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静水深流是什么意思爱情 >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第1页)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第1页)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

尊敬的欧阳康教授、张曙光教授: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能在华中科技大学和各位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后现代主义,我深感荣幸。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后现代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二是后现代主义是为何和如何产生的。

一、后现代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世纪之交,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很快在中国家喻户晓并在学界成为“显学”,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原本是西方社会思潮。从时间上看,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话语的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思想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文化状态的不同体认。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及其文化领域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对这些新现象,传统概念无法涵盖,现代概念也无法解释。哈桑由此认为,可以用“后现代”来称谓这些新现象。实际上,拉康、德里达、利奥塔德等人都注意到这种种区别于现代的新现象,并对此展开不同的探讨。尽管这些文艺理论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的探讨未能形成一种思想流派、社会运动,但却呼唤出一些相应的文化潮流以及知识态度、生活态度。哈桑认为,可以用后现代主义来称谓这些文化潮流、知识态度和生活态度。

杰姆逊的观点和哈桑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按照杰姆逊的观点,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密切相关,而晚期资本主义就是后工业社会。杰姆逊对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作了一个概括——在我看来,这个概括比较准确。杰姆逊是这样概括的:在后工业社会,现代化已经大功告成,原始的自然已经一去不复返地消失了。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经过人化的自然,没有经过人改造过的自然,没有打上人的目的、意志、利益甚至审美能力烙印的自然,也就是原始自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后工业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在杰姆逊看来,后工业社会是个地地道道的人文世界,或者说,后工业社会是个地地道道的人化世界。

杰姆逊对资本主义的分期比较独特,他把资本主义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并认为前期资本主义就是现代,晚期资本主义就是后现代;前期资本主义即现代重在征服自然,晚期资本主义即后现代重在文化扩张,杰姆逊因此把后现代定义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他的名著就是《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总之,前期资本主义就是现代,后期资本主义就是后现代。这是杰姆逊对资本主义的一种划分形式。

杰姆逊从另一个角度又把资本主义分成三个时期,这就是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在杰姆逊看来,市场资本主义产生的是现实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是现代主义,而晚期资本主义产生的则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就是对已经发展到晚期的资本主义文化的一种研究。

在杰姆逊的视野中,后现代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深度模式的削平,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没有什么现象与本质之分,没有什么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一切都平面化了,深度模式被削平了;二是历史意识的泯灭,也就是说直接反对历史意义;三是主体性的丧失。在杰姆逊看来,早期资本主义是主体性的弘扬,弘扬的结果是导致主体性的丧失。西方有本影响很大的书,书名就是《主体性的黄昏》。可是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哲学家还是在努力高扬人的主体性。在西方已是黄昏的东西,在我们这里还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杰姆逊是这样,利奥塔德也毫不逊色。利奥塔德用后现代这个词来表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状态,并为后现代主义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即后现代主义是针对元叙事的一种怀疑态度。怀疑本身没有错,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怀疑本身更没有错。马克思就把“怀疑一切”当作他的座右铭。怀疑是一种巨大的思想力量,怀疑可以掀起思想台风,而怀疑本身就在台风中心,可台风中心本身是没有风的。怀疑本身没有错。不怀疑行吗?如果我们对任何事物、任何知识、任何权威没有一种怀疑态度,我们至今还会停留在原始状态。利奥塔德首先把后现代主义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一种怀疑态度。你看他首先强调的不是体系而是态度。

那么,利奥塔德心目中的元叙事是什么?按照利奥塔德的观点,元叙事指两种思想传统,或者说元叙事是指西方的两种思想传统。哪两种思想传统?

第一个传统是黑格尔式的思想传统,这就是“纯思辨理论叙事”。

黑格尔式的思想传统是什么?这就是纯思辨的思维方式。就哲学体系的庞大而言,黑格尔是哲学史上至今没有人能够替代的哲学家。有位西方思想家说过,他读黑格尔著作的时候感到浑身发颤。为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在黑格尔哲学的宏大场景中,只有纯概念的运动,只有“绝对精神”的力量,而没有“人”的席位,或者说,“人”始终处在“绝对理性”的阴影之中!作为一个庞大的叙述体系,黑格尔哲学注重思维的同一性,描述了整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但惟独没给人一个切实的位置。黑格尔听见了卢梭对自由平等的呐喊,感到了康德对善良意志的求助,看到了法国大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丽日出”,他为法国大革命而激动、欢呼、惋惜、愤怒!可问题在于,在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由他任意塑造的“绝对精神”已在人间永驻,而人本身却成了“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工具。这就是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位置。

