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年代环节每个都有两道共答题,一道年代专属题。而且题目内容都与这个年代息息相关。
年代专属题四种类型:
1。《我是谁》:由该年代一位嘉宾进入栏目设置的时光隧道,被蒙上眼睛,换上服装,变成该年代的另外一人。这位嘉宾不知自己变成何人,所以他要在一分钟之内向他的搭档不断提问,逐渐缩小包围圈,搭档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一分钟内猜出加分。这种题型每期出现两次。
2。《我在哪》:该年代某一位嘉宾上台,被蒙上眼睛,屏幕上出现这个年代的某一重要地方或者重大事件。这位嘉宾并不知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所以他要在一分钟之内向他的搭档不断提问题,逐渐缩小包围圈,搭档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一分钟内猜出加分。
3。《谁在我身边》:该年代某一位嘉宾上台,被蒙上眼睛,旁边出现一位节目组特邀的神秘嘉宾,答题的嘉宾并不知道身旁是谁,所以他要在一分钟之内向他的搭档不断提问题,逐渐缩小包围圈,搭档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一分钟内猜出加分。
4。《我在跳(做)什么》:该年代某一位嘉宾上台,被戴上耳机,这位嘉宾将在耳机里听到几首不同的歌曲或者几个不同的动作,他(她)需要用肢体语言或者舞蹈来表达出来,但是不能动口出声。搭档根据上述情况猜,完全猜对加分。
“老歌新唱”环节
这个环节就是主持人临时邀请在座的年代嘉宾中的几位一起用新的形式演绎老歌。表演之后,嘉宾们换装返场。接着主持人提问一道与这首老歌相关的题目,是必答题。
“卡拉永远OK”环节
屏幕放出五个年代的五首不同的歌曲,当歌曲到某一句时,会突然停止,屏幕上显示一条英文,此时嘉宾们通过按抢答器争取答题权,最快者得,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屏幕未显示英文前按抢答器,也扣分,抢到题不答或弃权扣分。
“加赛”环节
平局加赛,嘉宾转呼啦圈最晚落地者就是这次节目的获胜者,或者加一首歌曲抢答题,规则和“卡拉永远OK”环节相同。
上述案例的环节设置充分借鉴了板块式划分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按照题目属性进行划分。同时在单个环节的实施中又借鉴线性结构的优点,将起承转合处理得很到位,充分将两种结构有效结合,呈现出一个篇幅较大但结构清晰完整的电视栏目。
(三)制作形式
制作形式是对制作流程的一种系统描述,目前世界通行以下三种形式:
1。电子新闻采集
电子新闻采集是指使用便携式的摄录设备采集内容。这种形式广泛运用于新闻、专题片、纪录片以及剧情片。近年来除了常规的采集外,大量针孔摄像机带来的隐蔽拍摄也成为很多社会新闻栏目的法宝。《每周质量报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中进行偷拍正是便携式设备进化到“针孔时代”的表现。
这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是对一整套适用于“野外”作业的电视制作形式的统称。这种制作形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和演出、竞赛等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该系统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切换器、一套音响操作系统和其他辅助系统。它在简化节目制作流程的同时可以对不同对象、景别、角度、拍摄技巧进行灵活的调整,利用导播的娴熟技巧将节目一气呵成,目前已成为很多体育赛事、室外竞技栏目、大型综艺晚会等外景赛事的主要制作形式。
3。电子演播室制作
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它在技术上与电子现场制作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演播空间的固定与封闭。目前可见的谈话栏目、娱乐栏目、生活服务栏目、竞赛栏目等都采用此形式。例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演播厅,除了制作该栏目外,还衍生出《职来职往》,正是对一个演播空间的充分挖掘。
(四)播出形式
1。录播
目前国内95%的电视栏目都采用此播出形式,这种播出形式便于栏目制作者进行充分的编辑和检审,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制作成本。例如,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就是一档采用演播室录播的益智攻擂节目。每期参加节目的有11人,分为10位守擂者和一位挑战者,守擂者手中都有不同价值的奖品,而挑战者将通过20秒的限时答题与守擂者一一PK,挑战者获胜将赢得守擂者的奖品,而守擂者获胜将成为新的挑战者,并赢取挑战者手中的所有奖品,任何一方失败都将掉下擂台淘汰出局。连续战胜5名对手的挑战者有权选择带着赢得的奖品离开,或是冒着被对手PK掉的风险继续战斗,赢得更多奖品。最后一位挑战者,也将视战胜的对手人数赢得相应的奖品。这样的演播室可以将多种电视制作方式综合运用,但不足之处就是缺少及时的场外互动。
