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庾信列传(第1页)

庾信列传(第1页)

庾信列传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

由南入北的宫体诗人

庾信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曾经连续七代被举荐为秀才,五代写有文集传世,而且还出了一位文学家。他的祖父曾经拒绝南齐王朝的聘任,他的父亲庾肩吾在梁朝担任高官,也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

庾信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群书,精通《左传》。长大后,身高八尺,身材魁梧,言行举止与一般人不同。

十五岁时,庾信便被召进东宫,成为皇太子萧统的讲读官。后来,萧统病逝,梁武帝册立第三个儿子萧纲为太子。

庾肩吾担任太子的侍从官,主管文书;庾信十九岁时,庾肩吾仍然在东宫任职。父子俩人同时任职东宫,出入宫禁,获得的恩宠礼遇令人艳羡不已。

时值梁武帝统治中期,社会稳定繁荣,萧纲位居东宫,身边聚集了一群文人,用诗歌描绘宫廷生活,逐渐形成了“宫体诗”。

“宫体诗”上承汉代的乐府,以拟古来写男女交往,在形式上追求华丽的辞藻,内容上吟咏女性,风格绮蔓,是南朝时新生的一种诗体。庾信青中年时期都在东宫任职,创作了大量“宫体诗”,和另一位才子徐陵齐名,每写成一篇诗文,士人们竞相模仿,传诵京城。人们又称这种诗为“徐庾体”。

548年,“侯景之乱”爆发,叛军直逼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萧纲命令庾信带领一千多名文武官员,在朱雀航(今南京市夫子庙)扎营。

等到叛军占领建康,庾信匆忙率军撤退。等到皇宫也被占领,庾信便沿长江西上,逃到了江陵,投奔湘东王萧绎。不久,梁武帝被杀,即位不久的萧纲很快被废,天下大乱。552年,萧绎平定了叛乱,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

梁元帝才华横溢,文才十分了得,因此很器重庾信。两年后,庾信奉元帝之命出使西魏,刚刚抵达西魏京城长安不久,西魏军队就攻占了江陵,梁元帝被杀。从此,庾信被西魏皇帝留在长安做官。

又过了两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病逝,他的侄子宇文护拥立孝闵帝,建立了北周。孝闵帝对庾信十分欣赏,庾信历任要职,后来担任洛州(今河南省洛阳市)刺史。

庾信对旧时的典章制度非常熟悉,处理公务简明,力求干净。等到周武帝在位,南梁已经被陈朝取代,与北周的关系颇为融洽,请求北周放还庾信、王褒等十多名滞留北方的文人。周武帝舍不得庾信、王褒走,便留下这两人,将其他南方人都放走了。

从此,庾信便一直留在北方。北周皇帝都爱好文学,庾信因此深受礼遇。不仅皇帝很看重他,其他宗室藩王、公卿大臣也纷纷与他结交,许多王公贵族的墓志铭,都由庾信撰写。

在当时,唯有庾信、王褒两人得到这样的殊荣,其他文人都没有。庾信一直活到隋朝建立才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庾信的文学创作经历,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朝,大部分时间天下太平,他的诗文多为迎合宫廷贵族的“宫体诗”。这种宫廷文学虽然容易显露诗人的学养与文才,但不适合表达个人的信念或情操。

后来,梁简文帝力主新变,庾信的创作开始打破陈规,为后来的唐诗、律赋开创了道路。他早期对诗歌形式多样性的贡献,获得了后世的高度认可。

庾信后期羁留北周,又经历了亡国之变,内心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写下了大量抒发怀念故国家乡的作品,风格也变得悲凉苍劲,情感更加真挚,艺术上的成就很高。

他刚到北方时,北方文人都瞧不起他,直到拿出《枯树赋》一文,再也没有人敢小瞧他了。庾信在《枯树赋》里把自己比作枯树,抒发思乡之情,感慨颠沛流离的人生。全篇**气回肠,字里行间透露出苍凉忧愤之感。

庾信在诗、赋、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由南入北的诗人中最著名的一位,最终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文学造诣。后人将庾信的作品编撰为《庾开府集》。

【原文】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起家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参军。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摘自《周书?卷四十一》

【译文】庾信自幼便英俊豪迈,聪明机敏。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十围,行为举止和顺,超出常人。出仕任湘东国常侍,转任安南将军府参军。当时,他的父亲庾肩吾担任梁太子的中庶子,主管文书。

词语积累

颠沛流离:颠沛,困顿,受挫折;流离,因为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