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嵇康列传(第1页)

嵇康列传(第1页)

嵇康列传

嵇康(224—263年),字叔夜,谯国铚(zhì)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suī)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合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儿时父亲就过世了,由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他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对老庄之学尤为感兴趣。长大后的嵇康身高七尺八寸,容貌出众,气度不凡,虽然他向来不注重打扮,世人却觉得他神采照人,天质自然。

嵇康的才华受到推崇,他也被魏国皇室看重,迎娶了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为妻,被授任中散大夫。嵇康与曹氏联姻,为他后来政治上的失意埋下了伏笔。

两汉以来,儒学因为独尊的地位,被过度神化及教条化,随着大汉王朝的瓦解,逐渐被士大夫抛弃,转而寻找一种“安身立命”的依靠,玄学因此兴起。

玄学之名来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并解释《老子》《庄子》《周易》这三部充满哲理的著作。

曹魏以来,因为政治环境恶劣,玄学之风大盛,当时的名士竞相排斥儒家的说教和伦理纲常,崇尚清谈,整个社会流行一种虚无放诞的风气。

嵇康天性恬淡,讲究养生之道,向往无拘无束的隐士生活。他主张解放人的自然天性,认为儒家的等级制度、道德规范都是对天性的束缚。

嵇康写作《养生论》,明确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内心豁达,不被欲望迷惑,不被世俗规章约束。

嵇康这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只有阮籍、山涛等六个人赞同,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游乐,这就是“竹林七贤”。正是“竹林七贤”,将魏晋玄学思想推向高峰。

随着曹魏的政权被司马氏执掌,嵇康作为曹氏姻亲,自然受到忌惮。但由于他是天下的名士,大将军司马昭想征召他为幕僚,以收买人心。嵇康事先得知消息,跑到河东郡(今山西省西南部)躲避出仕。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年少成名,很仰慕嵇康的才华,于是前往拜见游说。嵇康正在家门口打铁,看到钟会也不搭理,继续埋头打铁。

钟会等了很长时间,觉得无趣准备离去,这时嵇康才问:“听说什么而来,看到什么而去?”钟会回答:“听到所听的而来,看到所看的而去。”从此钟会对嵇康记恨在心,劝说司马昭除掉嵇康。

这时,嵇康的好友山涛已经响应司马氏的征召出仕,知道嵇康处境困难,担心他的安危,主动向朝廷举荐。嵇康得知消息,毫不领情,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千古流传的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示人的秉性各有不同,他向往放任自然的生活,公开指责山涛向世俗低头,已经不是他的朋友。

嵇康写这封公开信,其实是对山涛的保护。他知道自己绝不会跟司马氏合作,司马氏也不会放过自己,他担心山涛被连累,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与对方划清界限。

嵇康去世前,没有把自己的幼子托付给家人,也没有托付给向来敬重的阮籍,而是托付给山涛,并对儿子嵇绍说:“山涛在,你不会成为孤儿。”

果然,山涛对待嵇绍视如己出,将他培养成一代名臣。嵇康保护了山涛,但也得罪了司马昭,处境已经很危险。

不久,嵇康的好朋友吕安与哥哥反目,嵇康受到牵连,卷入这场伦理官司。虽然他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还是被投入大牢。

钟会趁机进谗言,说嵇康是一条卧龙,绝不会出仕,而且曾经想参与谋反。司马昭早就对嵇康不满,当即下令处死他。

行刑当天,三千名太学生集体为嵇康求情,司马昭不答应。嵇康看着太阳的影子,知道没到行刑时间,神态自若地抚琴一曲,正是天下名曲《广陵散》。

弹奏完毕,嵇康伤感地说:“《广陵散》从此失传了,不是我不愿传给别人,实在是传授我的人一再让我发誓,不要传给别人。”说完慷慨赴死,终年四十岁。

嵇康死后,海内士人无不痛心。他的事迹与遭遇,以及以他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的文学成就、玄学思想和所标榜的人生态度,被称为“魏晋风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文】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摘自《晋书?卷四十九》

【译文】嵇康曾经因为采药在山野里游览,恰逢得意之时,恍恍惚惚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他是神仙。嵇康到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山中拜见隐士孙登,便跟随他学习。孙登保持沉默,没有跟嵇康说什么。等到嵇康将要离去,孙登说:“你的性情刚烈又才华卓越,怎么能免于灾祸啊!”

词语积累

竹林之游:游,交往。魏晋名士嵇康、阮籍等七人在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淡泊名利的君子们相互交往。

道尽途穷: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殊涂同致:殊,不同;涂,同“途”,路。从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地方。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却获得一样的结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