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你眼中的杜甫 > 第八章02(第2页)

第八章02(第2页)

宁辑将军段煨在华阴营内准备干净衣服跟食物,让公卿与献帝休息;他与杨定往日有过不愉快,杨定让与自己人好的侍中种辑等人,诬告他造反。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人大惊,担保他绝无谋反之意。杨定见状和董承合谋,胁迫弘农督邮谎称郭汜在他营中,半信半疑的情况下献帝只好选择野外露宿。

有亡父旧部陪同、周瑜同行的孙策,从历阳出发,选择先渡过之前袁术、刘繇两方对峙的横江口,一马当先率军打败位于牛渚营的刘繇,取得粮草和兵器护具充实军力。整顿军队之后从横江进攻樊能等人,随后转往当利袭击张英。这时发生一个问题,附近都是河川水道,如果要行军快速,必须要足够船只,但眼下的船只很少,孙策打算先派人四处去收集船筏。孙策的姑姑在军中参与军议,对儿子徐琨说:「恐怕刘繇会派军队来围堵,这样我们就不利了,怎么可以待在这里?赶快砍芦苇做简单的船筏,离开这里,对刘繇进行采取奇袭作战。」

徐琨赶紧把母亲的话告诉表兄,警觉的孙策马上执行姑姑的建议。用船筏率众渡江,动静过大会引起敌军的警备,用芦苇结成的船筏快速渡江动静极小,可以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渡江,解决必须尽快渡江,以免让刘繇有时间凭借水军守备长江失去战机的问题。渡江后顺利攻破张英,迫使笮融、刘繇等人败走,顺利占领丹阳郡。率军渡过长江到达南岸后发起进攻,击溃张英在当利口的守军,成功占据长江边上的两个重要渡口。

攻破横江、当利,使张英、樊能败走,打响渡江第一战壮大声势。自从渡江后,孙策可说是望风披靡,平日掳掠百姓的官员,无不垂手听令,每到一地必与人民秋毫无犯,和鱼肉百姓官僚相比,何止云泥之别,百姓无不欢欣,竞相以牛酒劳军。孙策生的一脸俊俏,为人好谈笑,生性阔达善纳言,这样的特质,让江东士民无不尽心,乐意为他效死力。

决定趁胜追击的孙策率军攻打由薛礼、笮融在的秣陵城,薛礼在秣陵城防守,笮融选择驻扎在县南作为牵制。吴景、孙贲与孙策会合后,首先选择野战,攻打城南一举斩杀五万多人,笮融惊吓过度,下令紧闭营门不得出击,显然被孙策的攻击打的魂飞魄散。刚好南渡而来的周瑜到来,让孙策大喜,两人见笮融不肯出战,选择攻打据守城内的薛礼,在孙策强大的攻击之下,一介文人的薛礼不敌,在众人保护下突围逃走。突然间后方有报,原来是樊能、于麋等人,想趁孙策攻打秣陵无法分兵作战之际,率领残部兵士来夺牛渚。谁想薛礼这么不堪一战,孙策随即回军,逼使张英再度败走,俘获万余人。

回到秣陵的孙策,再度发起攻击在城南孤军死守的笮融,战斗中不知何处飞来的流箭,射中他的腿部,血流如注无法乘马,只得靠部下以木板赶紧抬回大营疗伤,因为这个意外孙军稍微后退。笮融营中传言:「孙郎被箭射死了!」当时他才二十来岁,虽有官位名号,人们还是都叫他「孙郎」。笮融听到他的死讯,不管是真是假,赶紧派将士与孙策部队对垒,以求扳回劣势。孙策以自己诈死引诱笮融来攻,在后方设置伏兵,派遣几百兵马挑战引诱进入陷阱。

笮融心想这次定可以大破主帅死亡的孙策军,赶紧追击假装溃败引诱的兵马,引诱进入包围圈后,突然间一声令下,四周伏兵乍现,顿时笮融军心慌欲逃,当场遭斩杀一千多人。孙策乘胜进攻笮融营地,命手下将士高声喊话:「孙郎如何?」声撼敌营,地动山摇,吓得不少笮融兵士心生恐惧连夜奔逃。见孙策还健在,他越发警惕小心,深沟高垒严加守备。孙策认为他所屯地势险固,不易攻打于是舍弃而去。逃出秣陵、没有遭到追击的薛礼,回秣陵南与他合兵一处。笮融被孙策杀伤甚多元气大伤,起了夺取部众念头,本性显露的他,一次酒宴间将薛礼杀死,兼并他的部众。

