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才能控制人生 > 第三章 情绪影响我们的健康(第1页)

第三章 情绪影响我们的健康(第1页)

第三章 情绪影响我们的健康

我命在我不在天

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公羊分别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以同样的食物。一个地方是平静、安稳没有危险的草坪;另一只公羊待的地方是旁边关着狼群的动物馆。第二只公羊由于经常看到狼在它身边窥视而整天提心吊胆,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前一只公羊却一直生活得很好。西拿做的这个实验表明了情绪对动物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人,情绪对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史书上曾记载: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过昭关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时,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相传三国时期的周瑜机智过人,并且才艺超群。但是他气量比较小而妒忌心很强。诸葛亮就利用他这个弱点,施计得逞,气得周瑜狂呼“既生瑜,何生亮”。还有一次诸葛亮带兵打仗时,他利用对方首领脾气暴躁的弱点,在阵前痛骂对方首领王朗,结果王朗羞怒交加,大吼一声,堕马而死。这些例子都证明,过度的焦虑、愤怒对身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常见的偏头痛、哮喘、糖尿病等都与情绪状态有关。

此外,极度的紧张和激励,对人体也是有害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据悉,1981年世界女子排球赛期间,仅据北京友谊医院统计,急诊室接收的心血管病人比平常增加了好几倍。特别是10月16日中国队战胜日本队以后,竟有9名心脏病患者病情恶化,其中两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另据报道,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智利的一名叫路易斯的球迷在观看智利对奥地利的球赛时因过分激动而心肌梗塞身亡。据统计,在伦敦平均每十场国际球赛中,就有4—6人因过分激动而猝死。因此,对心血管病人来讲,遇到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场面,应珍惜自重,避免情绪波动和兴奋。

在一所专治肿瘤的医院里,住着两个病人。甲的肿瘤比较轻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乙的肿瘤很严重,已到晚期,医院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无奈让她回家休养。

这两个病人同一天出院。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马虎,在抄写出院通知时把两份病情给抄串了。病已基本痊愈的甲接到的是病重尚未全愈,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的通知。一接到通知甲便紧张起来,忧虑重重,认为医生从前对他隐瞒了病情,病是无法治好了。结果出院后病情一天天加重,并有恶化的趋势,没过多久又住进医院,医生感到奇怪。而那位病情严重的乙看到出院通知上写着病情基本痊愈,心情顿时倍感轻松,回到依山傍水的农村,这里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经常到野外散步,注意休息。再加上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被认为治不好的恶性肿瘤竟然不治而愈。到原来那所医院复查时,医生们认为这是奇迹。

还有一位抗癌明星,当他得知自己已是肝癌晚期,最多只能活3—5个月时,便坐火车跑到自己服役时的老连长承包的菜园,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与老连长一起种菜、聊天,天天吃一盘白糖拌西红柿。他把病情完全抛到九天云外,只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活得自由自在。没想到半年过去了还活得好好的,再过了两年自己感觉和好人一样。到原来的医院一检查,身上的癌细胞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这并不奇怪,完全是人的不同情绪使然。

人的情绪对健康影响极大。愉快喜悦的心情,会给人以正面的刺激,有益于健康;而苦恼消极的情绪会给人以负面影响,诱发各种疾病,使已有的病加重或恶化。

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情绪可使机体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使免疫抗病系统发挥最大效率,能抗拒心理和生理性疾病的袭击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起到抗病健身的作用。

医学家认为,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神经松弛、精神愉快,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病人自己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法国的乔治桑说:“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上的最佳卫生法。”

情绪是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有这么一首诗:

“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

可见人完全可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豁达淡薄的境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那就意味着健康长寿。所以,人的健康长寿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老子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他活了101岁。印度名医特里古纳指出:“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决定。你的大脑就是控制你生命的枢纽,是健康的生活还是得病,全由你自己选择。”

毫无疑问,生命在于心情,健康得靠自己。选择了愉快,就选择了健康,生命就能放出异彩,就能够长寿。

那么你选择什么呢?

情绪伤身之七种暗器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或厌恶、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黄帝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时高兴、喜笑,有时发怒、有时忧愁、有时悲伤,好像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干燥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中医习惯把这种精神因素分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不可为过,过激就会损伤脏器,有害于身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

此时,我们成其为“情绪伤身之七种暗器”。

暗器之一——“喜”:“喜”本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热门小说推荐

靖天下
黄河落日圆靖天下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