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徐陵列传(第1页)

徐陵列传(第1页)

徐陵列传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tán)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北周诗人庾信并称“徐庾”。

严肃方正的一代文豪

徐陵出身名门,祖辈、父辈都在南朝担任过高官。母亲臧氏怀孕时,曾梦见五色云彩变成一只凤凰落在肩头,不久便生下了徐陵。

徐陵小时候非常聪明,八岁时就可以写出好文章。他长大后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和父亲一起在晋安王萧纲手下任职。

萧纲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徐陵成为东宫学士,后来出京担任县令,因为得罪了一位言官,受诬陷而失去官职。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再次出仕,先后在南平王、湘东王手下任职。

548年,徐陵跟随南梁使团出使东魏。东魏大臣魏收轻视使团,看到徐陵到来,故意刁难说:“今天天气很热,难道是因为你们来了,天气才变热了吗?”

徐陵不甘示弱,回答道:“当年萧齐王朝的大臣王肃帮你们制定了礼仪,我今天来是让你们记起当年的规矩。”魏收自讨无趣,十分惭愧。

使团还没有回国,侯景之乱就爆发了,徐陵的父亲当时在建康城中,生死不明。徐陵无法回国,在东魏穿粗布衣服,吃粗食,以尽孝道。

徐陵思念故国,向东魏朝廷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想要回国的愿望,没有得到回应。

梁元帝死后,大臣王僧辩拥立萧方智为梁王,代行皇帝之权。这时候,北齐已经取代东魏,北齐文宣帝想拥立梁朝宗室贞阳侯萧渊明为梁朝皇帝,徐陵认为这是回国的好机会,于是帮助萧渊明写了许多书信,与王僧辩交涉,最后如愿跟随萧渊明回国。

回国后,萧渊明称帝,徐陵受到重用,掌管国家诏令的写作,并与王僧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陈武帝杀死王僧辩,逼迫萧渊明退位,徐陵投靠王僧辩的旧将,一起反抗陈武帝,兵败被俘。陈武帝很欣赏徐陵的才华,赦免了他并委以重任。

陈文帝继位后,弟弟安成王陈顼的权势很大,他的属官飞扬跋扈,群臣不敢提意见。陈文帝安排徐陵站在朝堂上,宣读弹劾的奏章。

徐陵严肃庄重,连皇帝都正襟危坐,陈顼站在殿下汗流不止。看到震慑住陈顼,徐陵立刻宣布诏书,罢免那些因畏惧陈顼而不敢直言的官员,朝廷变得井然有序。

因为刚正不阿,徐陵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专门负责官员选拔。徐陵一改南梁以来任用官员的弊端,形成了完善的官员任免制度。

陈文帝死后,其子陈废帝继位,叔叔安成王陈顼辅政,开始排除异己,积极拉拢徐陵。两年后,陈顼废黜皇帝自立,是为陈宣帝。为了表彰徐陵的功劳,陈宣帝封他高官,徐陵屡次推辞,最后才接受。

当时,淮河以南大片领土被北齐占领,陈宣帝继位后计划北伐,收复失地,但任命谁为主帅,一直没有决定。大臣们都认为名将淳于量位高权重,适合担任主帅。

徐陵力排众议,极力推荐吴明彻,最终吴明彻不负众望,取得巨大战果。陈宣帝非常高兴,夸奖徐陵善识人才。

陈宣帝执政时期,徐陵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但他依然保持清廉简朴的本色。他把领到的俸禄都用来接济有困难的亲友,以至于家用不足。

下属问徐陵为什么要这样做,徐陵说:“我家里还有牛车、衣服可以卖,他们家里还有什么能卖的?”

581年,徐陵因为年老体弱屡次请求退休。陈宣帝极为优待,允许他在家中工作。583年,徐陵逝世,终年七十七岁。

徐陵一生严肃方正,精于写作,国家的重要文书都由他起草。徐陵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将原本枯燥的政府公文写得极富文采。

他的许多文章刚写出来就被人们传诵,当时的人们以家中藏有徐陵的文章为荣。

徐陵作为一代文豪,在文坛的地位很高,但从不轻视后辈,为人温和,遇到请教的人都会悉心指导,从来不会苛责作者。

后来因为战乱,徐陵的大部分文章都丢失了,流传至今的仅剩六卷文集,以及他主编的十卷诗集《玉台新咏》。

【原文】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摘自《陈书?卷二十六》

【译文】等到朝廷商议北伐,陈高宗说:“朕的心意已经决定,你们可以推举北伐的主帅。”众人都以为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高权重,一起署名推荐他,唯独徐陵说:“不是这样的。吴明彻家乡就在淮南,他熟悉那里的风俗,为将的谋略才能,当今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于是争论很多天没有结果。都官尚书裴忌说:“臣同意徐仆射的意见。”徐陵回应说:“不但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很好的副将。”这一天,陈高宗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命令裴忌监督军事,后来他们攻克淮南数十个州的土地。

词语积累

分路扬镳(biāo):镳,马嚼子露出嘴外的部分。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

如兄如弟:情如兄弟。比喻感情非常好,关系密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