从形式上看,黑格尔似乎肯定了人的能动性。黑格尔是这么说的,假若没有人的热情,假若没有人的活动,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成功。你看他对人还是比较推崇吧?可是他说“但是……”——事情往往就坏在这个“但是”上。“但是,人不过是绝对理性自我实现的工具”,最多是“活的工具”,“绝对精神”才是整个世界的本原。传统观念认为,唯心史观都是英雄史观。那不一定,黑格尔就不是。大家知道,拿破仑是黑格尔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本来就是献给拿破仑的。拿破仑称帝以后,贝多芬把“献给拿破仑”这个副标题删掉了。然而,在黑格尔看来,拿破仑也不过是“骑在马背上的绝对精神”。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在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中存在着一个“人学”空场,那是纯思辨,一切都在绝对理性和纯概念的运动之中。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成了一种新的迷信,高高地耸立在祭坛上让人们顶礼膜拜。

这是元叙事的第一个思想传统,它注重的是思想的同一性、价值的整体性。

第二个传统是法国大革命所代表的思想传统,这就是“自由解放叙事”。

这个思想传统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法国启蒙哲学非常关注人。法国启蒙哲学就是以倡导人开始它的哲学历程的。在法国启蒙哲学中,只有一个大写的字,那就是“人”。拉美特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人是机器。笛卡儿提出动物是机器,拉美特利把它往前推了一步,说人也是机器。拉美特利激起了新康德主义者的异常愤怒,他们指责拉美特利,说他是所有唯物主义者中最恶劣的一个。

拉美特利的观点的确有它的局限性。他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可又把人变成了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人的存在、人的主体性被消解了。可是,新康德主义者没有看到拉美利特“人是机器”的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什么深层含义?这就是其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制度、宗教神学,因为整个封建制度、宗教神学信奉的是禁欲主义。拉美利特的“人是机器”指出了人首先是自然的人,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要求、一切特征、一切权利都是天赋的,都是不可剥夺的。简单地说,就是“天赋人权”。新康德主义者没有看到“人是机器”这个命题背后深藏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意义。

法国启蒙哲学的风格是明快泼辣,德国古典哲学的特征是艰涩隐晦。我们不能把这一特征仅仅归结为法国哲学家和德国哲学家个人的个性,而要看到这一表述特征背后的阶级特征。具体地说,法国启蒙哲学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解放,代表的是法国资产阶级,而法国资产阶级非常强大,法国大革命可以说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法国资产阶级是用枪和炮攻占巴士底狱,把国王送上断头台,推翻封建制度,从而建立共和国的。德国资产阶级则非常软弱,他们是手捧着书本,用自己的脑袋撞击封建制度的,形象地说,是跪着造反。跪着造反,说话不可能明快泼辣。法国的大革命所代表的思想传统带有鲜明的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的特征。

相比较而言,黑格尔式的思想传统注重同一性、注重整体性,而法国大革命所代表的思想传统注重的是人文独立和人的解放。本来,二者都应该能够追求真理,为正义辩护。可是,想的和做的,想得到的和能得到的不是一回事。换言之,本来,黑格尔式的思想传统和法国大革命所代表的思想传统联合起来可以追求真理,并为建立社会正义、公平而辩护,结果始料不及,想得到的和真正得到的却正好相反,而且构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

之所以是“绝妙的讽刺”,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质世界充分发展,资本统治一切,而个体的人却被消解了。所以,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具有个性,而人却没有个性,人是片面的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单面的人》,其核心思想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造就的人是单面的。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人文科学日益僵化、窒息、堕落。这是现代化过程的早期很难避免的现象。在利奥塔德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过于注重同一性,包括人类解放。所以,利奥塔德提出,后现代主义致力于同一性的消解。消解同一性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增强我们对差异性的敏感,促成对不同事物的一种宽容能力。用句时髦话来说,就是要对“另类”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利奥塔德由此认为,后现代是一种非同一性的精神,一套蔑视限制、专事反叛的价值模式,是一个分析性和评价性范畴。

把以上的观点概括一下,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这个范畴有三重含义:一是一种描述性的范畴,作为一个描述性的范畴,后现代主义主要是指当代西方社会及其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二是一种评价性范畴,作为一种评价性范畴,后现代主义主要用于分析和考察当代西方社会的新现象;三是一种评价的结果,作为一个评价的结果,后现代主义主要归纳和概括出一些新的认识思路和方法。

当然,我注意到,在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心目中,后现代主义的内涵是不同的。这很正常,就像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一个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理解的后现代主义不一样,是一种很正常的思想史现象。从思想史上看,某种学说创立者“形象”的变化并不罕见,马克思也是这样。马克思距现在有150多年了,他的“形象”处在不断变化中,套句话说,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马克思。

后现代主义大师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的确不一样,但不管他们的理解多么不一样,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承认晚期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即使是对后现代主义持一种否定态度的哈贝马斯也是如此。哈贝马斯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他对后现代主义持一种果断拒斥的态度,可是他也承认,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些传统的概念无法涵盖、无法解释的东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