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正确答案,只能告诉你这一年以来我的想法和摸爬滚打的经历。我觉得无需表白,更不需要说教,只要我做回老师的本分,做老师该做的事情,实现自我与教师的融合,师生之间的理解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崭新的起步
2006年酷热的8月,我接手全新的高一(6)班,第一次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来管理一个班级,对此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带出一个团结、融洽、奋进、自由、民主的集体,让大家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戮力同心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于是,在第一个月内,査丽英和査老师这两个角色就开始互相较量着,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在互相妥协之中,这个班级开始朝着理想的目标航行。
一开始是家访,跟半个班级的家长接触下来,发现前景黯淡,有些家长我极其厌恶,有些学生我很不满意。“不喜欢!不喜欢!”,我的心里一直在反感,这可怎么办呢?
当第一个学生跨进高一(6)班的教室,我的所有担忧烟消云散,因为査老师抛开了一切成见,以温暖的目光迎接每一个新生,她把每个孩子都当做天使,让每个孩子都回到孩子的纯真善良,无论多么冰冷多么孤僻,她都会用热情和赞许的眼神注视他们。
第一次的班会课上,査老师打出了阳光6班的口号,以及6班的品格:真诚、进取、微笑(其实这也是我的自我写照,在这点上二者是合谋的)。但是,在班会课上,同时打出的还有一篇檄文——《乱世枭雄唯我6班》。
乱世枭雄,唯我6班
纵观当今高一之势,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实验班二龙戏珠各执牛耳,平行班十日中天烈焰焦土,远古天下大乱之势重现矣!昔日后羿彤弓素矰,射九日以恤民,而今,我6班之日自当喷薄而出光盖群雄,试问,吾等何以称霸?
无他,唯一“搏”字尔!
俗语云:人生难得几回搏?吾辈热血朝阳,当如鹰之飞击长空,当如龙之腾跃江海!
又云:人不轻狂枉少年!我辈青春年少,当如闪电之耀亮,当如火焰之热灼,当如春草之勃发!
乱世枭雄,唯我6班!捷报频传时,我们同饮庆功酒,煮酒论英雄,一醉方休!
以昂扬的气势鼓励同学为荣誉而战。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个人对名利看得比较淡,如果让我为争取名誉而锱铢必较,那简直不可思议。所以,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査老师式的,一个班级需要这样的鼓舞,需要这样的斗志,在这一点上,我只能服从査老师。说是服从,其实并非全然被迫,细细想来,文中那个“轻狂少年”不就是当年的我的身影吗?在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同样的自信满满豪情万丈,最喜欢听校长的慷慨训话:“做一个强者!我们学校要培养的是世界的强者!”如今,轻狂逝去,那份不屈的进取之心却依然昂扬,这篇檄文从査老师的笔下写出,其实也是从我的内心流淌出来的。这篇文章一直贴在教室后面的宣传栏里,已经成为了班级的领导口号,后来学生制作比赛横幅时,也借鉴了这句话,改成“盖世英雄,唯我6班”,这条横幅会在比赛时高高拉起,极大地鼓舞士气。看着它,我觉得自己也会带着这个班,冲向更广阔的蓝天。
査老师就这样从我的身上汲取合适的性格特质,点点滴滴融入日常的班级管理。然而査老师毕竟还不成熟,我的个性太强,很多时候査老师也无法左右我。而往往这种个性强也有利于査老师把我身上好的东西融入査老师身上。
有经验的老教师一直提醒我,学生刚进高中就应该立规矩,给他们点下马威,对学生一定要严厉,再严厉也不为过,这样以后就会得心应手。对于新手的我,经验就是法宝,非常赞同。但是无论査老师怎么赞同,查丽英就是下不了手,面对这群可爱的孩子,我怎么忍心无故痛斥,怎么忍心轻罪重罚?不管怎么说,查丽英只能按照自己的原则来处事。结果呢?不听老人言自然是吃亏在眼前,后来我们班的日常行为规范分一直倒着数。当然,学生很开心,有几个学生告诉我,他们终于从初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呼吸到开明自由的气息了。
我的这个开场到底是不是暗藏危机,现在还不好说。只是,第一个月的磨合,确实奠定了日后6班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们不断地书写这个集体的温暖,感动于集体的凝聚力。有的学生在随笔上写:“曾经有人问我,是否后悔来到延安。我回答:不!因为我进了高一(6)班。”有的学生写:“没进高中之前,我一直听说高中里很冷漠,到处钩心斗角,即使有友谊,也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于是,我决定关上自己的那扇门……但是,来到6班后,我发现这里只有真诚的微笑,温暖的互帮互助……”看到这些真挚的文字,我是那么地欣喜,作为一个班主任,还奢求什么呢?
