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朝廷的石柱宣抚司,精兵已经抽调一空。效忠朝廷不久的播州,倒是还能抽调两三万兵马,可问题是,朱寅不敢抽调太多杨家军!
因为,杨家军来的太多,万一杨应龙临阵倒戈呢?到时几万播州兵也跟着反叛,那就彻底翻船了。
他不敢完全相信这个换庚帖的异姓兄弟。此人狠毒冷酷,历史上也是造反头子,该用也该防!
“数日之内,就会天晴。”朱寅打气道,“秋雨连绵多日,不会一直下。等到雨一停,地上干燥一些,立刻攻打叛军营寨!”
果然,雨又下了两天,初一终于天晴了。明军火器兵立刻保养火炮、火枪,干燥炮膛枪膛,晾晒火药、弓弦,擦拭受潮生锈的刀枪。
叛军也赶紧晾晒受潮严重的弓弦。
双方都忙的很,竟是谁也不理谁。
十月初二,正是大太阳。明军的火器不再受潮,终于好用了。
就在这天上午,奢崇明也接到了安氏、宋氏起兵响应的快报。
“哈哈哈!”奢崇明仰天大笑,“安氏、宋氏终究不是孬种!他们终于还是反了!好好好!好样的!”
“两家联军五万精锐,几天后就能到成都!到时,就是朱寅小儿的死期!”
“等到抓住朱寅,寡人就让他在官寨为奴,好生羞辱一番,让汉人看看,他们的摄政太傅、下凡星君只能给寡人为奴,狠狠杀一杀明廷的气焰!”
“嗷呜——恭喜君上!”猓猡贵族们都是神色振奋的嚎叫,“恭喜大祭司!”
很多人抽出细长的爨刀,凌空劈刺,一边大口喝着米酒。
“来呀!”奢崇明喝道,“将那群汉女带上来,歌舞助兴!喝饱吃足之后,再教训明军!”
…
初二下午,在全城百姓的观看下,大战终于爆发。
明军大队踩着还有些发软的地面,推着楯车,后面是保养过的马拉火炮和车载火炮,排着整齐的大阵,数万人缓缓逼向三里外的叛军大营。
靖海军入川的三千骑兵,以及播州的两千骑兵,曹文诏等人的三千骑兵,共八千骑兵,布置在两翼。
大军排出一里宽的横面,就像一大片红色的火焰,燃烧着草原上的野草,蔓延向叛军。
而那红色的火焰,就是明军的战旗、红色的盔缨、红色的衣甲。
叛军并没有出营,摆出一副坚守营寨的架势。
这不是畏惧明军。而是因为叛军援军再过几天就到成都了,奢崇明又不傻,怎么可能会出营和明军决战?
他当然要先坚守大营,等到安氏、宋氏的援军来成都,一起围歼朱寅的大军。
此时若是和朱寅决战,虽然他自信也能打赢。可赢了伤亡也不会小。自己的实力削弱太大,安氏、宋氏的兵马一到,他还怎么主持大局?
他不仅要打败朱寅,还要以最小的代价。
于是,奢崇明完全不给明军决战的机会,而是稳坐钓鱼台的派兵严守营寨,令弓箭手密布营门栅栏,居高临下的凭寨布防。
叛军因为先到成都,时间充裕,营寨也扎的很牢。而且位置较高。
奢崇明和猓猡将领们,一致认为明军要想攻破营寨…很难!
奢崇明身穿黑色的黑虎盔甲,头戴缀满宝石的华丽牛角盔,腰间悬挂象牙为鞘的宝刀,站在高高的望楼上,冷冷看着漫天红霞一般而来的明军大阵。
他看到一杆高高飘扬的明军大纛,上面写着“大明摄政太傅大都督寅”。还有一杆大旗,上面是熟悉的赤日玄月星斗旗。
他忽然发现,自己还是第一次看到军容如此雄壮、气势如此强大的明军。
眼前的明军,即便还没有开打,也打破了他之前对明军的固有印象。
听说北方九边明军才是真正的精锐,才是最强大的明军,难道比朱寅的明军更强?
若真是如此,那么自己起兵反明,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奢崇明忽然有点底气不足。
他看到,就是爨家勇士们,此时也个个神色凝重,如临大敌,和之前攻打成都守军时的轻松状态截然不同。
慢慢的,奢崇明发现了明军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