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序03
○《大東》,刺亂也。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財,譚大夫作是詩以告病焉。譚大夫未有考,不知何據,恐或有傳耳。
【纂疏】孔氏曰:「譚國在京師之東。」東萊呂氏曰:「杜氏《左傳注》:『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四月》,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貪殘,下國構禍,怨亂並興焉。
○《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勞於從事而不得養其父母焉。
【纂疏】《補傳》曰:「《大東》言賦之不均,《北山》言役之不均。」
○《無將大車》,大夫悔將小人也。此《序》之誤,由不識興體,而誤以為比也。
○《小明》,大夫悔仕於亂世也。
【纂疏】歐陽氏曰:「《大雅》『明明在下』謂之《大明》,《小雅》『明明上天』謂之《小明》,自是名篇者偶為志别耳。」
○《鼓鍾》,刺幽王也。此詩文不明,故《序》不敢質其事,但隨例為刺幽王耳,實皆未可知也。
○《楚茨》,刺幽王也。政煩賦重,田萊多荒,饑饉降喪,民卒流亡,祭祀不饗,故君子思古焉。自此篇至《車舝》,凡十篇,似出一手,詞氣和平,稱述詳雅,無風刺之意。《序》以其在變雅中,故皆以為傷今思古之作。《詩》固有如此者,然不應十篇相屬,而絶無一言以見其為衰世之意也。竊恐正雅之篇有錯脱在此者耳,《序》皆失之。
【纂疏】李氏曰:「萊,废田也。《地官·遂人》[63]:『田百畝,萊五十畝。』」
○《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業,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曾孫」,古者事神之稱,《序》專以為成王,則陋矣。
《甫田》,刺幽王也。君子傷今而思古焉。此《序》專以「自古有年」一句生說,而不察其下文「今適南畝」以下亦未嘗不有年也。
○《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此《序》專以「寡婦之利」一句生說。
○《瞻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諸侯,賞善罰惡焉。此《序》以「命服」為賞善,「六師」為罰惡,然非詩之本意也。
○《裳裳者華》,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則讒諂並進,棄賢者之類,絶功臣之世焉。此《序》只用「似之」二字生說。
【纂疏】孔氏曰:「古者,有世祿復有世位。世祿者,直食其先人之祿而不居其位。子若復賢,則居父位矣。」
○《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動無禮文焉。此《序》只用「彼交匪敖」一句生說。
○《鴛鴦》,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於萬物有道,自奉養有節焉。此《序》穿鑿,尤為無理。
○《頍弁》,諸公刺幽王也。暴戾無親,不能宴樂同姓,親睦九族,孤危將亡,故作是詩也。《序》見詩言「死喪無日」,便謂「孤危將亡」,不知古人勸人燕樂多為此言,如「逝者其耋」、「它人是保」之類。且漢魏以來樂府猶多如此,如「少壯幾時」、「人生幾何」之類是也。
○《車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妬,無道並進,讒巧敗國,德澤不加於民。周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詩也。以上十篇並已見《楚茨》篇。
【纂疏】董氏曰:「叔孫婼聘于宋[64],宋公享昭子,賦《新宮》,昭子賦《車舝》。考其時,將為季孫迎宋公女。」
○《青蠅》,大夫刺幽王也。
○《賓之初筵》,衛武公刺時也。幽王荒廢,媟近小人,飲酒無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泆。武公既入而作是詩也。《韓詩》說見本篇,此《序》誤矣。
《魚藻》,刺幽王也。言萬物失其性,王居鎬京,將不能以自樂,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此詩《序》與《楚茨》等篇相類[65]。
○《采菽》,刺幽王也。侮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錫命以禮,數徵會之,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同上。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親九族而好讒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詩也。
【纂疏】孔氏曰:「骨肉,謂族親也,以其父祖上世同稟血氣生,如骨肉之相附。」
○《菀柳》,刺幽王也。暴虐無親,而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
○《都人士》,周人刺衣服無常也。古者長民,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歸壹。傷今不復見古人也。此《序》蓋用《緇衣》之誤。
○《采綠》,刺怨曠也。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此詩怨曠者所自作,非人刺之,亦非怨曠者有所刺於上也。
○《黍苗》,刺幽王也。不能膏潤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職焉。此宣王時美召穆公之詩,非刺幽王也。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見君子,盡心以事之。此亦非刺詩,疑與上篇皆脱簡在此也。
○《白華》,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國化之,以妾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為之作是詩也。此事有據,《序》蓋得之。但「幽后」字誤,當為「申后刺幽王」也。「下國化之」以下皆衍說耳。又《漢書》注引此《序》,「幽」字下有「王廢申」三字,雖非詩意,然亦可補《序》文之缺。
【纂疏】鄭氏曰:「申,姜姓國也。褒姒,褒人所入之女,姒其字也。」
○《緜蠻》,微臣刺亂也。大臣不用仁心,遺忘微賤,不肯飲食教載之,故作是詩也。此詩未有刺大臣之意,蓋方道其心之所欲耳。若如《序》者之言,則褊狹之甚,無復温柔敦厚之意。
○《瓠葉》,大夫刺幽王也。上棄禮而不能行,雖有牲牢饔餼,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廢禮焉。《序》說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