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园长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 第四节 与家长沟通的多种方式(第1页)

第四节 与家长沟通的多种方式(第1页)

第四节与家长沟通的多种方式

一、随机面谈,彰显师者智慧

在开展家长工作的各种途径中,面谈一直是与家长沟通的最便捷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平日的面谈既是教师和家长的沟通环节,还是双方建立情感的好机会。通过面谈家长不仅能够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还能传递出教师对孩子的关爱。针对平日的面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来园时的面谈

此时的面谈以简短的交流为主,一般以教师发起为主,目的是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及家长是否有特殊需求。重点了解每天来园的幼儿在家休息的情况;前一日未来园的幼儿,若是身体不舒服,重点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精神状态和需要特殊照顾的地方;若幼儿前一日在园身体不舒服,重点了解幼儿回家后的情况。

(二)离园时的面谈

离园时的面谈时间比较充分,教师可以谈谈幼儿当日在园的表现;一段时间内幼儿出现的某种问题;一段时间内某方面取得的进步;也可以根据家长需要了解的内容,每日重点约谈几名家长,向家长详细反馈、交流相关内容。此时的面谈可以根据内容三位教师合理分工,做到面谈有重点。此时的面谈有时是家长发起的,目的是发现了孩子某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面谈向教师了解相关情况。为了便于后续沟通,可以把家长有代表性、有分享价值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使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家长的不同关注点和需求,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保证交流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表1家园联系谈话记录

(三)家长会后的面谈

每次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家长会结束后,也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面谈的“最佳时间”。作为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家长对班级活动的建议。作为家长一是想全面了解孩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一是是否能顺利跟上学习进度,之前比较薄弱的地方是否有进步等;二是想根据教师介绍的培养重点,了解在家的配合方式。此时的面谈一定要以共同交流的态度进行,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虚心接受,对不适合的建议要说明不接受的原因。给予家长的反馈一定是客观综合的,要针对发展目标提出建议,让家长既看到孩子的成长又明确培养目标。

(四)发生误解时的面谈

每个家庭中参与幼儿园活动中的家长是相对固定的,家中的其他成员都是通过他和孩子来了解幼儿园和教师的。但这种了解有局限性,尤其是对教师的教育风格,活动的意义不能完全了解。所以,有些时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会对教师的某种做法或组织的某个活动产生不理解的现象。家长的不理解会通过与教师沟通的语言、语气、表情体现出来,作为教师要能够洞察到家长的细微变化,及时与家长进行面谈沟通。面谈时以了解为基础,耐心听完家长的想法,然后再对当时教师的做法或活动的价值进行分析,以此化解家长的误解。需要注意的是,对家长误会的化解一定要及时,尽量采取面谈的方式,要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进行沟通。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体会到教师的真诚与专业。

案例10

一位家长在贴吧中这样写道:“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很长时间了。说真的,我现在对孩子在园情况很不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八小时,晚上接回家和我们也就相处两小时。孩子回家不太说幼儿园的情况,问老师,老师总说‘挺好的’。真不知道这‘挺好的’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家长该为孩子做哪些准备?”

正如家长所描述的,“挺好的”是教师口中最容易说出的话。抛开这种回应不说,我们首先思考当家长站在教师面前向教师询问“我家孩子表现怎么样”时,给我们传达的第一个信号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教师的家长工作已经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教师总是能主动地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就不会特意向我们进行此种询问。其次,再思考家长向教师进行这样询问的时候应该怎样回答?当家长兴冲冲地问孩子今天一天表现得怎么样时,教师经常是简单的一句“挺好的”,即便是这简单的三个字,似乎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敢说孩子不好,怕家长面子上挂不住,不敢说孩子很好,怕一日生活中有什么缺点被掩盖。但是一句“挺好的”能给家长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家长,最希望听到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孩子表现的具体描述。一句“挺好的”等同于敷衍,是什么方面好,好到什么程度,没有提醒家长需要关注什么配合什么都一无所知。家长会感觉教师没有关注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师手中时,教师就应该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采取适当的形式与家长沟通,给予家长对孩子在园情况的知情权。

案例11挑食的峰峰

近期我们班小朋友挑食的坏毛病尤为严重。刘云峰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他不喜欢吃木耳、银耳、冬瓜等,每次遇到这些蔬菜,就成了他的“大难题”。随着他挑食问题的开始,其他幼儿也跟风开始挑食,为了不吃不喜欢的蔬菜,开始找各种理由,甚至说妈妈不让吃。怎么能够正向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午睡时间,我主动和保育老师沟通云峰小朋友的表现和全体幼儿跟风的现象。云峰小朋友平时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岁数大了,没有太多精力管孩子。所以我打算从刘云峰小朋友找到突破口,每次遇到他不喜欢吃的蔬菜,我先找他沟通,以好朋友的口吻告诉他:“哎,今天的菜里又有木耳,我不喜欢吃,这可怎么办呢?”再和他拉钩许下承诺,答应和他一起面对木耳这道菜,看看谁做到了。保育老师也会少给他盛一点,循序渐进地帮助他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终于有一次,他很棒,把菜都吃完了。送完碗之后,跑到我的身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程妈妈,我很棒吧!”并把手准备好,要和我拉钩钩。我顺势把他抱了起来,亲了一口。其他小朋友看到之后,也抓紧时间吃饭,并向我“索吻”。

