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何兰芝读书笔记 > 第四节 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第1页)

第四节 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第1页)

第四节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在阅读过程和写作过程中有多种能力发挥作用。因此,阅读和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阅读和写作也是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中小学教师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对提高自身的教育和教学素质和自己的文化素养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阅读理解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的构成

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顺利地进行阅读并理解文字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认读语言的能力

认读语言的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即对阅读材料中的单字、词语、句子的认识能力。它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的最起码要求。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即视知觉范围的大小;二是认读的准确度,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错读、错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等,同时注意在认读时避免增字、减字、重字。读得准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等。

2。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衡量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看理解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等。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从对语言形式到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从对部分的理解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字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3。评价语言的能力

评价语言的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对从材料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写作风格等进行评价,就是能从评价的角度进行阅读。

4。应用语言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指通过阅读后,将获取的种种信息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知识的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的最大特征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活动,需要掌握精读、速读、浏览、质疑、比较等方法,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认读能力的培养

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首先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无法进行,因为阅读是借助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而进行的。培养这种能力,旨在积累语言文字感性材料。

认读能力,就是认字、读字、识词的能力,即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认读和词义的感知,来了解字词所包含的意义和表达内容的一种能力。就学习语文和学习写作的程序来说,也是从认字、识词、联句发端,然后进入写话、写作、创作阶段的。就一篇文章和一部作品而言,字是组成词的因素;词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句是组成段落的基本部分。因字组词,以词成句,合句成段,缀段成篇,形成有组织的书面语言——文章或作品。鉴于此,阅读中培养认读能力,这不仅是一个人语言文字修养的表现,而且也是阅读的基本功和写作的基本功所在。汉代思想家王充说:“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刘勰也说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就是说,字、词、句按照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才能组成篇章,这就强调了字、词、句在文章中的基础作用,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就不能忽视认读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认读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认识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这种阅读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有关字词的障碍;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和词义的理解,能读懂读通一篇文章,从而积累语言的感性材料,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认识性阅读,着重字词能力的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阶段,是整个阅读的基础。据统计,现存汉字约六万多个,用这些字组成的词则难以统计。汉字数量之多,汉语词汇之丰富,汉语的精确与优美,在全世界语言中是屈指可数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认识二千七百汉字,则可以阅读一般文章;掌握三至四千汉字,则可以从事于写作了。所以,要学好汉语写作,首先就必须学会汉语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从阅读中培养认读能力,更有不容忽视的特殊意义。

2。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诸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理解就无法进行,例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把整体分解为局部,把集中的内容分散理解,这就是分析;然后又由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这就是综合;就必须由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就是概括;就必须由此及彼,温故知新,这就是联想。分析、综合、概括、联想等,都是思维能力在阅读中的表现。所以,阅读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阅读中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就以综合、分析而言,从分析到综合,既是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消化过程,也是阅读中思维活动的整体性表现。通过分析与综合,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对文章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与理解。

怎样培养理解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理解性阅读的基本训练。理解性阅读又叫分析性阅读,它是以理解文章全部内容为中心的一种阅读活动,是认识性阅读的必然延伸,是阅读的理性阶段。古人云:“善读者,始熟读而明其章句,继融会而究其意蕴”,这就指的是理解性阅读。认识性阅读可“明其章句”;理解性阅读则“究其意蕴”,要求从文章的立意构思,篇章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技巧等多方面入手,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刻理解。培养理解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3。评论能力及其培养

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评论能力,不仅是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能力,而且也是阅读的各种能力中较高的一种能力。

怎样培养评论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评论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评论性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见解的阅读。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是偏重于对文章作品的全部内容、作者的观点及作者所介绍的知识的一种阅读。

在评论性阅读中,读者既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作品的内容,还可以评价作品的形式、作品的技巧,或总结写作中的经验与规律。它是训练理解、鉴赏、评论,乃至创造等多种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这种类型的阅读中,阅读者为了培养某种能力,在选择文章作品进行阅读时,必须有强烈的针对性,以某种既定的目的进行训练。

总之,阅读理解训练的类型由浅到深依次是: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材料推断隐含的信息。

二、写作能力

(一)写作的基础知识

1。写作的概念

写作是指人类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

2。写作的过程

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五个环节。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

(二)记叙类文体

1。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要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