箭伤稍愈后,孙策击破刘繇别将于海陵,转攻并将湖孰、江乘拿下,直接前往曲阿城下。有位刘繇同乡人从东莱至曲阿省亲,其人雄壮威武,刘繇幕僚劝或许可以派他去挑战孙策。这位就是请来救兵刘备、解救孔融北海之危的太史慈,离开北海回到辽东跟母亲报告后,母亲高兴的说:「我很高兴你帮我报答孔北海之恩!」随后拜别母亲回乡。刘繇犹豫:「如果我重用太史慈,许劭不会取笑我吗?」不敢重用太史慈,只是交付前线侦查的任务。

一天太史慈独自出外侦查,到了神亭时,正巧遇孙策带领韩当、宋谦、黄盖等十三骑外出,太史慈指名孙策单挑,孙策觉得有趣,应允单骑应战。两人大战中,孙策忽地一枪刺中太史慈座骑,夺得背后的手戟,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两人混战正酣时,双方的侦查部队都到了,各自收兵回营。

太史慈能够和孙策单挑不分上下,却无法扭转劣势。不久刘繇与许劭、太史慈从丹阳出逃,他本想去会稽取代王朗,许劭劝说:「会稽殷实,有渔盐之利,孙策必然想要纳入,万一被孙策追击就无路可逃。不如去豫章,西接荆州,北连豫州,如果收聚民心,遣使奉礼结交曹操、刘表,两人跟袁术都有仇隙,加上豺狼野心,必然不能长久。刺史有朝廷诏命,曹操、刘表必定会出手相救。」听完频频点头,决定改往豫章而去。许劭的建议是建立在孙策还是袁术部下的前提,不过孙策已不把自己当做是袁术属下,踏上自立之路,即使刘表、曹操能够牵制袁术,与孙策也没有关系。

进入曲阿城后,孙策犒赏将士、推恩奖赏,或许因为曲阿是舅舅曾经驻守、母亲与弟弟们也曾经居住的地方,对于此城格外恩顾。接着通令附近县城:「不管曾经是刘繇还是笮融部属,一概不问,尽皆无罪。如果有意从军的都接受,不强迫入军。」仅仅十日,从曲阿四面八方涌来投靠,增加兵丁二万余人,马千余匹,自此威震江东。

献帝在华阴受困于杨先、段煨两派的争执无法前进,孙策在南方高歌凯奏之时,幽州的某人,即将要为自己先前的作为付出代价。公孙瓒杀死刘虞后尽有幽州之地,一反刘虞体恤民心的作为,自恃武力、毫不体恤人民,迫害有名气及富有的人,任用亲信小人,有才能的将领都离开。有稍微的争执也必定报仇,如果有人的声名高于自己,必然遭到杀害,这样的恐怖统治,势必会引发反弹。

原刘虞从事鲜于辅,号召不满公孙瓒、怀念刘虞恩德的幽州军队,推举较有威望的阎柔为乌桓司马领军。阎柔又号召数万不满公孙瓒的胡、汉人,在潞县阵斩公孙瓒手下渔阳太守邹丹。乌桓往日也深受刘虞恩德,峭王也率领乌桓和鲜卑人七千骑兵加入,与鲜于辅、阎柔共同迎回刘虞之子刘和。

这时南边来了一支部队,领军的是在界桥之战以少敌多,大败公孙瓒的曲义,不知是袁绍授意、还是他单独行动,总之两方合作共有十万兵马,前往挑战早已屯兵鲍丘的公孙瓒,孙子兵法有云:「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公孙瓒自视甚高,无视于两方士气差距,加上对方抱持复仇心态,更加不可硬抗;果然交战之后,遭逢大败被斩首两万余,代、广阳、上谷与右北平四郡因为此役,纷纷起兵斩杀公孙瓒委任官员,与鲜于辅,刘和军队会师。屡战屡胜的联军开始围攻退回固守易京的公孙瓒。

易京是公孙瓒花费大量心血建造防御极深的营垒,为什么会在偏远的易县建筑易京呢?从他的迷信作祟说起,某天在易县大街听到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易京临易水、通辽海,是水运极为方便的交通要地。更下令挖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称『京』)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在上面建楼让自己居住,设置铁门为出入口,呈送文书用绳子绑好拉上去。城内储谷三百万斛,以营垒来说,可说是相当巨大,退回易京的公孙瓒,采取屯田易京,只守不攻的方针,希望能拖垮联军。

杨定与段煨相持不下之际,杨奉、董承、杨定等人打算攻打段煨,让种辑等人向献帝进谏下诏,献帝说:「段煨的罪名还没有定,你们就急着想要攻打他而来请诏吗?」种辑彻夜请求献帝,依然是不准。杨奉等人于是不管诏书,连续十余日攻打,迟迟未能攻下。期间供给献帝与公卿饮食,丝毫没有中断,足可表示忠心。献帝下诏令两方和解,杨奉等人才讪讪回营。

