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徐捷凤凰 > 金陵春深(第1页)

金陵春深(第1页)

承和五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殷勤。才过二月二龙抬头,建康城便已是一派秾丽春光。秦淮河水涨绿,倒映着两岸如烟的垂柳;台城内外,桃李争妍,连朱雀航头的石狮子,都被暖风熏得带了几分慵懒。

然而这满城春色,都比不上朱雀门前那万人空巷的盛况。

今日是科举殿试放榜之日。天还未亮,朱雀门前的广场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有青衫落拓的寒门学子,紧张得嘴唇发白;有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强作镇定却难掩期待;更多的是看热闹的商贾百姓,踮着脚,伸长脖子,等着看这开天辟地头一遭的"朝廷取士"。

"来了来了!"人群中一阵骚动。

但见数名绯袍官员在禁军护卫下,捧着黄绫覆盖的金榜,步履庄严地走向朱雀门两侧新立的榜亭。为首的中年官员面容清癯,正是新任礼部侍郎、寒门出身的张绾。他环视鸦雀无声的人群,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承和五年乙未科殿试毕,取进士及第、出身共一百零八人。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三甲七十名,同进士出身——"

他每念一句,底下便是一阵压抑的抽气声。当念到"一甲第一名,会稽陆知远"时,人群中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青衫的年轻书生猛地晃了晃,被身旁同伴扶住,已是热泪盈眶。

"陆知远?那是谁?"

"听说是会稽一个佃户的儿子!"

"当真?寒门子弟竟能独占鳌头?"

惊叹声、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更有那落第的世家子,面色铁青,拂袖而去:"哼,泥腿子也配登天子堂?简直有辱斯文!"

而在不远处的一座茶楼雅间内,须发皆白的杜弼正凭窗而立,将楼下众生相尽收眼底。他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手中两个玉胆转得飞快。

"杜公,"身后一个中年文士低声道,"这陆知远,据查确是寒门,连考据的钱都是乡里凑的。陛下此举。。。"

"陛下这是要断了世家的根啊。"杜弼声音沙哑,"科举取士,寒门晋身。。。下一步,怕就是要动我们最后那点家底了。"

"可陛下不是已经让步,漕运仍由我们。。。"

"三成利润充公,还要让出那么多职位安置这些新贵。"杜弼冷笑,"这叫让步?这是钝刀子割肉!"

他转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座几位同样面色凝重的老臣:"诸公,立后之事,必须加紧。绝不能让陛下完全倒向寒门那边。"

与此同时,御花园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春阳正好,洒在瑶光殿前的海棠花树上,碎金万点。徐昭佩抱着刚满周岁的皇孙萧启,在铺满白玉石的小径上缓缓踱步。小家伙穿着大红遍地金的袄裤,戴着缀着明珠的虎头帽,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咿咿呀呀地伸着小手,要去够那低垂的海棠花枝。

"娘娘您瞧,"乳母王氏笑着凑趣,"小殿下这伸手的架势,跟陛下小时候真是一模一样。老奴还记得,陛下这么大时,也是见着什么都要抓一把。"

徐昭佩微微侧身,避开孙子不安分的小手,免得他被花枝划到。她低头看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那纯粹的、未经世事的眼眸,让她心头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

"是有些像。"她轻声道,语气里带着祖母特有的慈柔。

但心里却明镜似的: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她的等儿,在这个年纪,已经经历了太多。侯景之乱时,他尚在襁褓,就被抱着在乱军中奔逃;稍大一点,便要学着在朝不保夕的惶恐中,保持皇子的仪态;再后来,是台城那炼狱般的围城,是眼睁睁看着祖父饿死的惨痛。。。他童年的记忆里,是烽火,是饥饿,是冰冷的权谋和沉甸甸的责任。

而怀中的这个孩子,出生在承和年的太平岁月。他的世界,是瑶光殿温暖的椒墙,是乳母温柔的怀抱,是父皇下朝后把他高高举起的欢笑。他的眼睛里,没有一丝阴霾,只有对这个美好世界最本真的好奇与欢喜。

"启儿有福气。"她轻轻捏了捏孙子软乎乎的小手,在心里默念。

正想着,只见回廊尽头,一道明黄色的身影匆匆而来。方等已卸下厚重的朝服,只穿着一袭杏黄常服,玉带束腰,更显得身姿挺拔。许是走得急,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母后。"他快步上前,先向徐昭佩行了礼,目光便立刻黏在了儿子身上。

小萧启见到父亲,更是兴奋,在徐昭佩怀里一窜一窜,张开双臂就要扑过去,嘴里含糊地喊着:"父。。。父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