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汴京怎么被攻陷的 > 第十六章 献策破局(第1页)

第十六章 献策破局(第1页)

秋夜的凉意,比往年更早地浸入了汴京城的街巷,也渗进了陈启明与林静暂居的小院。

“他们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狠。”陈启明的声音在昏黄的灯火下显得有些沙哑。桌上,是林静刚刚整理好的、关于土豆和红薯的种植要点、食用方法及预估产量的简要说明。

“冯孔目也被牵连,说明对方决心很大,要一举切断我们所有的臂助。”林静眉头紧锁,但眼神依旧冷静,“他们攻击的核心,一是‘私匿祥瑞,图谋不轨’,二是‘邀买人心’。我们必须在这两点上破局。”

“主动献宝,是唯一生路。”陈启明的手指划过那份简要说明,“但不能简单地交出去。我们必须让这‘祥瑞’的呈现,与官家最关心的事情绑定在一起,让它从一个‘政治罪名’,变成一件‘治国利器’。”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称冒险的计划,在两人反复推敲中逐渐清晰。这不仅仅是为了自救,更是要将危机转化为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一步:固本求援,争取时间

次日,陈启明设法通过一位信得过的老吏,将一封密信送到了因病告假的张茂手中。信中未言具体情由,只恳请张茂看在往日情分上,务必设法拖延御史台审问的进程,争取数日时间。同时,林静也通过济众堂李掌柜的渠道,给白杨村的周老丈带去了口信。

很快,度支司内便有一些与张茂交好的官员,开始以“程司吏所经手河北路军粮账目甚为繁复,仓促交接恐生更大的纰漏,需时日整理”为由,在规则内巧妙拖延。而白杨村那边,周老丈则发动了数十名深受“程氏农法”恩惠的村民,联名书写了一份言辞朴拙却情真意切的“万民伞”,准备呈递开封府,陈述程氏兄妹教授新法、造福乡里之实,反驳“妖法惑众”的指控。这些举动虽无法直接解围,却如同在汹涌的暗流中投下石子,暂时扰乱了对方的节奏,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第二步:敲山震虎,展示价值

就在御史台再次传唤陈启明的前夜,一名小吏将一本看似普通的《河北路常平仓近年支纳概要》混在一堆待核文书中,送到了陈启明的临时拘押处。这正是他之前托张茂寻找的。

陈启明心领神会,彻夜未眠。他并未在问话时直接抛出贪腐证据,那无异于孩童持金过市。而是在御史再次厉声质问他“邀买人心,意欲何为”时,他抬起头,神色平静地反问:

“敢问御史大人,若有人能于边州盐碱之地,种出亩产数石之粮,使边军粮草半出自屯田,可省却多少漕运损耗?可减少多少民夫徭役?又可令国库每年节省几何?”

他不等回答,继续道:“若有人能献上亩产数十石之新作物,遇灾荒之年,可活民无数,使流民不起,社稷安稳,此举,是谓‘邀买人心’,还是‘为国固本’?”

他句句不谈祥瑞,却句句不离祥瑞的战略价值。他甚至隐约提及,在核算往年账目时,发现边州军粮损耗巨大,若有就地增产之法,则可从根源上压缩贪墨空间,其利非止一端。这番话,既是说给御史听,更是希望能传到某些更能决断的人耳中。他是在展示,他陈启明,不仅能种出祥瑞,更能算清这祥瑞背后巨大的政治与经济账目。

第三步:路径突破,直抵天听

然而,仅靠言辞机锋远远不够。关键仍在如何将“祥瑞”安全地献出去。直接上书,奏折必然被中书门下或政事堂拦截。

转机出现在第三日傍晚。之前曾因炭场案而对陈启明另眼相看的御史王屹,突然以私人名义前来探视。屏退左右后,王屹看着形容憔悴但目光依旧清亮的陈启明,叹了口气:“程司吏,你兄妹二人惹下的麻烦还不小。”

陈启明深深一揖:“下官惶恐。下官只想为君分忧,为国谋利,不知何罪之有。今有海外异种,确能活人无数,强兵足食,奈何有人视其为祸乱之源。下官愿以此残躯与全部家当为保,恳请王御史,将此《新物种陈情表》与《边州军粮稽核管见》二疏,直呈御前!是非功过,请圣天子独断!”

他将两份文书高举过顶。一份是林静精心准备的土豆红薯资料,另一份,则是他依据现有线索,巧妙勾勒出的军粮系统贪墨疑点与分析,虽无实证,却足以引人深思,直指问题核心。

王屹凝视他良久。他欣赏此人的才干与胆识,更清楚那“祥瑞”若为真,意味着什么。而那份《军粮管见》,则让他看到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更深的价值。

“程启明,你可知若此物不似你所言,或官家不喜,你便是欺君之罪,罪加一等?”

“下官,愿赌服输。”

王屹最终接过了那两份轻飘飘又沉甸甸的文书。“本官会以密折方式呈递。你好自为之。”说罢,转身离去。

第四步:造势待变,静候雷霆

消息通过周成悄悄传回白杨村。在林静的远程指导下,周老丈组织村民,将一小部分土豆和红薯,在村中学堂前当众烹煮,邀请乡邻品尝。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尤其是红薯的甘甜,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程娘子带来的真是仙粮!”的呼声不胫而走,开始在市井间悄然流传,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反击着“妖物”的污名。

陈启明与林静再次在小院中相聚,危机并未解除,但一条可能通往权力核心的狭窄通道,已被他们用智慧、勇气和全部的筹码强行撬开了一丝缝隙。

“该做的,都已做了。”陈启明望着皇城的方向。

“现在,”林静轻声道,“就看那位深宫中的官家,是更在意‘祥瑞’带来的江山稳固,还是更忌惮它可能引发的‘人心动荡’了。”

汴京的秋意愈浓,一场决定他们命运,乃至可能影响国运的裁决,正在皇城深处悄然酝酿。风暴眼中心,是前所未有的宁静,也是令人窒息的等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