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动画视听语言总结 > 5 2 动画画面光源的分类(第2页)

5 2 动画画面光源的分类(第2页)

图5-12侧向主光

●四分之三后向主光

四分之三后向主光(见图5-13)位置尽管让人物的面部处于阴影区域,但是却对于人物的外表轮廓能形成明亮的区域,形成具有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情调。当拍摄阴暗环境时,这种布光方式更能让画面的四周环境显现出较为黑暗的效果,适合夜晚的外景拍摄。

图5-13四分之三后向主光

●后向主光

后向主光(见图5-14)指的是主光位置位于被照射物体的正后方,这种光线拍摄的画面,会让除角色轮廓部分之外的区域处于阴暗之中,尤其适合恐怖片的拍摄,或者用于反映人物的内心特点,如压力、罪恶感等。

图5-14后向主光

2。补光

在自然界之间,尽管我们站在背阴处,仍能清晰地看清楚物体的阴暗面,这是由于身边其他物体散射了太阳光,使得背阴地区实际也在散射光源的照射之下。而在影视的拍摄中,如室内场景中,则会因为缺少这些常被我们忽略的光线而让被拍摄物体明暗过于明显,影响视觉美感。这时候,就需要使用补光光源。补光的最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照射画面中的阴影区域,提升照度,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和统一。因此补光必须要柔和,通常都是散射光,以防止产生新的投影扰乱画面。

补光的光线强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对于影像所造成的效果也不一样,当补光被应用于轻松、明快、美好的场景,这也是大多数动画场景,补光和主光的明亮程度就较为接近。而当补光被应用于夜晚、黑暗环境和紧张氛围中,补光的强度就要明显低于主光。从而用低调来描述。但是动画影片的创作毕竟有别于电影的拍摄。在动画中即使是表现夜晚的场景,其整体的光照条件也是绝对要高于真实夜景的。

通常,补光的位置也分类如下:

●摄影机和被照射物体的前向,稍高于摄影机

这种补光主要是把被照射物体的正面凹陷地区影调进行消除和调整。例如,人的眼窝和额头的褶皱,使得被拍摄物体看上去更加光洁。

●摄影机视轴的关键侧向

在这里,补光的主要作用是更好地体现出被拍摄物体的立体效果,让画面整体的层次更加丰富,形象也更加鲜明。

●被拍摄人物的脸的侧部

在这个位置的补光主要是为了体现出人脸的立体效果,让人的线条看上去更具有造型美感,通常适用于对话或者动作较小的镜头,因为如果演员和角色大幅移动,就容易产生阴影效果。

●场景上方较高位置

这个角度的补光,主要是起到弥补环境光照射不足的作用。让整个场景的场面看上去更加自然。

需要说明的是,在二维动画中,补光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为简单。而在三维动画中,因为摄影机和灯光都是通过软件模拟的,因此光线的摆设方向,摄影机的运动轨迹,被拍摄物体的运动特征都有着比真实拍摄更加理想化的环境,相对的光的运用也更加灵活。这需要创作人员根据场景剧情结合镜头设计和场面调度用心去设计。

5。2。3轮廓光

轮廓光(见图5-15)是指来自被拍摄物体后方或者侧后方。有一定角度和方向性的光源,能够把物体的轮廓凸显或者强化的光源。轮廓光比背向补光更加强烈,其作用也更加单一。还可以用来照亮脸部边缘,突出肌肉,以及把头发照射得清晰。巧妙地利用轮廓光能够让动画画面产生景深,增强立体感,并且可以人为地把主体和背景区分出来。在动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图5-15轮廓光

5。2。4特殊灯光

在动画画面的创作中,需要用光把某些特殊区域和物体强化,或者把画面局部照亮的光线称为特殊灯光。由于动画技术的灯光是通过软件模拟的,因此特殊光的应用在动画创作中比影视实际拍摄要更加自由和多样化,所承载的艺术效果也更加重要。特殊光种类繁多,实际上都是根据所照射物体和区域目的进行的定性,在拍摄人物时候,常见的特殊灯光包括眼神光、衣服和头发反光、汗水光等。在拍摄自然景象的时候,包括材质的反光,特效的强化光,这些都是特殊光。在动画创作中,特殊光往往是与人物的表演、动画夸张结合在一起的(见图5-16)。

图5-16玻璃反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