晚上离园时,我及时找到刘云峰妈妈,和她沟通孩子今天的表现,并把云峰吃完所有菜的好消息告诉妈妈。妈妈先是很惊讶,便问起孩子来,云峰说:“其实木耳也不是很难吃嘛,程妈妈说了要多吃蔬菜。”云峰妈妈握住了我的手,说:“太谢谢您了,在家里,我和爸爸都很忙,奶奶又惯孩子。”我简单的和妈妈说了事情经过,争取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使孩子挑食的坏毛病真正得到及时纠正,做一名健康的宝宝。并给云峰妈妈建议:在纠正孩子挑食、偏食习惯时,家长要把握好度。既要给孩子挑选食物的一定自主权,又不能完全由着孩子自己来。在孩子吃饭时,父母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担心孩子如果不吃或者吃得太少会影响健康,为此放弃原则。在这一点上,父母一定要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孩子在进餐时间不吃饭,没问题!给孩子自主权。你可以不吃,但要告诉他不吃饭的后果,如果不吃饭也得不到其他食物。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将家中可吃的东西藏起来。经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知道必须好好吃饭,否则会饿肚子的。

上面案例中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在做家长工作时很严谨,观察到幼儿进餐中的问题后,首先进行了幼儿情况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幼儿挑食行为进行纠正,让孩子的饮食习惯有所变化。最后再利用与家长面谈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解决方式,通过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达到共育幼儿的目的。

《指南》指出“要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家长与老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双方形成合力,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已经达成共识幼儿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家长工作,但对做家长工作的目的和内容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目前的家长工作中教师能够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及发展情况,让家长了解本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根据不同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对幼儿进行正向有效的教育指导,通过沟通让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提高。

在家长工作中教师有义务了解家长在家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并且主动听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这对幼儿和幼儿园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教育幼儿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和幼儿园要统一教育观念,在教育行为的实施上要一致、也要互补,这样才能效果叠加,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集体沟通,亮出专业的水准

案例12沟通带来的变化

现在的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不知如何与教师当面交流,所以大部分的家长会使用微信、短信或是打电话的形式向老师咨询孩子在园的情况,却忽略了面对面的沟通,针对这一点我开展了一个小型的家长会,会议的主题是“放下手机面对面说说话,让你我的沟通零距离”。

会议开始前我先和家长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我发给每位家长两张正方形的纸,请家长与我一同做个实验。先拿起一张纸,第一次的实验要求如下:家长根据教师口令对折纸,在折纸的过程中不准提问、不准交流沟通,最后将折好的纸的其中一个角撕下来,将纸打开,统计家长与教师手中纸的模样相同的人数。第二次的实验要求:家长根据教师口令对折纸,可以提问,最后教师统计纸模样相同的人数。游戏结束,结果显而易见。通过这个小游戏我告诉家长:只有家长与教师同步折纸,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勇敢提问,那么我们折出的纸就会是相同的,只有我们之间有沟通,并且能够做到家园共育,那么我们共同培育出的孩子才会是最健康、最快乐的。

游戏过后,我举了个简单的小例子点明了我开会的主题,我说:我很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因为只有面对面说话才能最直观地表达出我们的想法,比如说“好的,没问题”这简单的几个字,如果我用短信的形式发给您,您就不能感受到我说话时的语气。如果我用打电话的形式说出这几个字,您虽然能听到我说话时的语气,却无法看到我说话时的表情。但是如果是面对面的沟通呢?您就能最直观、最快速地感受到我的回应。所以,家长们,请让面对面的沟通代替电话。

经过这次的家长会,我发现家长们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会利用来园或放学的时间与我交流孩子在园的表现,跟我聊一聊他们的教育理念以及孩子的进步,我也会收集育儿的小知识与家长们进行沟通。我相信,通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拉近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和谐的家园关系中,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

(一)家长会内容有价值

无论家长会的规模大小,时间长短,采取什么形式,一定要保证每次家长会的内容对全体家长是有参考价值的,避免个性问题集体说。通常家长会可分为介绍型家长会,即幼儿园或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情况或班级工作的相关情况;讲座型家长会,即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家长育儿知识、提升家长育儿能力的相关活动;研讨型家长会,即针对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班级开展的活动,教师和家长共同讨论并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和活动安排。保证家长会内容的价值性,可以显示出幼儿园和班级的规范化管理,体现出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展现出教师的良好素质。

案例13创新家长会

“真是着急,马上就要开家长会了,真不知道怎么组织,怎么能出点新意呢?你有空时帮我想想行吗?”听到小一班的王老师向中班的张老师请教,作为园长的我看见这样爱思考、想创新的教师感到开心、欣慰。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已经成为我们幼儿园教师的好习惯。王老师是一位新班长,还没有过开家长会的经验,她觉得心里没底儿。

我请老师们将关于开家长会的困惑整理出来,并针对如何开好家长会、如何创新家长会等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开家长会的流程是怎样的?可以有哪些形式?怎样让家长会发挥最大功效,开家长会时教师如果紧张了怎么办?对新教师的困惑,可以充分发挥老班长、老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让教师间的经验得到共享。

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教师们将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经验交流式,即结合某一专题,请家长相互介绍经验,教师再从中提炼出适宜的教养策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