有的学生在周记中赞美我:“……和您在一起却感到轻松随意。相处时间不算长,可您的热情乐观却深深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机械的学习生活中多了几分轻松,几朵阳光……您的课上不见沉闷,更多的是快乐,是放松,希望您保持这份阳光,和我们一起快乐,一起成长。”他们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获益最大的其实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对我的信赖、亲和,融化了第一年的阴影,重新唤起我对他们的信任和爱,我体会到辛劳之中的甜蜜,在离别的时候,甚至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深深牵挂。他们勇敢无畏的朝气也感染着我,让我找回从前的自信,我知道未来有很多险阻等着我,可我不怕。就算以后会遇到挫折,会被打击,会遭受到不公的待遇,我也决不放弃,我愿意为他们撑起一片自由的蓝天。我想,这应该就是帕尔默说的“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产生一个更亲切地款待教师的世界”[3]吧。
有一天,班长说他对我有意见。我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他说,虽然我很亲切,但是感觉我还是老师,不像是他们的朋友。我一下子释然,然后在心里偷笑了一分钟,默默地说:“这就对了!”这句话就像成绩单上大大的满分,证明我的教师身份,看来我已经做到了。
可是,他为什么不满呢?难道我是老师有问题吗?他还渴望什么呢?他的这句话分明在说我还“不够朋友”,是觉得我不够理解他们,没有完全站到他们的立场上?还是觉得我还不够透明,没有像朋友一样毫无保留?
在我看来,这些本来就不该成为问题,师生间的关系就好比学生的课桌和老师的讲台,教室里的讲台永远是面对课桌,并且是居高临下地俯视,不可能把我这张讲台搬下去成为另一张课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却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也告诉他们,这就好比单向透视的玻璃贴膜,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却不该让学生一眼看透。这就是身份的鸿沟,只要我一日为师,他们就一日为生,这种身份是不可超越的,除非我不教他们。如果我现在不教他们了,我们可以立刻成为朋友,完全朋友似的“hearttoheart”。
到底是学生错了,还是我错了?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了。
三回归自我的融合
第一个月的相处是愉快的,这个良好的开端为后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但这并不代表“从此以后,他们就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我知道这是刚刚开始,双方都处在适应、观察、试探的阶段,很多问题都潜伏着,等到春暖花开时便会像虫蛹般破土而出。
果然,第一个月还未过去,一张违纪单就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在心里想:该来的总会来。从这张单子开始,我就真正开始了与学生斗智斗勇的班主任生涯,在处理种种突发事件、偶然事件中,査老师和査丽英继续拉锯式地较量着,随着痛苦程度的日渐减轻,随着处理方式的日渐从容,査老师和査丽英也从互相妥协开始走向合作。
翻墙事件
2006年9月26日晚,将近22点,住在三楼的李小伟[4]因为贪玩,从隔壁寝室翻越栏杆回到自己的宿舍,被生辅老师看到(延安中学是寄宿制学校,高一必须住校,由生辅老师管理宿务)。李小伟立刻给我打了“自首”的电话,随后班长也向我汇报了事件的经过。我的处理方式很常规:批评教育,让他到生辅老师那里解释道歉。他的态度非常诚恳,对我的批评一概接纳,我觉得我也讲得很明白,从生命意识到家庭责任感,该讲的道理都说透了,然后,我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事件可以结束了。
