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普通话口语教学 > 第二节 不凭借文字材料的表达训练(第3页)

第二节 不凭借文字材料的表达训练(第3页)

即兴演讲的结尾,必须告诉听众“怎么办”。不能只提出问题,不讲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一句要在演讲开始时想好,也可以在演讲过程中拟定,这样才能保证即兴演讲不至于“虎头蛇尾”。

三、论辩

论辩是指观点对立的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而展开的面对面的语言交锋。是“确证某一思想、观点是否正确”的过程。辩论可以辩驳谬误,发现真理,还可以磨砺思想、锤炼口才。论辩练习,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增长见识,培养应变能力。论辩具有对立性、逻辑性、应变性等特点。

掌握论辩技巧,有利于在教学、教育工作中,阐发原理、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批驳谬误,使所讲的道理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一)论辩的语言要求

1。语速快而有当

辩论赛规则中有时间的限制,因此加快语速,用有限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量是论辩的一种策略。在咬文吐字清晰的前提下,语速要快于其他场合。

2。语调丰富自然

辩论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富于变化。陈词说理要慷慨激昂,反击进攻要坚决有力,调侃幽默要起落有致,暂避锋芒要干脆利落、若无其事。整场比赛都要不温不火。

3。用词造句准确、生动、得体

辩论的措辞要得体,不用带攻击性的语言。在论辩中,引用成语、诗词、格言警句等要恰当。语言要严密,不给对手留下漏洞。

4。语言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论辩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最生动的表现手法,得体的幽默可以左右论辩气氛,控制论辩的进程,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比如,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赛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抑制西方歪风”的辩论中,反方复旦大学队有这么一段辩词“在孔子时代也有歪风,正所谓歪风代代都有,只是变化不同。孔子做鲁国司寇时,齐国送来了一队舞女,鲁国的李桓子马上‘三日不朝’。而对这股纵欲主义的歪风,孔子抵御了没有呢?没有,他带着他的学生人才外流去了”。

再如:为了驳斥剑桥队的“温饱决定论”,复旦队对裴多菲的诗稍作修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两者皆可抛”。幽默的言语切时切境。

(二)论辩的技巧

1。陈述要具体

对于辩题,要做出巧妙的诠释,陈述时要避免使用抽象词语,力求口语化,同时要切合实际,不要大发空洞议论。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要用一些典型的实力为辩论的主题服务,增强雄辩力量。

如在一次大学生辩论会上,辩论双方就“中学生异**往利大于弊”的辩题展开论辩。这个论题显然不利于反方。面对被动,反方在陈述观点时对辩题作了巧妙的限制,把原来的辩题改成“中学生异**往任其发展必定弊大于利”。这样大大加固了反方的论辩基石,拓展了论辩的领域。

2。论辩中要善用“暂停”技巧

论辩中,如果情况不佳,或回答不了对方的问题,或对方情绪激动,可以采用“暂停”的技巧,甚至可以采用停顿技巧,也就是词语和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调整战略部署。如有一次,周恩来与谈判对手论辩。在我方义正辞严的雄辩面前,对方理屈词穷,进而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叫嚷说同我方讲理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后灵机一动,随口接着说:“对!牛弹琴!”

同样一句“对牛弹琴”,停顿地方不同则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巧妙地把敌方的恶意攻击化作了对他们的嘲讽。

3。论辩中要善用反问和引用

如果不知道答案或不想正面回答对方提问,可以采用反问,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强化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借机套出对方的意思。而引用则是用对方说过的话作为引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容易使对方进入答“是”的状态,巧妙诱导对方自我否定而肯定自己的观点。

在论辩过程中,还有很多技巧值得借鉴,如:巧用激将法激起对方情感冲动、模糊应对法、灵巧仿造反弹敌手等方法。这都需要我们多学习多实践,提升自身的口才。

4。掌握反驳技巧

论辩中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及论证方式都是反驳的对象。反驳论点就是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在辩论中,反驳论点最能够直截了当地达到反驳的目的;反驳论据,就是证明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论据是支持论点的,用以支持论点的论据被驳倒,就意味着论点也被驳倒了;反驳论证过程和论证方式就是指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或者论据推不出论点,反驳论证过程及论证方式最好与反驳论点、反驳论据结合起来才会更有力量。

在反驳中,要善于使用归谬反驳和类比反驳两种技巧。归谬反驳扩大了对方的荒谬错误,在论辩中很有杀伤力。但要注意在进行类比推论时,要把握好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其联系程度越紧密越好,这样才能使论辩中的观点富有论证性和增强说服力。在这一辩术的使用中,要选择好进攻点,寻找出对方最荒唐的论点作为突破口进行反驳。例如,一位加拿大外交官竞选省议员,遭到反对派的攻击,理由是他出生在中国(其父母为中国传教士),吃过中国的奶粉,因此身上有“中国的血统”。对此,那位外交官反驳道:“诸位是喝牛奶长大的,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你们都有牛的血统!”他的朋友补充道:“各位有的喝牛奶,有的吃猪排、啃鸡脯,这样你们的血统实在是很难断定了!”这种归谬法放大了对方的谬误,使对方不能自圆其说。

而类比反驳则可令对手错漏百出,不攻自破。如有人问刘绍堂:“中国共产党那么伟大,为什么一点点自由化的东西都不能容纳呢?”刘绍堂反驳道:“例如,各位看看我的身体怎么样?尽管我体壮如牛,但是如果要我吞食苍蝇,我绝不同意!”机智巧妙的类比反驳,具有很好的反驳效果。

四、命题说话

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根据规定的主题,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的言语表达过程。学习和训练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从而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命题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最后一项,也是整个测试中最难最能反映测试人普通话实力的一个测试题项,重点测查应试者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以及自然流畅程度。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模式,从应试者对着测试员单向说话改为独自对着计算机说话,因此“说话”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共有30个题目(见附录十)。

(一)命题说话的评分及要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