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死对头总在撩我[娱乐圈 > 我的退休计划里没你但心跳漏了拍(第1页)

我的退休计划里没你但心跳漏了拍(第1页)

当晚,谢臻没有去理会那堆积如山的旧物,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彻底、也更符合他程序员本性的方式,来宣告主权的回归。

他登录了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社区,将《重写系统》这款APP的全部源码,打包上传。

在项目介绍里,他没有谈论精巧的算法或是极简的设计,而是附上了一篇他刚刚用两小时敲出来的、长达万字的檄文——《论情感操控的隐蔽形态:从系统规训到私人神话》。

文章开篇,他便抛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最高级的囚笼,往往以“为你好”为名建造。

他以一个虚拟的“强制任务系统”为模型,冷静地剖析了其如何通过奖惩机制,将个体的自由意志异化为可量化的“剧情贡献值”。

紧接着,他笔锋一转,将矛头直指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有些人,他们并非不爱你,但他们的爱,是一种收集癖。他们热衷于收集你的生活碎片、你的行为数据、你的情绪波动,然后在一个私密的、只有自己能访问的数据库里,将你拼凑成他们所期望的样子。他们为你构建了一座完美的‘私人神话’,并坚信那就是你。”

“当你试图偏离他们为你设定的‘人设’时,他们会感到困惑、愤怒,甚至认为你背叛了这份‘爱’。他们会动用一切资源——金钱、权力、信息差——试图将你‘修正’回他们熟悉的轨道上。这种修正,有时是强硬的干涉,有时,则是以‘我比你更懂你自己’为名的温柔绑架。”

“爱不是单方面的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不是收集一个人的生活碎片,然后拼成你心中最完美的样子。真正的连接,是承认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不断变化的黑箱。是允许对方,随时随地,亲手推翻你心中那座精美的画像。”

这篇文章,如同一颗投入深水的信息炸弹。

它没有指名道姓,却精准地戳中了无数人在亲密关系、家庭教育、甚至职场PUA中难以言喻的痛点。

一夜之间,这篇文章被疯狂转发。

国内顶尖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甚至将其作为“数字时代人际关系异化”的案例,引用进了自己的课程。

评论区更是彻底爆发,热评第一条写着:“我哭了,我妈就是那个给我建了二十年‘私人神话’的人,我所有的反抗在她看来都是‘不懂事’。”

然而,在成千上万条评论中,最让谢臻意外的,是凌晨三点零一分,那个孤零零出现在点赞列表里的、经过V认证的头像——顾晟。

不仅如此,头像下方,还有一条简短的留言。

“你说得对。我以前以为我在守护你,其实我在囚禁你。”

没有辩解,没有借口,只有一句直白到近乎残忍的自我剖析。

谢臻盯着那行字,指尖悬在“删除”键上空,却迟迟没有按下去。

他忽然觉得,自己过去所有对顾晟的吐槽和腹诽,在这一刻,都显得有些苍白。

这个男人,好像真的在用一种笨拙到堪称原始的方式,试图拆掉自己搭建了十几年的神话。

第二天傍晚,谢臻接到了顾晟的电话,约他在江边见面。

没有豪车接送,没有黑衣保镖清场。

当谢臻到达时,只看到顾晟一个人站在江边的栏杆旁。

他穿着一件普通的深灰色风衣,手腕上空空如也,那块象征着分秒必争的百达翡丽不见了踪影。

晚风吹起他的衣角,让他看起来不像个杀伐果断的总裁,倒像个普通的、在等待着什么的男人。

“你的文章,我看了三遍。”顾晟率先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

“所以呢?来找我做售后访谈?”谢臻习惯性地开启了吐槽模式。

顾晟却没接茬,他从风衣口袋里拿出一个素色的信封,递了过来。

“这是我重写的信,你可以现在看,也可以不看。”

信封很普通,纸张的边缘甚至有些毛糙,显然不是出自什么奢侈品牌。

谢臻接过,入手的感觉很奇特,有一种粗粝的质感。

他下意识地问:“为什么不让助理打印?”

顾晟低头,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自嘲的笑意:“因为错一个字,就不是我想说的话了。”

远处跨江大桥上的路灯次第亮起,光影落在他深邃的眼底,像是无数熄灭后又挣扎着重新燃起的星火。

那一刻,谢臻忽然觉得,这个偏执到骨子里的男人,或许真的在学习如何“正常地喜欢一个人”。

尽管这个学习过程,看起来比从零开始写一个操作系统还要艰难。

回到公寓,谢臻没有开灯,借着窗外透进的城市光晕,拆开了那封信。

信纸只有薄薄一页,内容短得惊人。

“我不再猜你想说什么,也不再分析你可能会做什么。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一次——从你愿意告诉我,你是谁的那一刻开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