自从弃军逃入南山后,郭汜就往池阳找寻李傕,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共同的敌人是杨奉等人,就有合作的可能,两人也后悔答应让献帝东归,听到杨定攻打段煨,两人率领部队往华阴,打算联合段煨对付杨定,再挟持献帝西归。

杨定听闻李傕、郭汜领军杀到,打算撤回蓝田,没想到撤退的路上遭到郭汜拦截,不得已杨定只好趁乱自己逃往荆州而去,留下部队让郭汜收编。张济本来就和杨奉、董承不是一路人,就与李傕等人会合,杨奉等人趁乱保护献帝与公卿往东走。

杀了薛礼的笮融,抢先在刘繇之前抵达豫章,基于谦谦君子的个性使然,朱皓完全没有疑心与防备,从官府直接前往,在不明不白的状况下殒命,父子俩人同年命归黄泉,在这乱世,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夺取太守之位后,笮融立即封锁城门,避免消息提早走漏给刘繇,只是天下没有无法泄漏的秘密,几天后刘繇在丹阳还是得到朱皓遭到笮融暗算的消息。

刘繇气急败坏,一则以怒、一则以急,怒的当然是笮融背叛自己,杀害朱皓,急的是失去豫章,仅有丹阳不足以抵抗孙策。他自认对付笮融自认游刃有余,一到城下却遭到反击,城中的佛教徒反抗异常强烈,刘繇军队受到攻击后,四处逃散,初次出征就失败。

又召集附近诸县派兵来助,下令全军进攻,费了很大力气终于城破,让笮融弃城逃往山中;心想先收回豫章,没有那群乱民支持的笮融,掀不起什么风浪。过几天就有对笮融恨极的山民把头颅送来,说来也是他自己识人不明,没有听许劭的建议,才会出现这本不该出现的乱事。刚在豫章安定下来,打算举荐正在徐州的华歆接任豫章太守,府中人来报,许劭病死于家中,年四十六,此事令他东山再起的希望,更加渺茫。

平定曲阿后某一日,吕范来找孙策:「今日将军事业日益宏大,来投士卒越来越多,但是管理众人的纲纪还不完备,我愿意担任都督,以分将军之忧」他听完大笑,认为这职位太亏待:「你是士大夫,现在又统领部众,不好让你屈居下职,管理小事。」吕范却不这样认为:「属下不这样认为,今日舍中原而跟从将军,不仅只为自己前途。天下事务,如同舟共济,只要有一点差错,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在下的想法,并非仅为将军」他大笑无法反驳。吕范走出帐外,自称领受都督,孙策当场就授与权力,自此军中风气一改,严守军纪。

攻下丹阳后,袁术任命弟弟袁胤接任丹阳太守,辞别孙策的周瑜与叔叔周尚一同返回寿春,看上周瑜的才能的袁术想要招揽为己所用,认为袁术终将一事无成,自己倾心于以兄弟相称的孙策,但表面上还是要给面子,托辞请求回居巢出任县长,袁术应允后就前往上任。

十二月年底,献帝在杨奉等人的保护下,终于抵达弘农时,收到一个坏消息:堪称与朱儁同为国之栋梁的皇甫嵩不久前过世。皇甫嵩,字义真,凉州安定郡人,跟董卓、马腾、韩遂等人算的上是同乡,但是不同的是,皇甫嵩以孝廉展开仕途,真正崭露头角是在黄巾之乱。

当时还是北地太守的皇甫嵩,建议灵帝解除因党锢不得任职的士大夫,以金钱和马匹赏赐将士以平乱,灵帝也认为这是当时唯一的办法。虽然党锢是他听信十常侍所造成,解除党锢更不是十常侍所乐见,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军,共讨颍川黄巾,算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

在长社之战中,黄巾军首领波才率领十万众,以极大兵力差距击败朱儁所率领的数千官军,接着围攻皇甫嵩坚守的长社,皇甫嵩已经知道朱儁先前已经遭到击败,自己手中同样只有数千官军,绝不能硬碰硬,只能坚守等待援军。两个月后正值仲夏,黄巾军结草为营,被皇甫嵩利用风向,烧的黄巾军人马奔逃,被前来增援的骑都尉曹操截杀死伤无数。从颍川到荆州的黄巾余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此役也成为曹操展露锋芒的第一战。

皇甫嵩、朱儁乘胜进兵平定汝南、陈国一带黄巾军。随后上表朝廷奏捷,将平定三郡功劳归给朱儁。讨伐张角的北中郎将卢植得罪小黄门左丰被诬陷获罪,他表奏盛赞卢植行军方略,让卢植官复尚书,由此可见他是智勇兼备、不贪功的难得大将。

