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它足以让一个毛头小姑娘磨炼成能独挡一面的业务员,也足以让她知道社会从来不按课本走。
而外贸行业,更像是一堵看似稳固、却时时在暗处积攒浪潮的墙——要么被拍翻,要么学会在浪里游。
(一)客户、工厂、汇率和永远算不完的成本
入职第一年的许西,最大的感受是:
世界太大,而她要面对的每一个环节都比想象中复杂。
某一天,她正准备下班,突然收到一个南非客户的紧急邮件:
Hera,weotfindtheboltsinthetainer。
(我们在集装箱里找不到螺栓。)
许西心脏“咯噔”一下。
这意味着——客户可能认为她少装货。
怎么可能?她拿着包装清单急匆匆跑去找王姐。
王姐看了一眼:你是不是没强调包装方式?南非那边的工人经常拆箱乱放。
那现在怎么办?许西急得手心都是汗。
王姐拍了拍她:别慌,先问客户是否把木箱全部打开再确认。
几封邮件来回,确认后才发现:
工人把装螺栓的小木箱当成坐凳了,根本没打开。
客户对此非常不好意思,但也不忘补上一句:下次请标记清楚。
许西瘫在椅子上,长出一口气。
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外贸不是发几封邮件、催催货那么简单,它牵动着全球供应链,差一步就可能翻车。
从那之后,她给每一种包装、每一种箱唛都做成了单独模板。
王姐拍拍她肩:你挺聪明。
不是聪明,是怕。
怕也能做出成就来,这才厉害。
(二)第一次被客户“放鸽子”
第二年,她遇到了更现实的一课。
那是一个印度客户Raja,前后聊了两个月,签了PI,对方说付款一周内到账。
许西每天刷新账户,像个拿着信号旗等船只靠岸的小兵。
结果——
对方突然消失。
邮件不回,电话不接,p头像从彩色变成了灰色。
被放鸽子了。同事很淡定地说。
可是……他都说要下单了。许西的声音发虚。
外贸里,下单之前都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