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强迫司马懿出仕,是基于厌恶汉朝社会风气之故。当时不管是淡泊名利的真名士,或者假名士的沽名钓誉行为、拒绝朝廷征辟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或者说是惯例,如果一征召就上任,显得身价太低,藉由拒绝征召,获得更高官职,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实。从灵帝时代任官至今,厉行名法之治的曹操,对于名声与实力不相符的情况看的太多,深恶痛绝这种为提高身价而拒绝征辟的行为。曹操本人生性雄猜多疑,大有怀疑司马懿就是这种假名士的可能,强迫他出仕进而检验,如果不符就名正言顺送他下狱了事,顺便警戒那些有心仿效的人。
来到邺城的司马懿,按例到丞相府拜见,曹操终于见到这个装病七年不肯来见自己的小子,基于出身河内大族,司马朗官誉不差,既无法让新来乍到的他担任重要职位,也不能给他一个太过羞辱的官职,想来想去就让他担任丞相府文学掾,为世子曹丕的属官。
这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文学掾是在汉朝是掾属的一种,就是辅佐治理的属官。主要掌管文字起草、文书管理、处理与奏章文字相关的事物等,如果在郡等,掌管学校和礼义教育。曹操的意思就是让他去教育自己的儿子,约束他的行为。
曹丕心思深沈,司马懿也不遑多让,这两个人碰面除了寒暄,更多的是内心互相打量;曹丕心想父亲派这个文学掾来到底是来教育我、还是监视我?司马懿想的是这个世子该如何相处?两人开始这种饱含猜忌的相处。
担任丞相的曹操,除了改革文官,军队的颠制也要重新调整,尤其是把眼光南望的现在,不可能像官渡之战、或是征讨袁家兄弟一样,每次都由自己亲力亲为率领大军前往征讨,不仅没有效率,也浪费这些将领的才华,现实情况来说也不容许自己这样做。
该怎么做呢?以南征荆州为前提,决定重新编组手下军队,选择于禁、张辽、张合、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人各领一军,起用刚毅有度的赵俨领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一切看似顺利却发生变故。张辽领军出发前往驻地长社县之际,对,就是徐庶的家乡,也是《抑兼并令》中杨沛让曹洪很没面子的地方,出发前突然有谋反者起事**,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张辽对左右说:「不要乱动!一定不会是全营都反叛,一定是引起叛变的人,想藉此迷惑其他人而已。」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就安坐勿动。张辽自己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当场斩杀,没有引起太大动静的叛乱就此弭平。
事情不会只有这样,七个将领中,除了张辽驻守长社外,驻军颍阴的于禁与驻军阳翟的乐进,三位驻扎在颍川郡不同的县内,都是能单独领一军的将领,治军能力也受肯定,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意气用事,不肯通力合作,不就违反曹操的指令?眼见情况越发严峻,赵俨赶紧从中调解开导,终于使三人关系逐渐和睦。
曹操知道如果想要染指荆州,还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先稳下来,受到自己的控制,就是关中地区以马腾、韩遂为首的势力。虽然之前经过钟繇、张既等人努力,对袁家的战争中,马腾也出了不少力气,但是难保自己南下的时候,不会有其他想法。
前将军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结拜为异姓兄弟,因为部属间相互闹摩擦,关系日渐恶化,甚至成为仇敌。朝廷先后派司隶校尉钟繇、凉州刺史韦端来调解他们的矛盾,征召马腾驻军槐里。
为了万一,派前次劝说有功的张既,再次前往劝说,建议马腾放弃军权,到许都朝廷内担任官职。他思考后原本同意,却又犹豫不决。张既眼看他心意摇摆不定,深恐会临时改变主意,下令沿途各县准备粮草等物资,满足他前往许都路途上需要,又命各郡太守到郊外去迎送,种种都是给他压力,逼的没有借口拖延,迫不得已只好启程向东出发。
马腾抵达邺城之后,曹操上表让他担任卫尉,为了让他觉得不是从关中拔根,最好稳住的办法,就是任命他儿子马超为偏将军,统领父亲的部队,使他觉得关中还是自己人掌握,再派人将他的家属接到邺城,自此关中势力就握在曹操手中。
