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本纪
刘裕(363—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死后谥号武帝。
草根出身的“南朝第一帝”
刘裕家境贫寒,出生时母亲便难产去世,他却得贵人相助,得以平安长大。刘裕早年靠卖草鞋为生,又经常赌博来补贴家用,同乡人都看不起他。但是,他才能出众、爱好舞枪弄剑,而且心怀大志。刘裕为了施展抱负,出人头地,进入东晋王朝的北府军队从军,希望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
当时正值东晋末年,皇帝昏庸,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399年,孙恩在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起兵造反,严重威胁朝廷的统治,刘裕奉命跟随东晋将领刘牢之前去平定叛乱。有一天,刘裕率领几十名士兵前去侦探敌情,碰上了几千名起义军。刘裕的下属全部战死,刘裕也被敌人追杀,但他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竟然独自手持长刀反杀回去,势不可挡,简直有如神助。
刘裕许久未归,刘牢之便派自己的儿子率兵前去查看,正好看见刘裕毫发无损、以一敌百的场景,惊为天人。在众人的援助下,刘裕胜利而归。此战过后,刘裕不仅在军中升了官,更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东晋大臣桓玄的实力十分强大,对皇帝的宝座虎视眈眈。402年,他攻克了京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部下,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403年,桓玄篡位称帝。这时刘裕已经屡建军功,在军中颇有威望。桓玄的妻子察觉到刘裕会威胁到桓玄的地位,多次劝桓玄除掉他,但桓玄想利用他收复中原,没有听从。
404年,刘裕以打猎为名,举兵起义,杀死了桓玄,奠定了自己江南霸主的地位。
刘裕仿佛是为乱世而生,尽管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有勇有谋、进退有度;尽管军功显赫,但也懂得节制权力欲望,收复天下人心。刘裕没有趁机称帝,而是借助东晋朝廷的声望,致力于消灭割据势力。在短短几年内,刘裕先后将桓楚、南燕、西蜀等割据政权及刘毅、司马休之等军阀逐一歼灭,结束了南方百年来的乱象。
刘裕掌握东晋大权后,更加野心勃勃,将北方也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416年,刘裕北伐后秦。他充分发挥东晋水军的优势,依靠水路运输,保护了粮草安全。在进攻后秦的路上,北魏的骑兵想要趁火打劫,堵住了刘裕的军队。
刘裕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利用战车、士兵、弓弩、长枪,背靠黄河,摆了一个半圆形的“却月阵”。该阵既能保护自己军队不受敌军偷袭,又能利用多种兵器配合作战,正好能够克制敌兵。敌人很快就被打得散作一团,抱头乱窜。此战,刘裕以两千步兵一举歼灭北魏三万骑兵,随后直捣黄龙,收复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灭了后秦,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不料,这时候传来一个消息,替他坐镇建康城的首席谋臣刘穆之病故。刘裕担心朝廷发生变故,只好连忙离开长安,赶回朝廷。刘裕离开后不久,长安城又陷落了,刘裕的北伐功亏一篑。
刘裕因为自己出身底层,时常心系民众,颇有常人难以企及的非凡气度。宁州的地方官曾经进献琥珀枕,极其珍贵。刘裕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疗伤,他丝毫没有犹豫,命人将琥珀枕捣碎后分给将士们。还有一次,广州进献一匹细布,华丽无比,刘裕认为其制作必定劳民伤财,严厉批评了献布的太守,并下令严禁生产这种布。
418年,刘裕凭借歼灭后秦的巨大功勋,受封为宋公。420年,刘裕认为时机成熟,便废晋恭帝司马德文,代晋称帝,国号为宋,定都建康,是为宋武帝。南朝正式开始。
东晋时期,士族的势力达到顶峰,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宋武帝吸取前朝教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实施土断,严禁门阀士族私占山泽的行为,并将世族与皇室的私产收归来资助百姓;二是整顿吏治,重用庶族,重新恢复秀才、孝廉考试制度,选择出身卑微但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进入中央,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庶族士人的上升通道。在他的治理下,南朝政治清明、军事强大、人民幸福,宋武帝因此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422年,宋武帝准备北伐北魏,但因患病而搁置,缠绵数月后,在西殿病逝,享年六十岁,庙号高祖。“刘裕时代”就此终结。
刘裕经过多年的征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辛弃疾曾这样高度评价他北伐时的英姿:“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原文】一夜,偃旗匿众,若已遁者。明晨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讳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乃率众大上。高祖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摘自《宋书?卷一》
【译文】一天夜里,高祖收起旗帜,隐蔽部众,好像已经逃走的样子。第二天早上打开城门,派老弱士兵登上城头。贼寇远远地询问刘裕在哪里。士兵回答说:“夜晚已经走了。”贼寇相信了他们的话,就率领部众大举登城。高祖趁贼寇懈怠,奋力出击,大破贼寇。
词语积累
樗蒲(chūpú):我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盛行于汉末。因为掷采的投子最初用樗木制成,因此叫作樗蒲。
龙行虎步:起初形容帝王的仪态非同寻常,后也形容将军有过人的风姿。
积习生常:弊病积累了很长时间,大家都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