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法则 > 第七章 宽容是最和谐的乐章(第1页)

第七章 宽容是最和谐的乐章(第1页)

第七章宽容是最和谐的乐章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是最和谐的乐章。

能让一分是一分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谈到“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

“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语言,我都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他赚钱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

在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万元起步,做到一百亿台币的资产。他是怎么创业成功的?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对老板说,假如想要成功的话,应该考虑多付一分利而不是多争一分利。他给老板看一则报道,这则报道就是报道李嘉诚,然后在上面写着:“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他就是用这套李嘉诚哲学,成为一个拥资100亿台币的董事长。

前面提到的安东尼·罗宾,对李嘉诚的让利理论十分赞赏,并立即应用于实践中,他和任何人合作,一定用这样的思考模式,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比如,他在台湾刚开始演讲的时候,“有一个经纪人,他有买房子还贷款的压力,而我没有什么压力,但给他的抽成不够,没有办法付贷款。为了帮他付清贷款,我给他额外的提成。我的另一个合伙人,他也有很多合伙人,但他什么都不懂,我还得教,结果我和他对开分。为了帮助他消除他的生活压力,我愿意多牺牲二十个点。”

台湾企业家、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一个让利专家,他认为,助人等于助自己。台塑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高,让它的下游客户羡慕不已,建议台塑将自己的管理精华传授给客户,使客户能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项建议反馈到台塑后,王永庆欣然应允,决定开办“企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员来自众多行业,都是台塑集团公司的客户,连—些著名企业的老板也报名参加。

台塑企业本着为客户提供管理资讯服务的精神,对学员一律免费。台塑企业除提供教材外,同时免费供应午餐与晚餐。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咖啡时间”,供应各式餐点。根据台塑总管理处的成本核算,每位学员的花费约为800元台币,总支出达160万元台币。在一般人看来,花钱请别人来学自己的“绝活”,无疑是干傻事。但王永庆的理念却是与人有利,自己有利。这正是他的出类拔萃之处。

王永庆深知,台塑与下游企业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他从不利用“龙头老大”的地位为自己争利。相反,他宁可自己少赚点,也要保障下游企业的利益。有一年,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关贸壁垒的盛行,使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全球塑胶原料价格普遍上扬。按市场常规,台塑此时提价是名正言顺的。但王永庆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决定降低公司的目标利润,维持原供应价,自行消化涨价成本。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大度,他说:“如果赚一块钱就有利润,为什么要赚两块钱呢?何不把这一块钱留给客户,让他去扩大设备,如此一来客户的原料需求量将会更大,订单不就更多了?”

让一分利反而十分有利,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许多人一旦利益当前,却无法克服争利之心,从而丧失了长远利益。这正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本质差别所在,也是人生成败的秘诀所在。

多为对方想一想

你希望得到一个朋友,或一个客户,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喜欢什么?你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并将他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你想钓不同的鱼,就有必要投放不同的饵。卡耐基说:“每年夏天,我都去梅恩钓鱼。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由于若干特殊的理由,鱼更爱吃小虫。所以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鱼儿所需要的。我不以杨梅或奶油作为钓饵,而是在鱼钩扣上一条小虫或是一只蚱蜢,放下水里,向鱼儿说:‘你喜欢吃吗?’”

无独有偶,依特·乔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个高级将领,也善于用钓鱼之法处理人际关系。他在战争结束后一直雄踞高位,于是有人问他:“很多战时的领袖现在都退休了,你为什么还身居高位呢?”

