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桓温列传(第1页)

桓温列传(第1页)

桓温列传

桓温(312—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东晋权臣,政治家、军事家。

北伐名将与权臣

桓温出身士族家庭,不满周岁时,名士温峤(jiào)见到他,就跟他父亲说:“这个孩子骨骼不凡,真是英才降世。”因为温峤的赏识,父亲给他取名“温”。

桓温相貌伟岸,豪爽大度。他十七岁时,父亲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将杀害,泾(jīng)县(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谋划。从此,桓温每天枕着兵器睡觉,眼睛不时流出血泪,立誓要为父报仇。

几年后,江播去世,他的三个儿子在家守丧,担心桓温寻仇,事先准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谎称自己是前来吊唁的宾客,成功地进入丧屋,将三人杀死。

桓温只身报了父仇,得到世人的赞叹,名声传播开来。晋明帝很器重桓温,把嫡(dí)长女嫁给了他。

桓温当了驸马,加上过人的才干,仕途顺风顺水。荆州刺史去世后,他接管荆州,镇守国家的上游,一跃成为地方实力派。桓温资历尚浅却担任要职,受到一些非议,他急切地想建功立业。

当时,占据巴蜀的成汉政权日渐衰微,桓温想趁机灭掉它来建立功勋。他给朝廷上书请求伐蜀,没有等到回复便率军西进。蜀地险峻,桓温的兵力不多,很多朝臣认为他会失败,然而桓温连战连捷,与成汉军队在成都城外展开决战。

战况十分惨烈,晋军前锋战败,大将战死,乱箭射到桓温的马前,众将准备撤军再战。这时,负责敲鼓的官员因为紧张,将撤退信号敲成了进攻信号,晋军反而大败成汉,成汉就此灭亡。桓温立下大功,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东晋因此掌控了益州。

灭掉成汉之后,桓温名满天下,朝廷对他非常忌惮,重用殷浩等人来制衡他的权力。桓温看出殷浩没有才能,虽然感到不满,但并不担心。他管理八州之地,手握重兵,财政赋税、军队武器都能自行调度,处于半独立状态。

这时,后赵皇帝病死,北方局势大乱,桓温马上向朝廷请求北伐,很久没有得到回复。于是桓温不再等待,率军抵达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朝野震惊,会稽王司马昱亲自写信劝阻,桓温这才返回荆州。

此后两年,殷浩几次北伐,都大败而归,引起很大的怨恨。桓温趁机弹劾他,殷浩被贬为庶人,桓温集内外大权于一身。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阻止桓温北伐了。

354年,桓温率领四万步骑沿汉江北上,开始第一次北伐。经过数次血战,晋军成功进入关中,一直打到长安城外。

关中百姓纷纷拿着牛肉和酒在路边迎接桓温,很多老人都垂泪说:“没料到有生之年又看见了官军。”最后因为粮草耗尽,桓温只得撤军。

考虑到第一次北伐失利,桓温十多次请求朝廷将京城迁往洛阳,都被拒绝。

桓温无奈,开始第二次北伐。他从江陵出发,看见自己年轻时种下的柳树已经有十围粗,不禁流泪感叹道:“树尚且如此,人哪有不老的啊!”

桓温率军继续北上,和羌族首领姚襄在洛阳城外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一时难分胜负。桓温身披战甲亲自督战,命令晋军结队前进,大败姚襄,收复了洛阳。由于东晋王朝缺乏长期的战略打算,桓温回师之后,收复的土地再度沦陷。

369年,桓温最后一次北伐前燕,属下建议他要么速战速决,直接进攻燕都,要么储备粮草,做持久战的准备,他都没有采纳,反而和前燕军队展开消耗战。最终粮草耗尽,撤退时被前燕追击,大败而归。

兵败之后,桓温的声望大受影响。为了重新树立威权,桓温废掉了皇帝,改立司马昱为傀儡(kuǐlěi)皇帝,是为晋简文帝。桓温大权在握,大肆铲除异己,成为实际统治者,朝中没有人不惧怕他。

桓温一度想篡位自立,但毕竟已经六十多岁,自知所剩时间不多,在病重时逼迫朝廷加九锡之礼。谢安收到他的奏折,借故拖延了十多天,桓温最终没有等到朝廷的命令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二岁。

桓温西平巴蜀、北伐中原,为巩固东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专权跋扈,导致后世对他的评价不高。

【原文】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pán)茶果而已。然以雄武专朝,窥觎(yú)非望,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摘自《晋书?卷九十八》

【译文】桓温生性简朴,每次宴会,只吃七盘茶果而已。可是他凭借雄浑刚健的气势在朝廷专权,窥伺皇位,有一次他躺着对亲信说:“像这样寂寞无为,要被汉文帝和汉景帝笑话的。”众人都不敢答话。不久,桓温摸着枕头坐起来说:“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难道就不能遗臭万年吗!”

词语积累

流芳百世:流,流传;芳,好名声。好名声永远在后世流传。

肝肠寸断:断,断开。肝、肠一寸寸断开。比喻伤心到了极点。

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尚且觉得怜爱。形容女子姿态美丽,使人喜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