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 第一节 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第1页)

第一节 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第1页)

第一节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雷锋精神的直接体现。雷锋出身于贫苦家庭,在旧社会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日子,还要饱受奴役和欺凌,这种仇恨在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得到了改变,转化成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因为共产党改变了他的人生,改善了他的生活,也解放了千千万万人,他感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并希望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出一份力、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在雷锋身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把党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社会主义祖国当成自己的家。雷锋这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怀和坚定信念引导着时代精神文明的价值体系,而这一切正是时代所需要的雷锋精神。

一、热爱党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的政治价值

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雷锋精神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雷锋精神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迎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展示了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从根本上说,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而且雷锋精神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联,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

(一)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上最坚决、最彻底、最伟大的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人民真正享有了民主和自由,实现了一代又一代爱国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宏伟理想。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始终把为祖国献身作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华儿女矢志不移,英勇奋战,以其崇高的言行成为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典范。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也才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中国现代革命史进一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国家四分五裂局面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然而,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贫穷落后、经济败落、物价飞涨、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国际上,帝国主义采取政治敌视、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隔离等手段,妄图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提高了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治基础

在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和富强的过程中,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够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就能够成为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力量。在近代中国,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甚至农民阶级都曾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因为他们各自自身的局限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使他们又都不能承担起解救民族于危亡的重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一开始,就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把自己的命运和广大的无产阶级、贫苦民众联系在一起,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没有属于自己的利益。这一新的政治力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富强的伟大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最坚决、彻底、勇敢、顽强的斗争。

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从对历史的学习和现实的考察中,我们也能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强大,就没有当今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选择。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2]

(三)雷锋热爱党的崇高精神和思想境界是当代人的精神楷模

雷锋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恩之心,是因为他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才能够当家作主,国家才能够繁荣富强,像雷锋这样的穷苦人才能够过上好日子。雷锋从一个受尽苦难的孤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正是因为他对党的热爱和对祖国深深的感情。

“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3]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凝聚了人民的期望,积极倡导时代精神引领社会发展,不仅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作风,也培育了许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凝练出来的时代精神,并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等。

雷锋精神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育出来的时代精神。雷锋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永远都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精神上的丰碑。开展学雷锋活动,突出和强化了雷锋这种思想境界对人们的精神楷模作用。雷锋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境界和雷锋对党、对国家的感恩反哺情怀更应该成为我们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动力。

二、雷锋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宝贵精神财富

爱国主义是雷锋精神的重要根基。爱国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对种族和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体现。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家园的一种忠诚的热爱,是一种社会和道义的规范。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所进行的系统的理论概括和主张,热爱祖国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这也是人们将祖国比作母亲的缘由。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融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4]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的传统,这一传统是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优秀品质。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末商初就能进行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公元前五百多年就能铸造铁鼎,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惠及当今世界。历史上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成就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灿烂中华文化,给中华民族和世界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古代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以其古老的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由中华文明的自豪感而形成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多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英雄们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祖国处于多么困顿和艰难的时刻,都对祖国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犹如一条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培育了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经历了多灾多难考验的民族,但是在一次次的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族存亡之际,中华儿女始终以强烈的爱国之心不畏牺牲,勇往直前,他们一件件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千古传颂。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戚继光抗击倭寇,“封侯非我志,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郑成功抗击荷兰入侵者,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冯子才抗法,“气涌高于山,长驱玉门关,蓄养敢死士,大胜斩楼兰”等。这与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无不体现出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自强不息地奋起抗争,无不体现出他们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传统。

正是这些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英雄们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够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界其他民族的尊敬。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继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之处,就在于这个民族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民族,是一个崇尚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作为20世纪一名普通的战士——雷锋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体现了他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他对伟大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处于极端的弱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侵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在一次次的奋力抗争中取得了胜利,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爱国的历史。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提倡爱国主义,并通过弘扬爱国主义来体现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节之中。

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和奉献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人生理想摆脱狭隘的功利限制,把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崇高的人生志向。实现理想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精神的支撑、信念的维系和方向的引导,而爱国主义作为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它能为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动力,指明方向。在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触动下,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愿望,一生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富强而默默奉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很多杰出人物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回到贫穷的祖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爱国主义情感的支撑下,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磨难,创造了不朽的英名和事业。这些人的光辉形象和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雷锋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就不会有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热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三)爱国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一面旗帜和精神武器,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它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它也能够感染和召唤起民族的共同意志,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团结、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宏伟的事业,它要求彻底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把我国建设成具有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政治文明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就需要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新的历史时期,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性质就是爱国主义,根本任务就是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最广泛地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赤诚,与全国人民一起投入民族振兴的伟业。他强调:“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5]这些精辟阐述和殷殷嘱托,既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人民爱国的历史经验,又及时地引导当前涌动的爱国主义热潮,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指明了方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6]

雷锋精神的根基就是当代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雷锋精神也是中国在面对世界竞争时的一个精神支柱。现代化世界体系下,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都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雷锋精神这一爱国主义精神支撑着中国坚定地前进,不为西方国家所辱没。今天,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贸易摩擦、南海问题、藏独疆独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依然存在,提倡爱国主义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这是凝聚全民族的重要手段,十三亿人拧成一股绳,形成的合力是不可阻挡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