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祖冲之列传(第1页)

祖冲之列传(第1页)

祖冲之列传

祖冲之(429—500年),字文远,范阳郡蓟(jì)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全能型的数学天才

祖冲之的祖父曾经在刘宋朝廷担任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他的父亲学识渊博,经常被邀请参加朝廷举行的典礼、盛会。祖冲之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对科学技术很感兴趣。他博览群书,尤其专注数学、天文学和机械制造。

为了更好地学习,祖冲之将从古至今的各种古籍文献全部收集齐全,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亲自计算、测量,以确认古籍记载的准确性。

当他发现有些观点与实际不符时,会想方设法求证,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因此,祖冲之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博学的名声。

宋孝武帝听说了祖冲之的名声,派他到图书馆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机构——华林学省从事研究工作,后来又到全国最高科研学术机构——总明观任职。

祖冲之因此阅读了很多国家藏书,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古代先民发现,太阳、月亮都环绕地球旋转,通过观测它们的运行规律,能够确定农时,进而制定历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将太阳、月亮的运行轨迹假定为圆形,而要确定每天的运行位置,则要对这个圆进行分割,这便涉及圆周率的问题。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圆周率是3;东汉科学家张衡算出圆周率是3。162,三国时的数学家王蕃算出来圆周率是3。155,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发明了“割圆法”,将圆周率确定为3。14。

祖冲之经过研究,认为刘徽的结果非常接近圆周率,“割圆法”也是解决问题最便捷的方法,于是进行了精密演算,将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确定圆周率为3。1415926~3。1415927。直到一千年之后,阿拉伯数学家才超越他。为了纪念祖冲之,人们将圆周率称为“祖率”。

对圆周率的深入研究,让祖冲之在历法编撰方面如虎添翼。祖冲之经过一系列缜密的计算,推演出一种更加先进的历法。他立刻上书皇帝,希望颁布新历法。

宋孝武帝非常感兴趣,命令所有研究历法的专家和祖冲之辩论。祖冲之有理有据,没有人能够驳倒他,但随着刘宋王朝的动**,祖冲之的新历法被束之高阁,直到他死后十年才正式颁行。祖冲之编写历法的时间是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所以后世称之为《大明历》。

《大明历》的无疾而终并没有打击祖冲之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他开始对机械制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指南车”上。

指南车的主要功能是指示方向,这对于人们的出行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很多科学家都热衷于研究制造“指南车”。

宋武帝在北伐时曾经缴获一辆木制指南车,但其性能很差。祖冲之在此基础上制造出铜质指南车,其结构精巧,性能稳定,无论怎样转弯,指针始终指向南方。

此外,祖冲之还改进了水碓(duì)磨、木牛流马,制造千里船、定时器等,以求博得王公贵族的欢心。到了晚年,正值南齐统治后期,祖冲之又转变研究方向,注重社会科学,关心政治。

祖冲之特意写作《安边论》,向朝廷建议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巩固边境。齐明帝认为他的提议有道理,让他巡行四方、大力推行,因为战乱不止,祖冲之的良好愿望无法实现。这时候的祖冲之已经年近七旬,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几年后,祖冲之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祖冲之曾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写成《缀术》一书,到唐朝时,该书被列为指定的数学教材,并规定要学习四年。据说,此书内容深奥,艰深难懂,无人能懂,到宋朝时慢慢就失传了。

祖冲之生不逢时,他的奇思妙想被贵族当成游戏,却很少普及民间。祖冲之的发明创造都没有留存下来。

但历史终究还是没有忘记这个伟大的科学家,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在遥远的宇宙中有一颗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这是后人对祖冲之最真诚的纪念。

【原文】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均以来未有也。——摘自《南齐书?卷五十二》

【译文】起初,宋武帝平定关中得到后秦国主姚兴的指南车,它光有外形却没有里面的机关,每次运行时,必须要让人在里面转动。宋顺帝升明中期,齐太祖萧道成辅政,派祖冲之仿照古法重新制作。祖冲之将指南车改造为铜质机械,使之虽不停地旋转,但指针始终指向南方,自三国时代发明家马钧以来指南车从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词语积累

革新变旧:指更造新的,改变旧的。

司方:指南车的别称。有时用作动词,意为指示方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