但是,第二天一大早,违纪单就开出来了,事件马上升级为不受我个人情感控制的学校事件。我在心里其实已经原谅他了,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既然悔过了,为什么一定要惩罚呢?所以我极力为他求情。一位年长的班主任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他以后再犯,你能承担责任吗?”我勇敢地说:“我能。”
然而,很快,我发现自己又想错了,因为我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这个责任。在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后,我明白了这个责任的实质。如果我挡下来,会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李小伟从此视纪律为无物,任意妄为,再一次翻墙。第二,其他同学看见李小伟安然无恙,从此视纪律为无物,任意妄为,也去爬墙。第三,事件传到上面,被上一级的领导知道,作为两纲教育的典范,上纲上线无休止地批评教育,我和李小伟一起心力交瘁。这个结局简直是必然的,以前就有一个教训,有两个班拔河比赛,其中一个班故意撒手导致对方集体倒地,为了抓出主谋者,学校整整折腾这个班级一个学期。
我既不能担保李小伟同学的真心悔过,更无力对抗学校制度,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因姑息而罪责难逃。结论就是:抛开妇人之仁,走最安全的路!
豁然开朗的査老师,立刻开始对李小伟进行严厉的公开批评教育,她让李小伟写检讨,紧急召开班会让他在全班做自我检讨,然后又把他妈妈请到学校,和年级组长一起三堂会审般再一次批评教育,结束之后又让他写一份两页长的检讨。整个一天,他埋着头一遍又一遍地检讨,一遍又一遍地承认错误,我的心里其实非常不忍,但是査老师的脸上却始终是痛心疾首。随后的几天,査老师一直不搭理他,冷冷地回应所有打听处理意见的学生,让李小伟同学生活在沉默的阴霾之中,直到年级组长过来宣布结果。这个结果表面严重,实际上是虚张声势,没有任何惩罚。
査老师终于卸下伪装的表情,第一次露出笑容。之前担心的三种结局被一一解决:李小伟没有受到实质性惩罚,很快恢复以前的活泼,也没有再犯大错;这杀鸡儆猴的一招也警示其他同学,在延安中学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最重要的是,事情圆满结束,没有扩大化,学校还对班主任积极主动的处理方式表示认可。
我不能妄言学校制度的合理性,用强硬措施防患于未然,防“小洞”成“大洞”,自然是学校整体考虑的关注点,也是良好的出发点,只是它不像班主任一样细致地理解单个的学生,不会细心地考虑每一个习惯性的举措会对学生带来的影响。面对强大的学校,班主任处于弱势群体,必须首先有自保意识,才能在风浪中掌好舵。所以,査老师才会藏起自己的心情,理性地处理这件事。但是对学生而言,班主任又是强势的,每一个好的班主任都应该尽力保护自己的学生。所以,虽然冷处理期间我始终脸若冰霜,暗地里却一直打探李小伟的近况,鼓励同学多关心他,李小伟能吸取教训又能很快走出阴影,或许和这一点也有关吧。
口号争执
那是6班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周,男生们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年级篮球冠亚军决赛,班级的凝聚力空前高涨。然而,就在决赛的前夜,宿舍楼又出事了,这次是女生宿舍。
2006年4月11日晚上,女生为了鼓舞士气,就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对着男生楼喊:“乱世枭雄,唯我6班。”她们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喊叫立刻点燃了对手班女生的怒火,于是在深夜寂静的阳台上,“8班必胜!”“6班必胜!”你来我往乱作一团,生辅老师如救火队般冲上来。
我在第一时间接到了体育委员的“自首”电话,你说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