荆州襄阳城,喜爱刘琮的蔡夫人,屡屡吹枕头风,极言刘琮好处而诋毁刘琦,蔡瑁、张允又在旁搧风点火,宠溺妻子的刘表,逐渐讨厌酷似自己的长子,偏爱幼子。这个情形之下,刘琦在城中的地位越来越危险,虽然不想束手就缚,却也无计可施。
去年刘备请得诸葛亮出仕的消息,他当然也有耳闻,这位襄阳城外的青年才俊,早就由蔡家亲戚黄承彦、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的口中,传遍襄阳里里外外。当下求助无门,很想听听这位青年才俊是否有办法帮助自己,只可惜身分成为最大的阻碍。
州牧长子身分,让他到哪里都是引人注目的目标,蔡瑁、张允等人的手下,无时无刻紧盯着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见了什么人,甚至是吃了什么东西,无不巨细靡遗的到这些人耳中,想要避开监视,前往新野求教,无疑是难于登天,更可能被蔡瑁安上暗通刘备的罪名,不仅自己遭殃,也会害了他。
幸好有天州府要送礼去新野,使者与刘琦平日友好,暗示可以帮他夹带信件给刘备,赶紧写信交付,看着使者远去新野的背影,像是带着自己的希望出发。新野城,刘备接待来自襄阳的使者,暗示有封大公子刘琦交代的信件后,为了怕引人起疑,赶紧告辞回去。
把信读完后的刘备,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陷入荆州城内的角力,之前蔡瑁、张允等人意图不轨遭自己识破后,就没怎么去襄阳,这次好像是避免不了,就派人请来诸葛亮。刚来到新野时,由于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造成原本亲将关羽、张飞等对他大感不悦,幸亏刘备向他们解释:「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避免一场风波的产生。
诸葛亮来到时,刘备将书信给他看后,问他的意见与想法。诸葛亮想了想:「将军身在荆州,是荆州境内唯一外部武力,想要远离襄阳城内的纷争,说实话是不切实际的。况且蔡瑁、张允等人图谋的行为,等同表示不欢迎您进入他们的圈子。今日大公子刘琦有难,如果您能伸出援手协助,日后就会是助力。」
接着说:「依照近日襄阳城传闻,州牧刘表身体日渐孱弱,说不定哪天撒手西归都不意外,如果您不对他伸出援手,刘表死后必定会发生变乱,到时不仅大公子有难,说不定将军也无法在新野立足,或是遭到出卖给北方曹操。」说出这些话的诸葛亮,想必对于襄阳城内的政治势力倾向,以及蔡瑁与曹操的关系,掌握的相当清楚。
刘备对此也是知道的,之前即使有徐庶,也是自己一个人想不透,现在诸葛亮把问题点出来,就看自己怎么下决定了。就问:「你对刘琦的要求有什么想法?」诸葛亮想了想:「不如明日就以回礼的理由,派在下前往襄阳一趟,顺便会晤大公子,将军觉得如何?」刘备点了点头,交代万事小心后,就让他去准备。
隔日,进襄阳城州府,把回礼的礼物交给刘表,表达刘备的感谢与问候就退出房间,借口想参观州府花园,走到深处,早先在那等候多时的刘琦,见到他上前问候。闲谈之间说到这花园有一高楼,景致极好,先生有无兴致一同观赏,显然就是要避蔡瑁手下监视,当然就应允。
刘琦与诸葛亮一起登上高楼后,命令左右把梯子撤开:「如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话从你嘴里说出,只进入我一个人的耳中,可以说了吗?」诸葛亮说:「你难道不记得,春秋时晋国的太子申生在国中遭到危险,他弟弟重耳在外流亡却终获平安的事情?」
申生、重耳都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娶骊姬为继室,不久怀孕产下一子,取名奚齐,骊姬竟与优施**,阴谋陷害申生,怂恿晋献公立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为太子。
骊姬有一次在头发上涂蜂蜜,引来蜜蜂追赶,要求申生帮她赶蜜蜂,被晋献公看到,这一切都是有心安排的。晋献公以为儿子在调戏骊姬,怒气冲天,差点以戟刺死,令他有口难辩。
周惠王二十二年,骊姬阴谋陷害申生,让他去曲沃去祭祀生母齐姜,她则在祭肉与酒偷偷下毒,设计让晋献公发现酒肉有毒,误以为是申生谋反,打算处死。异母弟重耳劝他向父亲辩白,他说:「父亲那么喜欢骊姬,我不想伤父亲的心。」重耳又劝他流亡,他又说:「不行,父亲以为我要杀他。天下有『无父之国』吗?我哪里有容身之地?」
