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应建有面积100m2以上的国民体质监测点,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器材11件,配备不少于12名专(兼)职监测工作人员。国民体质监测点应常年对辖区群众开放,并每年集中组织开展1次针对各年龄段人群不少于200人的体质监测活动,准确录入监测数据及时上传至区体育行政部门。
广场活动
乡镇(街道)应开辟能提供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室外广场,面积应在3000m2以上,设置能进行文艺表演的舞台,配置健身、休闲等活动设施,并为群众开展广场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服务。
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依托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电子图书、网络信息等服务。
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建设
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建设要求
文化站应做好辖区内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的组建、管理工作,承担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的业务辅导和培训任务,充分发挥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并做好各类业余文化体育团队人员的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档案。
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类型
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主要指以下几类:
a)群众文艺创作团队;
b)地方文艺刊物编辑团队;
c)群众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文艺活动团队;
d)民间艺术工作者团队;
e)群众体育活动骨干团队;
f)文化志愿者团队;
g)理论宣讲员队伍;
h)业余文物保护通信员队伍;
i)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j)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k)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
乡镇(街道)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建设
文化站应根据当地实际,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组织建立起8支以上乡镇(街道)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其中有1支地方刊物编辑团队,每支团队人数应在10人以上。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建立后,应选择确定每支团队的负责人,指导制订团队活动计划,每年组织开展团队活动应在6次以上,并做好活动记录。
文化站应加强对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的业务指导,提高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创作和活动水平,至少有1支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达到区三级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以上(含三级)标准;每年辖区内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所创作(表演)的作品(节目)应有2件(个)获得区级以上奖项。
村(社区)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建设
文化站应积极培育村(社区)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辖区内各行政村(社区)应配备享受政府补贴的宣传文化员1名;帮助各村(社区)建立1支以上群众业余文化体育团队。
辅导和培训
辅导和培训对象
文化站开展辅导和培训的主要对象是:
乡镇(街道)群众业余文艺骨干;
村(社区)宣传文化员;
文化志愿者;
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活动骨干;
文化市场经营人员。
辅导和培训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