤其把幼儿作为课堂第一资源利用好,以取得教育成效。
4。难忘——让幼儿终身受益
主持一堂“让孩子终生难忘的课”是每位幼儿园教师的最高追求。也许有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感悟什么样的课是让人难忘的课。一次,孔子看到一位老人捉蝉,技术娴熟得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孔子禁不住问老人:“老人家,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秘诀呢?”老人微笑着说:“蝉很机警的,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做到纹丝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像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干扰我的注意力,眼睛看到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对身边的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孔子来说,“这堂课”也许只用了几分钟,但是这是一堂让他的学生终生难忘的课。
5。直观——能够多种教育媒体协调使用
这里所说的多种媒体不是指“多媒体”,而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可以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东西。也就是说,多种媒体即各种媒体,包括黑板、挂图、图表、图片、模型、实验器材、教玩具、文字资料、课件等影像资料等;还包括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服饰等,以及幼儿的大脑、手、脚、口、耳等多种感官。
如果幼儿园教师能够在主持教育活动中,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教师得体的妆容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教育活动的情境创设。如果一位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够协调运用多种媒体取得成效,这样的课就应该是一堂好课。
6。满足——让幼儿个体表现体验成功
判断一堂幼儿园的课是否是好课,应该看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看上课教师的表演。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课堂氛围好,幼儿积极参与、个性张扬,幼儿情感态度、是非观培养得到落实,幼儿获得成功体验,整堂课幼儿自信、满足,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7。快乐——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
幼儿园课堂是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地方,是幼儿生活、游戏、学习融为一体的主要场所。如果整堂课中,赢得的是幼儿的笑声、掌声和欢呼声,让幼儿感到快乐,这样的课就是难能可贵的,它就是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