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法则 > 第六章 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第1页)

第六章 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第1页)

第六章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

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人们对于自己犯的错很快就接受和原谅自己。不停为自己的错找借口,但对于别人的错,却不那么容易原谅,所以要时常提醒自己宽容待人,要像原谅自己一样的原谅别人所犯的错,这样胸襟会广阔很多的!

阴暗总是悄悄藏在我们的心里

一位私人诊所的医生准备出国度假,便让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儿子来顶一个月。一个月后医生从国外度假回来,问儿子情况如何。

儿子得意地说:“我把您医了10年都没医好的那个心脏病人彻底治好了。”

不料,父亲听了破口大骂道:“浑蛋!你以为你聪明能干?你也不想想,你这些年读医学院的学费是怎么来的!”

虽然是一个笑话,但生活中这种事情倒也常见,这种见到别人表现优异就嫉妒说风凉话的人似乎很多。用一句古语来说,叫做“君子坦****,小人长戚戚。”

外界事物的出现,总能使我们内心的反映表现出我们内在的那种情操。

譬如一个舞会,一个大型的派对,很多人穿着漂亮衣服出席,大家争妍斗丽。

这个时候刚巧来了一个少女,这个少女跟在场的全部人士都不认识,没有纠缠,没有恩怨情仇,但是她很美丽,一进来便艳压群芳,将所有的人给比下去。

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我们相信会出现连续的反应。有些人觉得这个女孩真美啊,衷心赞美。

有些人又会如何,很美吗?你看她那模样!挑毛病,说她这件衣服不好看,一双鞋子又过时。这是第二种人。

第三种人甚至会憎恨,绝不会赞美,他会妒忌、憎恨,甚至愤怒。

这一切导致出来的动作,有些人会攀比,走上前攀比来抬高自己。也有些人会离开她,来表示自己清高。总而言之一连串的东西会表现出来。

我们重申,这个少女跟全场的所有人没有关系,但是在场人士不同的反应,便反映出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心态和个人情操。

能够衷心赞美别人的人,他这个人很快乐很坦**。妒忌心强,憎恨心强的人,其实他很痛苦,这叫做“君子坦****,小人长戚戚。”

我们不是说有些人对某事妒忌便叫小人,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

但是我们通过镜子一照,照出了我们自己内在的阴暗的一面。假如我们将它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我们做人便会开朗一点,快乐一点。

我们说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一点,其实面对很多事情,我们如果只管埋怨别人,说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是,那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映。

上面提到的这个少女便说明了这个道理,她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为什么你还会不喜欢她呢?她跟你没有任何历史渊源,没有恩怨情仇,什么关系也没有,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

随波逐流总是我们无法相信自己的主见所致

世界上有很多人总是慢人一步,比如小事情:坐公共汽车慢一秒钟;去大排档吃麻辣小龙虾,人家只剩一只,不够一盘;买衣服剩最后一件残次品。自己都犯嘀咕,怎么这么背呢!大事情:分房子轮不到自己;资格评审只差一分;不管做什么都有人挡在前面。于是,很多人开始慢慢退缩,慢慢地留在众人后面观望,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这是他们总结的人生哲学,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别人都这么过,我又能够怎么样?于是,过一天算一天,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这样的人就像那随风飘落的树叶,看到它就会知道它的结局,好像“一叶落知天下秋”字面的含义一样,它们默默无闻地来,又默默无闻地去,随波逐流,最后消失在茫茫大海里。很多没有成功的人,或不曾想要成功的人,就如这树叶,他们与世无争,不愿付出什么,不愿流下汗水,他们悄然来世,默默地成长,娶妻生子,生老病死。他们安于清贫,安于稳当,安于寂寞,他们从不曾知道成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成功。

随波逐流的人,具有浓厚的从众心理,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办。别人怎么生活,我就怎么生活,永远不想强于别人。所以他们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

随波逐流的人,深信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过,他们并不十分关爱他人的生命。所以在别人的后面有前面的人在为他们遮风挡雨。

随波逐流的人,也是缺乏生活**的人,他们乐于平淡,安于平淡,喜欢无波折的生活。大喜大悲他们都不适应,他们需要稳定,一点风吹草动,也会让他们寝食难安。所以他们宁愿躲在人群的后面。

但生活中也偏偏有这样的人,他们不甘寂寞,他们逆水行舟,他们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渴望有所作为,他们关爱社会,希望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他们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他们在前进的路程中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但他们从没被困难吓倒,他们坚持走了下去,最后他们终于达到了成功的彼岸。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他们希望出人头地,他们是伟大的成功者。这样的人给我们足够的启示。

很多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困难,不是想去克服,而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看人家怎样做,所以克服思维方面的困难其实就是克服自己的思维情绪。

自以为是总是弄巧成拙

北欧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简直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稣被别人这么尊敬和崇拜,心里非常不服气,心想自己如果在这样的位置会做得更好。一天,他非常意外地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本来苦相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群众并不怀疑,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友的心声。

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

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