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的骑楼唱到阴那山的云海,从古围龙屋的天井唱到茶田的垄间。我们数过千佛塔的铜铃,看它在晨雾里轻轻摇晃,铃声穿过百年的时光,落在今日的香案前,那金属的震颤里,仿佛还带着明清年间香客的祈愿;追过龙归寨的彩虹,看它挂在瀑布的水雾间,一端连着崖顶的古木,树干上还留着当年山民砍柴的斧痕,一端接着潭边孩童的笑脸,他们手里的塑料水枪正滋滋地喷着水,折射出同样斑斓的光;在黄遵宪的书斋里读过墨香,泛黄的诗稿上,“我手写我口”的字迹依然有力,砚台里的墨似乎还没干透,仿佛能听见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窗外的芭蕉叶上,水珠滚落的声音和百年前一模一样;在泮坑的湖边听过风吟,竹林的涛声混着远处的山歌,惊起的白鹭掠过水面,翅膀带起的水珠落在客家文化长廊的石雕上,那些雕刻着“打醮”“作福”的画面,正被一个举着平板电脑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