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三首中国古诗鉴赏
一、女冠子
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任何人都生活在时间的流程中,然而人们对时间的流走又是何等忽视:黄昏过去了,黑夜来临了,今天过去了,明天又来临了……一般来说,它很难在大脑留下什么,而真正在大脑留下深刻痕迹令人不忘的时刻必定是与人的命运、幸福关系密切的时刻。这首词正是从这一心理规律出发,开头就点出时日:“四月十七”,起笔突兀。接着用“正是”二字领起,说明这个时日的特殊意义。原来这个时日正是去年作者与情人分别的时日。“别君时”,虽只三字,内涵却十分丰富,情感特别凝重。正是它,使“四月十七”这个抽象的符号放射出情感的光辉。尽管作者惜墨如金,仅只简洁地交代了这个时日的特殊意义,但由于抓住了关键,启开了读者想象的翅膀,从而使得“四月十七”这个符号在读者的脑海中就不只是一个时间的符号,而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意蕴的审美图像了。
由时日引起回忆,头脑中自然浮现出情人楚楚动人的形象来:“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这里,“忍”“佯”“含”“半”四字极为传神。泪在眼眶滚动却不让它滴下,忍着;低首却不是真想这样,佯装;羞涩是女儿家本色,含着;眉不紧锁只是微蹙,半敛。这“忍”“佯”“含”“半”,均为中度,然极具张力,它将女孩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不忍情人离去,内心极为悲苦;另一方面,又不忍伤害情人远行的兴致,不能不将这悲尽量地收敛。这“忍”、这“半”准确细腻地展示了少女矛盾的心态,而“佯低面”之“佯”,“含羞”之“含”,则从另一角度描摹了少女真挚温婉的情感和羞怩的神态。两个短句,仅十个字,将姑娘的悲态、怜态、羞态刻画得何等真切,何等生动,何等感人!艺术美创造中,不仅人物动作宜中度造型,如米隆的《掷铁饼者》,而且人物表情也宜中度取神。中度不仅在时间跨度上联系前后,而且中度一般为矛盾集结之处,为事物变革的关键时刻,最具表现力。韦庄《女冠子》对主人公神态刻画的成功,正得力于此。
作者由昔日别离情景的回忆转到对眼前孤独处境的慨叹:“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魂系远方,却无从谋面,自然转入梦中相聚。梦中相聚诚然无限快慰,然梦醒,化而为空,那快慰就转化成千百倍的惆怅!
看来,这刻骨铭心的思念,这梦萦魂牵的别苦是无法向人诉说,也无可排遣的了。“除却天边月,没人知。”这一句将这离情别绪说绝了。在中国诗词艺术中,月亮充当的角色非常重要,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将满腹深情寄寓于月亮,将月亮视为知音。而那月亮,在无声的转动中似乎也完全悟透了这些多情男女的无限情怀。词作用“除却天边月,没人知”结尾,一方面是写实,少女确是在月夜思念心上人,月也可以说是她唯一的知情者,因为男女主人公的多少痴情就是在月下倾诉的;另一方面又是写虚,它将相思之苦扩充到一个无限的物理时空——月夜,让心理时空与物理时空合而为一,既使心理时空物理化了,又使物理时空心理化了。“没人知”三字,写得“冷”,写得“绝”,这“冷”是热的极致,而这“绝”正是绵绵挚情的另一表达。
原载《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版
二、诉衷情
顾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里宛如看见一位女子在尽情地倾诉她的情怀。“永夜抛人何处去?”既是怨恨,又是谴责,更是爱恋。漫漫长夜,思绪绵绵,难耐的寂寞,难耐的孤独!一个“抛”字,写出郎的负心,亦写出女主人公的哀怨。“何处去”的发问自然是徒劳的,问只不过是心放不下而已。谁知道他此时去干什么呢?寻花问柳,别有他爱,这都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最坏的还不在此,而是“绝来音”,这就更叫人牵肠挂肚的了。
“香阁掩,眉敛。”这一“掩”、一“敛”,活画出这女子的形象。“香阁掩”承“永夜”而来,又与下边的“月将沉”相照应,说明这女子等待情人归来已经多时了。她实在是绝望了。“眉敛”就是她失望的写真。这几句,动词的运用极为讲究,“绝”“掩”“敛”“沉”这四个字全是下抑的,与第一句的“抛”构成强烈的反差,这反差之中,不仅极见出郎之绝情、负心,而且极见出女之痛苦。
中国古诗词写人物,多是以“一目尽传精神”,即不全面地描摹人物的形貌,只取人物某形貌一局部,这里取的是“眉”,一个“眉敛”的特写就足以写尽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了。一字千金!
“争忍不相寻?”怨言脱口而出!这负心人怎能如此忍心不来相寻,害得我独拥孤衾!
以上几句着重写怨,最后一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却是写爱。怎样才能使你知道我的一片挚情呢?那只有将我的心换成你的心好了。这结尾一句,既是对郎的深情表白,又是对郎的动人呼唤,这其中,不排除有怨,亦不排除有恨,然而,这一切都融化为浓浓的爱,而且正是因为有怨,有恨,亦更见爱之深,爱之切!
这发自心底深处的肺腑之言,虽率真明白,但由于出自至性至情,读来不仅毫无浅露之感,而且倒反使人感到隽永深刻。这一句仿佛一曲结尾,升至最高音,戛然而止!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原载《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版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