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冰冷的金属外壳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微光,像一具被精心打磨过的骸骨,沉默地诉说着一段被篡改的往事。
谢臻的目光在那台复刻版的老电脑上停留了三秒,随即转身从工作室的工具箱里取出一支笔形金属探测仪。
蜂鸣器在机箱顶部、侧板接缝处安静无声,然而当探头划过背部一个不起眼的螺丝钉时,一阵微弱却急促的“滴滴”声刺破了寂静。
果然。
谢臻唇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那不是愉悦,而是一种“我就知道”的冰冷预判。
他熟练地卸下机箱外壳,没有急着去动那颗可疑的螺丝,而是直接拆解内部。
他的动作精准而冷静,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主板、显卡、内存条……一切都复刻得无可挑剔,甚至连当年那个牌子早已停产的散热风扇都找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替代品。
然而,当他的视线落在主板的BIOS芯片上时,瞳孔骤然一缩。
那上面有一道极细微的、后期焊接的痕迹。
对于外行来说,这不过是生产瑕疵,但对于顶级程序员谢臻而言,这无异于在命案现场发现了一枚不属于任何人的弹壳。
他没有直接通电,而是将主板拆下,连接到自己的工作台上,通过专用的编程器读取了BIOS固件。
果不其然,在看似正常的启动代码深处,潜藏着一段被高度混淆的隐藏程序。
每次开机,它都会绕过操作系统,直接从底层向晟煊集团内网的一个特定端口,发送一个加密的心跳包。
“连开机都要向主人报备?”谢臻低声嗤笑,指尖在冰冷的桌面上轻轻敲击,“这哪里是礼物,分明是一副定制款的电子镣铐。”
他没有清除这段代码。
攻心为上,直接销毁证据是最愚蠢的做法。
他取出一块全新的备用固态硬盘,通过无尘工作站,将原机硬盘的数据进行了逐字节的完整克隆。
随后,他将那块承载着顾晟“心意”的原始硬盘物理断网,封入防静电袋,锁进了保险箱。
做完这一切,已经是深夜。
谢臻戴上防蓝光眼镜,在自己电脑上创建了一个最高安全等级的虚拟机,将克隆硬盘的数据加载进去。
在根目录下,一个名为“XZ_Love_01”的加密文件夹静静地躺在那里,图标是一朵像素风的玫瑰。
俗不可耐,又自以为是。
破解过程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对方用了一种非常规的私有加密算法,混合了时间戳和硬件ID作为密钥的一部分。
这显然不是为了防范外部黑客,而是为了防止“谢臻”本人窥探。
耗时近两个小时,当进度条终于走到100%时,文件夹被解开。
里面没有肉麻的情书,也没有私密的照片,只有一个文件——《谢臻行为观测日志。docx》。
谢臻点开文档,呼吸在看到第一行字时,就漏掉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