申生派人向曾经劝告他的狐突致词:「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告,至于死地,我不惜一死。虽如此,我们君主年纪老了,儿子奚齐年纪又小。现在国家多难,您又不出来为君主出谋划策。假如您肯出来为君主谋划,我就算是得到了您的恩赐而死。」申生再拜行礼,在曲沃自尽而死。这就是『骊姬之乱』。
劝告申生的异母弟重耳,离开晋国都城绛前往蒲城,父亲晋献公听信骊姬,派勃鞮谋杀他,没想到只割断袖子,爬墙侥幸逃走。因为母亲是戎族,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开始流亡十九年,经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八国的生涯。
最后抵达秦国的重耳,获得秦穆公热烈的接待,更将宗室女子五人许配与他,当中更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最终在岳父的护送下重回晋国,是为晋文公,在诸侯中威信很高。
诸葛亮的意思就是告诉刘琦,赶紧离开襄阳城这个是非之地,才能避免蔡瑁等人加害于你。不过这也是他的计划一环,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将刘表取而代之,不管是从外部施压,或是承接刘表政权,刘琦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献计也有助于日后倾向刘备的立场,算是低风险的政治投资。
刘琦领悟他的意思,暗中策划从父亲身边离开。年初黄祖在江夏被孙权杀死后,刘表一直苦恼于太守职位悬缺,他藉此向父亲请求,获得准许前往江夏,接任黄祖死后的太守职位。
七月,觉得都准备好的曹操,带着诸路大军,还有最疼爱的十三岁曹冲南征而去。出发前还特意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询问意见,回信说:「一边大张旗鼓的从大道上派大军往荆州走,暗地里带一支轻装速度快的军队直趋襄阳,抢在大家反应过来之前快速取下城池与资源。」曹操按照这个方针进军。
襄阳城内的刘表病情越来越严重,听到父亲消息,赶紧回襄阳探望的刘琦。蔡瑁等人知道他向来慈孝,怕父子二人相见而亲情感动之下,会让刘表确立他接任荆州牧,众人的计划将付诸流水,这是不被容许的。干脆不让刘琦来探望:「主公命你镇守的江夏是非常重任。如今你留下众兵将于江夏擅来襄阳,主公知道后必定会加以怒责。此举有伤亲情,最终只会使他的病情恶化,这实在不是孝敬之道啊。」被挡在门外无法与父亲相见的刘琦,不得已流泪离开襄阳城回到江夏。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自知来日无多的刘表,派人去新野请来刘备,蔡瑁等人虽然想阻拦但是徒劳无功。见到刘备来到床前,握着他的手说:「我已经来日无多,荆州就拜托你了!」听到这里刘备大惊失色,连连表示还有刘琦、刘琮两位公子,理当由他们接任,自己可以从旁协助。几番争执,见刘备坚持才不再谈让荆州的事情。
宠爱刘夫人、溺爱刘琮的刘表,是真的想让荆州吗?以他久于官场、进入荆州的强横、对于荆南张羡毫不手软、与交州争执也没有退让过的过往来看,让与荆州更可能是试探手段,确定有没有趁自己病重袭取的意图;刘备这边不答应也有迹可循,毕竟曾经徐州在自己手中,刘表让荆州不可能不动心,吃过太多亏也学乖了,心中必定会斟酌该不会是对我不放心,故意试探的吧?这时倘若答应,不说刘表反应,走出房门可能就遭到蔡瑁等人暗算,这些应该都在心中仔细计算过,才会如此回答。
八月,曹操恢复丞相的目的,无非是想集众权于一身,但是御史大夫就有点令人猜不着。初九,三百多年来第一位御史大夫就是年初持节奉策免赵温的光禄勋郗虑,令人觉得有点因功赐职的感觉,只是这个职位会不会太高了点,不说荀彧、荀攸,连长年在关中操劳的钟繇的职位都比他低。
郗虑,字鸿豫,兖州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金乡县)人。年轻时在郑玄门下求学。学成小有名气之后,尚书令荀彧找来深谈,建安初年,郗虑出任侍中,不管以什么角度来看,都算是破格提拔。七年前的建安六年,郗虑和荀彧、钟繇曾一同入宫中,为献帝侍讲,荀令君为颍川士人翘楚,又是荀氏八龙之后,不论学识素养都是超一般水平;钟繇是与隐士胡昭其名的书法大师,与荀彧同为颍川士人翘楚,见识也不同一般。能和这两位一起为当今皇上侍讲,涵养之深厚,身为郑玄弟子的郗虑,不会丢了老师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