在讨伐张角三兄弟的战役中,他率军击杀张梁,开棺斩首病死的张角,将首级送回雒阳,张宝在下曲阳被斩杀后,黄巾之乱主要部分平息。获授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户,向朝廷为受到黄巾之乱荼毒的冀州百姓请命,免除一年的税赋,百姓高兴的歌颂他:「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声望高到什么程度?甚至前信都令阎忠劝他乘着平定黄巾的威势乘时而起,夺取天下,遭到他严厉拒绝,可见忠心程度。

北宫伯玉之乱中,因为没有成效,遭到赵忠及张让谗言:「连战无功,所费者多」削去左车骑将军职位,对此没有说过一句怨怼的话。中平六年,董卓调为并州牧,朝廷命他将属兵转交皇甫嵩,董卓不肯,他将此事上报朝廷,让董卓被灵帝痛责,加深对他的仇恨。董卓掌权后,初平元年召他入京为城门校尉,真正目的是杀死他,幸亏他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关系良好,陈说大义感动董卓得免除这次灾祸,历任议郎及御史中丞。

初平三年,王允与吕布等刺杀董卓后,命他攻打仍在郿坞的董旻,将董氏三族夷灭。王允掌政后先后升他为征西将军及车骑将军。董卓部将李傕等后进攻长安,杀王允后掌政,以他为太尉,因天相不利为由免官后拜光禄大夫,迁太常。不久前在长安自宅病逝,献帝知道后下诏追封骠骑将军。

抵达弘农不久,张济、李傕、郭汜等人率军追到,瞬间成为人间炼狱,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连皇帝出行物品、符策、典籍,都散落地面遭到马蹄践踏。射声校尉沮俊尽力抵抗被砍下马,李傕看着受伤躺在地上的沮俊说:「你还想活吗?」遭到沮俊大骂:「你们这些大逆不道,挟持天子,残害公卿,宫人流离。你们都是千古未闻的乱臣贼子!」李傕大怒持剑杀至死仍大骂不已的沮俊。

经过这番大战,献帝无奈只能露宿曹阳野外,董承、杨奉密谋,假意要与李傕等人讲和,事实上秘密派人到河东,联络杨奉过去白波军的老朋友李乐、韩暹、胡才等人,招募左匈奴王去卑等人,共率数千骑兵杀到,李傕等人被杀个措手不及,斩首数千,众人继续保护献帝往东而行。

隔日献帝在众人重重保卫之下,杨奉等人被做好准备的李傕等人攻击,死伤更甚于之前,光禄勋赵渊等人死亡、司徒赵温等人被李傕截击,即将被杀死之际,贾诩出言劝:「他们都是大臣,杀不得阿!」李傕这才罢手。众人奔逃到陕,打算夜间渡河,李乐准备好船之后,只有安排数字大臣与献帝同行,渡河时多有宫人想要爬上船,被董承、杨奉等人杀伤,水面都被鲜血染红,宫女及吏民没有办法同行渡河的,被李傕手下掠夺,衣服都被从身上抢走,头发也被砍断,因天冷遭到冻死者无法计算。

经过这般残酷情形,总算勉强渡河到达安邑,当地太守送上热食、衣物,众人暂得安顿。吕布的好兄弟张杨,从野王率军来迎驾,总算有令人欣慰的好消息。张杨与董承等人商量继续护送献帝东返雒阳,这时有两派意见:董承、张杨和献帝想回雒阳,李乐、杨奉、胡才持反对意见,想把献帝留在河东,见到自己意见不能接受,张杨率军回到野王。行至安邑县时,献帝派遣太仆韩融至弘农向李傕、郭汜等求和,局势才得以缓和,暂时不用担心李傕等人追兵的恐惧,天子需要向叛臣求和,恐怕在献帝自己的想象中,也从未出现过吧。

在献帝东归的同时,冀州城内为了献帝展开争论。沮授得知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进谏建议:「将军先祖屡辅助汉室,世代都忠义于汉朝。今朝廷流亡,宗庙被毁坏,今诸侯外没发义兵,内互相想攻灭对方,没有为存活主上和怜恤人民之人。今冀州已大定,不如迎献帝,迁都于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储蓄军兵马匹以讨不服从之者,谁能抵抗!」意思就是让袁绍迎奉献帝,到达雒阳之前将献帝迎到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大义名分号令天下。

袁绍本来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淳于琼等人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说不要用此计策,这其中也有与沮授争权的郭图等人私心想法,万一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接受,自己在袁绍面前可就一落千丈,这是万万无法接受的。袁绍本人也有当皇帝的想法,以众议方式驳回,沮授大叹良机转瞬即逝,袁绍却彷如未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