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朱衣加身什么意思 > 第 12 章(第2页)

第 12 章(第2页)

“看明白了吗?”周琰点了点那份厚厚的奏章,“原文三千余字,尽是‘黎庶嗷嗷’‘触目惊心’之语。而这三行贴黄,便是全文筋骨。”

他又取过另一份贺表,直接翻到文末:“再看这份。前面千言万语,不及贴黄这行‘伏请擢升犬子为京兆府参军’。”

“记住,”周琰目光锐利,“往后你经手文书,首要便是提炼出这般模样的贴黄。时间、地点、数目、诉求,四项俱全,其他虚文,一概不取。”

“下官明白。”程瑾恭声应道,“必当谨记周给事教诲。”

周琰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这位程世子,倒比他想象的要沉稳得多。不过门下省最是考验耐性,能否胜任,还要日久见真章。

“既如此,”他指向外廊一处空置的案几,“今日起,你就在此办公。所有经手的文书,都要按方才所说的方法处置。”

程瑾接过文书,在靠窗的案几前坐下。她展开第一份文书,略过辞藻华丽的序文,径直看向末尾。

“……伏请赐宫观名额,以彰圣德。”

原来是一位刺史借着契合盛世,请求为当地道观御赐匾额。程瑾提笔写下贴黄:“某州刺史请赐宫观名额。”心下暗想:皇上哪有功夫管此等闲事。

接着她取过一份来自江南道的奏折。展开一看,竟是杭州刺史痛陈州县官学废弛之事:“……州学讲堂倾圮半载,博士以稗官野史授业,生员不过十数……伏请重修学舍,严选师儒……”

她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与先前那请赐匾额的奏章不同,这道奏折字字沉痛。原来天下学子,并非都能如她当年一般,在窗明几净的弘文馆中听大儒讲学。她郑重提笔,在贴黄上详细标注:“杭州刺史奏:州学倾颓,师儒不称,请重修学舍,严选博士。”

下一份是某县令为“风调雨顺”上表,程瑾直接翻到末尾,果然又见“伏请宣付史馆”。

“怎么个个都想青史留名?”她一边写着贴黄,一边腹诽。

暮色渐沉,她将整理好的文书呈到周琰案前。周琰扫过贴黄,在看到“州学倾颓”时笔尖微顿,抬眼看她:“这道奏章,你怎么看?”

程瑾谨慎答道:“州学乃教化之本。若杭州学舍倾颓至此,恐非一州之患。”

周琰颔首,提笔在贴黄旁批了两个字:“待议”。

程瑾并不知道,那份写着“待议”的奏章,在接下来的流程中经历了什么。

那日她退衙后,周琰将批注过的文书交给书令史。书令史按规制将文书分类,杭州刺史的奏折因涉及修缮款项,被归入“度支”一类,需转呈尚书省户部司审议。

三日后,户部司的回复送到了门下省——一份格式规整的牒文:

“查今岁各项度支已定额,无额外款项可拨。且州学修缮向由地方自筹,非朝廷常例。拟存档备查。”

周琰看到这份牒文时,只是淡淡地叹了口气。这样的结果,他见得太多。没有皇帝的特别关注,没有宰相的亲自过问,这类涉及银钱的奏章,大多都会在各部门的往来文牒中渐渐沉寂。

他将户部牒文与原始奏折归拢一处,在档案册上写下:

“杭州刺史请修州学事。经议:度支无额,依例驳回。明启元年五月廿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