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昭明太子统列传(第1页)

昭明太子统列传(第1页)

昭明太子统列传

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祖籍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南梁宗室,文学家,死后谥号昭明。

德才兼备的贤明太子

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出生于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萧统出生的第二年,梁武帝登基,册立萧统为太子,萧统因为年纪太小,所以依旧住在皇宫中,直到六岁才搬进东宫居住。

萧统从小就非常聪明,三岁便学习《论语》《孝经》,能够流利地背诵“五经”。梁武帝曾经让他讲解《孝经》,萧统讲解得清晰明了,讲完后,又亲自祭奠至圣先师。

萧统十二岁时,看到官员审理案子,读过卷宗后,说:“这些犯人情有可原,我可以审理吗?”法官看萧统年纪小,骗他说:“可以审理。”于是萧统从轻处理了犯人。

法官一时不知道如何收场,只得向梁武帝汇报。梁武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下令听从萧统的判决。从此以后,萧统经常旁听案件审判,遇到可以从轻发落的情况,法官都会让他判决。

萧统成年后知书达理,待人和善,十分孝顺,常常能够急人所难。每当国内发生灾害,萧统都会竭尽所能地帮助百姓。

梁武帝为萧统安排了数量繁多的政务,他都能认真对待,经常能发现大臣奏章中存在的不实之处,经过仔细推敲找到问题根源,然后向臣子说明,让他们修改,但从不因此非议大臣。因此,萧统的贤名传遍朝野。

萧统不好女乐,喜欢读书,东宫之中藏书接近三万卷,这是自东晋刘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盛况。萧统在处理政务之余,经常和文人墨客游览山水风光,品读前人的名篇佳作。

有一次,萧统与众人游览山水,对美景大为赞赏,有人趁机提议,如果再有美女奏乐,一定非常应景。萧统没有反驳,只是吟诵了一句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那人觉得很惭愧,从此不再提这些。

522年,萧统的叔父始兴王萧(dàn)去世,按照当时通行的礼节,萧统无须穿丧服居丧,但萧统仔细研读古籍,发现古籍记载中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现在的人不加辨识,以至于出现很多不符合礼节的行为。

萧统反驳了这些观点,认为应该穿着丧服为叔父居丧一个月才合乎礼节,于是将其定为常规。

526年,萧统的生母去世,萧统选好了一块墓地。下葬时,看风水的道士说,这块地对太子不好,需要在墓地里放一只蜡鹅才吉利。萧统自作主张,在墓室中放了一只蜡鹅,没有报告梁武帝。

有个太监因为不被萧统喜爱,便歪曲事实,报告梁武帝说太子在墓室中放蜡鹅诅咒皇帝。

梁武帝晚年多疑,下令彻查此事,宰相徐勉极力劝说,梁武帝才平息愤怒,将出主意的道士杀死,并逐渐疏远萧统。

丧母之痛再加上父亲的态度,让萧统异常悲愤。在守孝期间,他几乎吃不下饭。

梁武帝不得已,给他下了一道诏书说:“虽然古代礼节规定守孝要十分悲哀,但在《礼记》中还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儿子因为过分悲伤而去世,不能为父母亲守孝三年,也是一种不孝。因此,不管你多么悲伤,都必须吃饭。”萧统只好每天靠喝粥维持生活。

被父亲疏远后,萧统深居简出,和身边的文人研究诗文,有了很多心得,于是组织众人编纂了一部《文选》。

这部书精选从先秦一直到南梁八百多年间一百多位作者的七百多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辞赋和诗歌为主。这部书也收录了少量文采很好的赞文、书信、史论和铭文,而经、史、诸子不与焉。

萧统倾向于选择文采华丽、情感丰富、艺术水平很高的文章,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奏疏等应用性文章区分开,反映了文学作为独立门类开始出现。

因此,这部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第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后世又称这部书为《昭明文选》。

531年,萧统在后花园湖中采摘荷花,不幸落入水中,虽被救了上来,但身染重病。萧统知道自己很难康复,不忍心让父亲担心,每当梁武帝有事找他,即使病得再重,也会亲笔写奏章回复,并严禁手下人把病情告诉梁武帝。一个月后,萧统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在萧统葬礼当日,梁武帝扶着棺材痛哭,官员们唏嘘不止。都城的百姓纷纷来到东宫门口,为萧统送行,就连很多远在边境的将士,听说萧统去世,也十分悲痛。

【原文】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yòu),天下皆称仁。——摘自《梁书?卷八》

【译文】昭明太子萧统自从进行加冠礼之后,梁高祖就让他参与政务,朝廷内外各部门的奏事大臣在他面前站满了。昭明太子非常清楚各种政务,对细微的问题必定探究明白,每次发现奏报中的错误或者虚假,全都立刻辨别分析,告诉上奏的人是对是错,慢慢让他改正,从来没有弹劾过一个人。昭明太子公平地审判案件,经常从轻发落犯人,天下人都称赞昭明太子的仁爱。

词语积累

万机:各种重要事务。

暂劳永逸:逸,安逸。一时的辛劳可以换来长久的安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