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 第一节 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第2页)

第一节 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第2页)

三、雷锋的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

学习雷锋精神,要体现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上。雷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典型。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始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调整,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本质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维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7]这一阐述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为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可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爱国不是抽象的,要与具体国家联系在一起。邓小平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8]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爱自己的国家。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作为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邓小平讲过,“坚持社会主义”,永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中国”。

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离开爱国主义谈爱社会主义或离开爱社会主义谈爱国主义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中,社会主义是当今人类社会形态的最高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是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制度文明的最高形态。祖国是一个与社会制度、国家政权紧密相联的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时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爱中国共产党是统一的,国家利益、祖国利益和人民利益是统一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既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使中国兴旺发达,那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就应该统一起来,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统一的。我们提倡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我们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反对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要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民,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求人们自觉地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也要求人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损害和侵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既要求本国人民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也要求他们为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当然,我们首先要把本国的事情办好,一方面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改变祖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另一方面要求不懈地工作,努力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我们只有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才能对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尽到自己的国际主义责任。

(二)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把爱祖国同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爱国主义的具体含义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归根结底,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祖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9]这就明确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的要求,就是要把爱社会主义同爱中国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维护祖国尊严和爱社会主义国家结合起来。

一部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由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强盛,进行了一次次的斗争,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人们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资本主义无法救中国,完成拯救民族危机的历史使命,只能由社会主义来承担。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兴起,爱国主义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即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们已经进行了60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0]的道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说明除了社会主义,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11]。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就等着看共产党怎样收拾破碎的山河,怎样解决四万万人的吃饭问题,美国的一些政客也认为,共产党没有能力解决四万万人的吃饭问题而难以维持政权。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说:“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1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占世界人口20%多的中国人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社会主义不一定适合所有其他国家,但一定适合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国情,具体国情决定了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事实证明:“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13]。

(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衡量是否真正爱国的政治标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爱国主义传统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14]在当前形势下,爱社会主义就是爱国的体现,是否爱社会主义同是否爱国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衡量是否真正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政治标准。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激发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意识,才能迸发出建设祖国的热情,把建设强大的祖国作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15]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颠覆中国的野心,利用种种手段对我们西化和分化,借口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向我国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妄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爱国主义这一主张,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的世界格局,动**与战争依然存在,而我国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在阿拉伯世界,多个国家发生了所谓“颜色革命”和继之而来的骚乱不安。一时间,这股风潮大有蔓延之势。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不断叫嚣“中国威胁论”,并试图以“人权”、“民主”等问题向中国施压。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些人难以认清形势,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盲目追求西方模式,认为民主无阶级性,认为西方的制度是万能的。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坚定民族自信心,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当作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把爱国主义统一到爱社会主义上来,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营造一个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氛围,以雷锋同志和各类先进人物为榜样,自觉抵制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行,维护国家的尊严,办好我们的事情,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

[1]《江泽民文选》第3卷,2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下,52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全集》第35卷,1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8]《邓小平文选》第2卷,3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20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江泽民文选》第1卷,3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2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同上书,260页。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4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3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