2。直播
直播有现场直播和演播室直播两种情况,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室嘉宾主持人谈话场,正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组合。2004—2005年《超级女声》巅峰时期,湖南卫视也是用演播室直播的方式吸引了中国大多数青少年观众的注意力,单单直播过程中吸纳的短信投票数量就十分惊人。
真实和迅速是直播带来的优势,但是一些不可预测性对检审造成的难度也是这一形式在国内电视栏目播出中较少采用的重要原因。
八、风格定位
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布封说:“风格就是人本身。”对于一个电视栏目而言,风格就是栏目的个性或特色。电视栏目的风格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
(一)由内容定位体现风格
(二)由形式定位体现风格
不同的内容形成不同的风格,而有限的内容不会成为一档栏目的专属品,很多栏目共同占有这些内容资源,由此推演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栏目定位。例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和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这两档栏目,从主体形式而言都是“演讲类”栏目,主要目的都是通过人们的“演说”来传递内容。但是形式上的差异性使得两个栏目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开讲啦》形式上沿用了《百家讲坛》主播导出、嘉宾宣讲的方式,虽然嘉宾的选取和演讲内容的选取上与《百家讲坛》不同,但是由于虚拟课堂的环境布局和书香缭绕的氛围营造使得整个栏目依然呈现出极强的文化气息和严肃性;而《超级演说家》在“演讲”的主体形式上,加入了真人秀栏目的真实性、竞赛栏目的竞争性、娱乐栏目的娱乐性,又将评委团队的明星色彩、民生节目的苦情短片、访谈栏目的语言交流,共同纳入一个栏目中,形成了一档多元组合的崭新风格的电视栏目,并且迅速蹿红荧屏。
(三)由拍摄制作体现风格
电视栏目策划案不是单纯的文本形式,它是最终用来指导实践的蓝本,其中遵循电视创作的基本规律对栏目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1。视听语言的运用
电视是一个视听结合的媒介,对视听语言的运用是电视从电影和广播两大媒介中获取的最有效经验。对一个品牌电视台和一个品牌栏目的认知除了那些观众热衷的内容外,主要依靠各自不同的视听效果、视听风格。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温暖的黄色调、简洁而又具象的台标,以及由此形成的包装风格,尤其是每个预告片边框采用的半个凤凰的演化版本,无不将自身的形象与定位稳定在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风格中;而浙江卫视在2009年改版时将沿用了15年的台标和品牌形象加以强化,演化出“中国蓝”——“蓝无界、境自远”,由此展开色彩定位,整个频道包装开始出现以“海蓝色”为整体基调的趋势,甚至到各个品牌栏目的包装。这些能够被观众熟识以及记忆的频道都是因为有自己个性化的风格。
演播空间的开拓主要指传统演播厅与虚拟演播室、外景空间和实景空间的有机融合。栏目策划人要学习和熟悉各种现代技术并运用到演播室的设计中,使演播室的风格与整个栏目节目的风格达到统一。近年发展迅猛的真人秀栏目中更是将演播空间的设计风格当作激烈竞争一大利器。例如,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巨幅LED上的天使之翼、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梦想星搭档》观众票选环节的“赞”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擂台”形状的表演区域等都是其品牌标识的一部分。而同类栏目更是在用演播空间完成风格竞争,以黄色和红色布景为主体的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权力和贵族为职场成功人士定位;而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蓝色和白色为主的环境设计,营造出安静、舒适的求职氛围,使求职者可以在场上自由发挥,观众可以在家中平静观看。
(四)由主持人体现风格
电视栏目是视听艺术,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和语言表达都是电视的审美元素。电视栏目诞生的初期观众还沉浸在形式的新鲜感中,对主持人元素的要求并不高,外形俊美、普通话标准就可以成为主持人。而今,这些标准被五彩缤纷的荧屏世界彻底颠覆,主持人的外在需要个性,主持人的语言要有风格,主持人的表演能力甚至成为必要条件,主持人是与一档电视栏目内容和表达以及视听手段和谐一致的元素,所以“变化”可以作为主持人风格定位的关键词。一档品牌栏目往往与一个品牌的主持人相伴随。
(五)由包装体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