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陶行知:《诗人》,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46页。
[6]陶行知:《联合战线》,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54页。
[7]陶行知:《儿童节献歌》,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26页。
[8]陶行知:《新文字歌(二)》,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5页。
[9]陶行知:《送给唐纳先生》,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50-351页。
[10]陶行知:《枪杆向外》,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50页。
[11]指《救国时报》。
[12]《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21页。
[13]《陶行知全集》第五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964页。
[14]《读书与出版》第5期,上海,1946年。
[15]约翰·杜威——美国人,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
[16]保罗·孟禄——美国教育史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国际院主任。
[17]斋藤先生误认陶任潮是陶行知之父,据南京文史馆藏新安陶氏家谱考证:陶父乳名长生,学名位朝(位者安其所也,朝者朝正也),非任潮,此系任潮之误。
[18]校长唐俊贤,英国人。
[19]《陶行知全集》第五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
[21]《陶行知先生纪念集》,上海,大孚出版公司,1947年版,第32页。
[22]原载1929年7月30日《乡教丛讯》第3卷第12期,非1930年写,文章的第一段系1927年6月3日在晓庄寅会上的演讲词,曾在1928年1月15日《乡教丛讯》第2卷第一期发表。
[23]野原四郎:《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发表于1956年6月,后收入1966年8月出版的《亚洲历史与思想》。
[24]尾上兼英:《学者的政治活动》讲座,载《近代亚洲思想史·中国篇1》,1960年12月。
[25]编者注:原文如此,但经查证郭沫若生于1892年。
[26]陶行知:《贺胡适先生四十岁》,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27]《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09-310页。
[28]《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09页。
[29]《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40页。
[30]陶行知:《另一看法》,载《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10页。
[31]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46页。
[32]陶行知:《我们的信条》,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1-652页。
[33]陶行知:《我们的信条》,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51-652页。
[34]此处的13名,指的是晓庄的第一期学员。他们是:戴帮(白韬)、操震球、李楚材、程本海、王琳、谢维棨、王义田(洞若)、李相维、季雪云、徐企周、陈昌嵩、裴志发、葛尚德。
[35]这是“明道”写的《民主教育的导师》一诗中的几句。全诗请参见《读书与出版》第5期第5页。
[36]陶行知:《新时代之学生》,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17页。
[37]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0-187页。
[38]《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39]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
[40]克伯屈——美国教学法专家。
[4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183页。