他是这样回答的:“如果希望官居高位,那么就应该学会钓鱼。钓鱼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鱼儿的愿望出发,放对了鱼饵,鱼儿才会上钩,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同的鱼要使用不同的钓饵,如果你一相情愿,长期使用一种鱼饵去钓不同的鱼,你一定是会劳而无功的。”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总结。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不顾别人的死活,不管对方的感受,心目中只有“我”,这是不可能拥有完美交际的。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我”字当头呢?这是孩子的想法,不近情理的作为,是长不大的表现。你只要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那种“我”字当头的本性。当然,一个人如果全不注意自己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除非你是佛祖。因此,注意你自己的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你就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很显然,你对他人漠不关心,难道还希望他人对你关怀备至吗?你要知道,其他的人也可能像你一样,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

卡耐基说:“世界上唯一能够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时刻关心对方的需要,并且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对方的这种需要。在与对方谈论他的需要时,你最好真诚地告诉对方如何才能达到目的。”

满足对方的需要,不一定要你付出很多,有时候,不过是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而已。比如说,你不希望别人做某件事情时,你不一定必须正面去禁止,从另一个方面说效果可能更好。你可以记住这个方法,并以此类推: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吸烟,你不需要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你只需要告诉他,如果你吸烟,就可能不能参加棒球队,或是不能在百米竞赛中获得胜利,而这些事情,都是你的孩子所希望获得成功的。

不论你是为了应付你的孩子,或是一头小牛、一只猿猴,这都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技巧,都是你必须学会的与人交往的方法。

有一次,爱默逊和他的儿子,要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棚里去,可是父子俩都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们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没有想到那头小牛所需要的。爱默逊在后面推,儿子在前面拉。可是那头小牛也跟他们父子一样,也只想自己所想要的,所以挺直大腿,拒绝离开草地。

这种情形被旁边的一个爱尔兰女佣看到了。这个女佣不会写书,也不会做文章,可是至少在这次,她懂得牲口官能的感受和习性,她想到这头小牛所需要的……只见这个女用人把自己的拇指放进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吮吸拇指,女佣使用很温和的方法把这头倔犟的小牛引进了牛棚里。

这些道理都是最浅显而明白的,任何人都能够获得这种技巧。可是这种“只想自己”的习惯也不是很容易改变的,因为你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你所有的举动,出发点都是为了你自己,都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不一定吧,比如我捐助红十字会100元,这怎么能说是为自己呢?其实,这也不例外。你捐给红十字会100元,是因为你要行一桩善举,因为你要做一件神圣的事……

也可能是你不好意思拒绝,所以才捐的;或许因为一位主顾,请你捐款之故。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你捐款,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的缘故。

在《影响人类行为》的书中,哈雷·欧弗斯屈脱教授说:

“任何行动都是由基本欲望所产生的……对于想要说服人家的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在商业中、家庭中、学校中、政治中,都要先激起对方某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能左右逢源,否则就很可能到处碰壁。”

苏格兰的恩地·卡耐基,在贫苦中生活了很长时间,当他参加工作时,他工作的酬劳是每小时两分钱。可是,后来他发迹了,布施给别人的钱多达3。65亿元。在他还很贫苦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影响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满足对方的需要。他虽然只受过四年的学校教育,可是他很早就掌握了如何应付人的技巧。

恩地·卡耐基曾经做过这样一桩发人深省的事情:他嫂嫂的两个孩子都在耶鲁大学念书,可能由于他们很忙,把家信给疏忽了,完全没有想到家里忧虑挂念的母亲。

恩地·卡耐基知道这件事后,就给两个侄儿写了封闲谈的信。在信的末尾,他附上一句,说是给他们每人寄上五元钞票一张。可是,他并没有把钱装入信封。

很快地回信来了,两个侄儿谢谢他们的叔父,而在信中,他们似乎也轻描淡写地带上这样一句:“钱在哪里?”

因此,如果你希望对方去做一件事,你在没有开口之前,不妨自己问问自己:“我如何能使他渴望做这件事?”

如果这个问题难住了你,你就应该先想清楚了再去找对方谈论这种事情。因为如果匆匆忙忙地见人,很可能不会得到令你满意的结果。

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技巧。在这里,我们引用一段很著名的话给你提一个很好的建议。

亨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肯定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个立场是对方感觉到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

这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你获得成功的技巧。

现在,你可以从他人的观点出发,看看在你的意识中有没有这种想法。如果没有,你就应该注意检讨,看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如果你的观点与他的观点基本相同,那么,你可以开始设想如何提高你的这种能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