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八 梁书(第1页)

八 梁书(第1页)

八:《梁书》

武帝本纪

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西汉丞相萧何的后人,南梁开国皇帝,死后谥号武帝。

晚节不保的开国皇帝

萧衍的父亲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族弟萧顺之。萧衍生于秣(mò)陵县(今南京市江宁区),博学多才,能文能武,喜欢谋划策略,长大后受到当地名流的推崇。

他在将军王俭手下担任祭酒(类似秘书长)时,王俭对他十分器重,说:“这个人三十岁之前,能当侍中,三十岁之后,贵不可言。”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天下英才,萧衍慕名而来,因为才学过人,逐渐成为核心成员“竟陵八友”之一。因为父亲萧顺之离世,萧衍辞官服丧三年,后来辅佐齐明帝萧鸾继位,地位逐渐显赫。

495年,北魏孝文帝派将领侵袭义阳郡(今河南省信阳市),萧衍跟随南齐主力北上支援。当时北魏军队士气正盛,众将惧怕,不敢大举进兵。萧衍主动请缨,带领先锋部队连夜推进到距离敌军大营只有几里的地方,下令在一处高地驻扎,将军旗插遍山头。

北魏军队不知道萧衍带了多少人,不敢贸然进攻。第二天清晨,南齐将士看到援兵到了,军心大振,主动向城外敌军发起反击,萧衍率军夹击,击败北魏军队。萧衍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受到朝廷重用。

两年后,北魏再次南侵,兵峰抵达雍州(今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之地)治所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萧衍奉命增援,在邓城(今襄阳市境内)被北魏数万骑兵包围。一名南齐主将私自逃跑,其他各将也纷纷撤退,敌军骑兵趁势冲击。在这危急关头,萧衍亲自上阵,杀死一百多名北魏骑兵,带领部队稳住阵脚,有条不紊地撤退。在这一战中,其他将领的部队都伤亡惨重,只有萧衍的部队没有损失。齐明帝因此任命萧衍担任雍州刺史,萧衍成为一方诸侯。

齐炀帝萧宝卷继位,为政残暴奢侈,各地诸侯开始心怀异心。齐炀帝重用萧衍的哥哥萧懿(yì)平叛,萧懿连续立下战功,反而引来齐炀帝的忌惮,最终被杀。此前,萧衍认为政出多门是国家内乱的前兆,劝说萧懿在自己驻地做官,以便兄弟之间能互相依靠,如果天下安定,就效忠朝廷,如果天下混乱,就除掉暴君。萧懿被弟弟大胆的想法吓得脸色都变了,没有同意。萧衍只得将两个弟弟带出国都,暗中打造兵器,准备船只,以应对突**况。

齐炀帝对萧衍非常戒备,他命令官员带领三千兵马,以去地方任职为名,袭击萧衍。萧衍得知消息,巧用反间计,击败忠于齐炀帝的将领,谋划造反。501年年初,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合作,在襄阳起兵,向天下发布讨伐萧宝卷的檄文。在檄文中,萧衍历数萧宝卷的罪行,得到很多人的拥护。义军连战连捷,士气大振,萧衍借机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拥立萧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萧衍随后一路东进,占领了都城。

进入都城后,萧衍宣布为了吊民伐罪,只杀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不会波及他人。这种做法得到众人拥护,好友沈约建议萧衍自立为帝,萧衍认为时机不成熟,只是总揽朝政。第二年,齐和帝将皇位禅让给萧衍,萧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

梁武帝继位后,总结南齐灭亡的教训,要求各级官员必须节俭勤政,只有这样的官员才会得到提拔。梁武帝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餐只吃蔬菜和豆类,经常因为处理奏章,忙到一天只吃一顿饭。梁武帝每天五更起床,无论冬夏,以至于在冬天冻裂了手指。

梁武帝认为民间的情况不能如实向上反映,国家就会失去控制,因此值得警惕,于是命人在皇宫大门前放置两个盒子,一个用石头做成,另一个用木头做成。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可以在石头盒子里投放自荐信。如果有人想要提建议,可以将自己的建议投放到木盒子里。梁武帝的一系列政策让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国力迅速恢复,不但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作战也多次取胜,甚至一度占领北魏都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梁武帝年轻时精通棋道诗文,崇尚佛教。在他统治的中后期,四海承平日久,于是开始大肆兴建寺庙,对僧尼的待遇十分优厚。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梁武帝先后四次皈依佛教。大臣们对皇帝的做法感到无奈,只好动用国库上亿的收入,“捐”给寺庙,“赎回”梁武帝。在梁武帝的支持下,佛教空前繁荣,南梁境内有数百座寺庙,每一座寺庙都极尽奢华。因为梁武帝全心修佛,不再关心国家大事,南梁王朝由盛转衰。

547年,东魏将领侯景叛逃,想要归附南梁。为了表达诚意,侯景将自己管辖的十三个州赠送给南梁。很多大臣认为侯景反复无常,不值得信任,但梁武帝却认为侯景深知敌国虚实,可以借助他的力量北伐,完成统一大业,于是接受了这个逃亡者,让侯景继续管理北方州郡。

第二年,南梁和东魏讲和。东魏要求遣送侯景,侯景听到消息,在寿阳(今安徽省寿县)起兵造反,一路南下攻破南梁都城,将梁武帝围困在宫城内,活活饿死,终年八十六岁。梁武帝死后,侯景之乱又经过三年才最终平定,南梁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几年后被陈朝取代。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整个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他在位前期,南梁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其执政中后期,国家逐渐衰落,弊病越积越多。梁武帝晚年决策失误,引发侯景之乱,导致自己死于非命。

【原文】慧景与高祖进行邓城,魏主帅十万余骑奄至。慧景失色,欲引退,高祖固止之,不从,乃狼狈自拔。魏骑乘之,于是大败。高祖独帅众距战,杀数十百人,魏骑稍却,因得结阵断后,至夕得下船。慧景军死伤略尽,惟高祖全师而归。——摘自《梁书?卷一》

【译文】崔慧景和梁高祖萧衍带兵行进至邓城,北魏皇帝率领十多万骑兵突然到达。崔慧景吓得脸色大变,想要带兵退回,梁高祖坚决地阻止他,崔慧景没有听从,于是仓促退军,十分狼狈。北魏骑兵趁着混乱发起进攻,于是南齐军队大败。萧衍独自率领军队和北魏军队大战,杀死一百多名敌人,魏军骑兵稍稍退却,南齐军队因此得以结成军阵断后,到了傍晚才能够乘船退回。崔慧景的军队伤亡殆尽,只有萧衍的军队没有受到损失回到国内。

词语积累

贵不可言:形容人极其高贵,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折鼎覆(sù):鼎,古代的炊具;餗,鼎内的食物。大鼎的腿折断后,里面的食物就会翻出来。比喻能力不能胜任,一定会坏事。

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才是上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