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昭昭雪云 > 第 22 章(第1页)

第 22 章(第1页)

【第二十二章江湖路远】

霍镇原下葬那日,北境难得放了晴。

没有浩荡的仪仗,只有寥寥数人。霍镇原与早逝的妻子合葬在霍家祖坟一角,墓碑并立,如同他们生前未能长相厮守,死后终得团圆。坟茔背靠苍山,面朝广袤雪原,视野开阔,一如他生前守护的这片天地。

霍昭一身缟素,在坟前重重磕了三个头,额角沾了泥土和未化的雪屑。她没有哭,只是将一壶北境最烈的烧刀子缓缓洒在坟前。

“爹,娘,你们安息。昭儿……长大了。”

于江心站在稍远的地方,同样一身素服。她看着那并立的墓碑,眼神复杂。灭门的血仇根源虽已查明,但那份刻骨的伤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抚平。她能站在这里,已是放下了许多。她默默鞠了一躬,算是与这段纠缠了霍于两家的过往,做了一个了结。

霍英没有来。老人独自待在老宅的正堂,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和那盆早已冷却的炭火,坐了一整天。有些伤痛,需要独自咀嚼消化。

葬礼结束后第三天,一封来自中原的信,由镇北军旧部辗转送到了霍昭手中。信是秋静慈写的,措辞正式,用的是“长风镖局总镖头”的落款。

信中并未多言别后种种,只简单提及她已执掌家族镖局,并将镖旗更名为“道义”,新增“善恶自在人心”六字。信末,她写道:「……镖路艰辛,然心中有尺,足可丈量天下。盼他日江湖再会,把酒言侠。」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历经风波后的沉稳与决绝,再无当初听雨楼中那份温婉与犹疑。她选择了她的路,一条以镖局为根基,行她心中“道义”的实干之路。

霍昭将信递给于江心。

于江心看完,沉默片刻,只评价了两个字:“挺好。”

她知道,那个曾经需要权衡师门、家族与内心道义的秋静慈,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铁腕整顿镖局、旗帜鲜明打出“道义”二字的“秋先生”。这条路或许更艰难,但足够痛快。

又过了几日,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来到了霍家老宅。

是那个在风陵渡出手相助、后又护送她们至黑风隘的青衫客,林先生。

他依旧是一身朴素的青衫,面容普通,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他带来了一封信,是萧正南写给霍昭的。

信的内容很短:

「霍昭女侄:山河图真迹,关乎边塞安稳,不宜现世,亦不宜毁去。吾思之,听雨楼密室或为最佳藏匿之处,灯下黑也。另,唐纳兰旧部‘红雨’来信,桃花谷已更名为‘自在谷’,谷中迷药尽除,收容无家可归者,可谓善终。江湖未老,人心可期。萧正南手书。」

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个小小的、沉甸甸的布包。

霍昭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块黝黑的、毫不起眼的铁牌,上面刻着一个古朴的“魔”字。林先生解释道:“教主说,若他日遇到无法解决的麻烦,可持此令牌,前往任何一处有‘三盏灯笼’标记的酒肆,自会有人相助。”

霍昭握着那冰凉的令牌,心情复杂。萧正南,这个她一度视为仇敌的魔教教主,却在最后,以一种近乎托付的方式,将这份沉重的人情和保障交给了她。

“他……还好吗?”霍昭忍不住问林先生。

林先生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苦笑:“朝廷与西域的清算已经开始,教主……需得坐镇总坛,应对后续风波。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抽身了。”

霍昭默然。她知道,萧正南要走的路,比她更加凶险,也更加孤独。

林先生没有久留,留下信件和令牌后,便告辞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北境苍茫的风雪中。

客走,宅院再次恢复冷清。

霍昭开始着手整理行装。她的东西不多,几件换洗衣物,昭雪剑,那只承载了太多往事的狸猫木雕,萧正南给的令牌,以及秋静慈的信。

于江心则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破虏刀已沉,她似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大部分时间,她只是坐在院子里,看着霍英沉默地打磨那些废弃的农具,或者望着远山发呆。

这日傍晚,于江心找到霍英。老人正坐在门槛上,就着最后的天光,将一柄锈迹斑斑的柴刀,放在磨刀石上,有一下没一下地磨着,发出单调的“沙沙”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