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有哪些 > 任务六 其他心身疾病与心理护理(第3页)

任务六 其他心身疾病与心理护理(第3页)

2。如何对老李进行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

推荐阅读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露晓。老年人心理问题诊断。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网,http:hyzqalfxxielaobanlv

4。孙颖心,齐芳。老年人心理护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5。寻医问药网,http:jib。xywy。so_ill_3460。html

二、老年支气管哮喘与心理护理

病历分析

张女士,72岁,主诉,反复喘息半月余,咳嗽,咳痰1周,加重3天。患者与15天前吸入冷空气出现喘息、气急、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咯血,未系统治疗。3天前患者喘息加重,咳黄白色痰,自觉胸闷,呼吸困难明显,三凹征,端坐呼吸,来院就诊,给予沐舒坦、甲强龙等药物治疗喘息较前缓解。既往有吸烟史40年。

思考:

1。张女士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对此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支气管哮喘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出现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6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可统称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早发性老年哮喘和晚发性老年哮喘。患者60岁以前发病迁延至老年,称为早发性老年哮喘;患者60岁以后新发生哮喘,称为晚发性老年哮喘。据研究报道,目前老年人是继青少年之后第2大哮喘高发人群,老年哮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而我国患病人数约为150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二、临床表现

哮喘的临床表现可以因年龄而改变。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哮喘发病率的增加,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救治已成为临床医学关注的主要问题。由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症状反应迟缓,感觉不灵敏,容易忽视轻中度的呼吸困难,常延误治疗,或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年龄也是影响哮喘预后重要因素,因为老年人基础肺功能的降低以及伴有的慢性心肺疾病,都对平喘药物的选择及疗效有重要的影响。与年轻人比较,老年哮喘的死亡率显著增加2~3倍。

1。临床表现: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表现为呼气延长、发作性喘息、胸闷及胸部紧缩,尤其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可自行或应用药物后缓解,部分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导致哮喘持续状态。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有长期的慢性咳嗽咳痰病史,数年后才发生明确的哮喘症状,虽有通气功能障碍,但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加重;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顽固咳嗽,对止咳药疗效不佳而对支气管舒张剂反应良好。

2。并发症:发作时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长期反复发作者可合并呼吸道感染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及肺心病等。

三、影响因素

(一)生物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70%~80%,因此遗传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如父母双方均为易患病者,其子女也是易患病者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应避免选择高危人为配偶。血型与哮喘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A型血的人比O型血的人患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概率高。

2。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干燥、高热都可以损害纤毛功能和呼吸道黏膜血液循环,使局部屏障功能下降而易继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汽车尾气增多,大气污染严重、雾霾等天气等,有害气体刺激黏膜,诱发哮喘及炎症。

3。过敏因素:内源或外源性抗原可以引起迟发或速发型变态反应,使支气管**并导致组织损害和炎症。尤其是支气管哮喘,过敏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如尘蛹、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也可诱发哮喘,应避免过敏源的刺激。

4。呼吸道感染因素:反复病毒感染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而诱发支气管哮喘。

5。药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人使用受体阻断剂,这些药物会导致支气管**,诱发哮喘的发作。另外一些消炎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很强的支气管**,是常见的一种诱发因素。

6。其他因素:长期吸烟、剧烈运动以及胃食管反流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哮喘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作当中占到了重要的地位。心理因素会诱发哮喘的发作,同时还会影响到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近年来大量心理调查发现哮喘患者多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在情绪、人格、社会适应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1。情绪和生活事件:哮喘病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应激因素影响,易出现情绪紧张、激动、焦虑、恐惧、愤怒等。有学者研究发现,负性情绪能增加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力,发生呼吸困难,诱发或加重哮喘。哮喘患者在家庭、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不良事件也可以影响哮喘发病,如亲人死亡、子女不孝顺、家庭不和睦、退居二线以及意外事故、生活受挫等。生活事件的计量与哮喘发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2。人格特点:哮喘患者的性格趋于内向,依赖性较强,遇事畏缩,被动服从,懦弱、缺乏自信,有悲观倾向。研究发现哮喘患者信任度、危机感均低于健康人。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的哮喘患者,由于缺少来自家庭和社区对其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持,可以产生无助感、孤独感、消极等心理问题,对疾病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